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沉沦》主人公是郁达夫笔下的第一个“零余者”形象,他善良,热诚而又过于敏感,孤傲清高,如何认识这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是与之相伴的大量的性苦闷描写,成为阅读,欣赏这篇小说无法回避的问题,郁达夫着力向人物内心深入开掘,使全篇充溢着感伤情调和忧郁美。《沉沦》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它突破了一已的情感宣泄,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和真诚美好的呼唤。  相似文献   

2.
论文运用个体心理学理论分析郁达夫的成名作《沉沦》。《沉沦》体现了郁达夫自卑情结的形成、展露、超越等三个层面。由于郁达夫的自卑情结,《沉沦》引起了"五四"青年的共鸣,它以"感伤的基调"唱出了沦为国际社会中"老幺"的中华民族不甘沉沦的心声。  相似文献   

3.
不幸的时代背景和充满磨难的人生经历形成了郁达夫孤独,苦闷、空虚的忧郁情结。这种忧郁情结,交织缠绕在他的小说的字里行间,体现了他的小说作品中以感伤色彩和浪漫倾向为风格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郁达夫的小说真实地展现了"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特殊的心理状态.在他的小说中,新与旧的碰撞、中与西的冲突难以调和且贯穿了他创作的始终.只有从那个特殊的时代和他自身的思想轨迹入手,才能真正地理解郁达夫小说创作的全部意义.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在《毁家诗纪》发表前为组诗添上注文,诗作抒情、注文叙事,诗文合璧,相得益彰;同时,国难与婚变的内容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组凄恻动人的自传体诗篇。郁达夫用旧体诗创作《毁家诗纪》,并用注文记录“毁家”的诸多细节,既是其“袒露自怜”性格的体现,也是郁达夫作为一个“骸骨迷恋者”以诗为舌、以诗为伴的本能选择。《毁家诗纪》是了解“郁王婚变”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郁达夫旧体诗创作的重要文献。《毁家诗纪》中的自传体诗文书写推动了旧体诗自传体诗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龚达联 《吉安师专学报》2004,25(B12):191-193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作家立场、创作风格等三个方面分析《她是一个弱女子》,认为:(1)主人公郑秀岳是“柔弱”的女性,是属于“自叙传”小说中的零余者;(2)作品突出其“柔弱”及悲惨的结局,体现了作家鲜明的政治倾向、态度和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3)作家袭用“自叙传”的创作路数来反映重大的社会生活,导致作品中两种创作风格兼存。总之,《她是一个弱女子》的失败不在于叙写,而在于如何叙写柔弱。  相似文献   

7.
同样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同为“自杀”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走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8.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小说《迟桂花》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心理描写的分析,以及对其细腻、通灵的境物描写的分析,阐释了郁达夫晚期小说创作风格在保留浪漫主义手法的同时,在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的动荡与挫折、尝尽了人生的苦酒之后,其作品中所呈现的悲抑、恬淡,韬晦的复杂心情。后期郁达夫感情上渐趋深沉,艺术上更臻成熟,《迟桂花》当是他这时期独具一格的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10.
《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在《甄娠传》里诸多地方能够找到痕迹,其中最主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人名与情节或者性格的暗合,其次是叙述与话语的模仿,最后是人生哲理的相似。《甄娠传》对《红楼梦》的戏仿可以说只是一种写作技术层面的借鉴,《甄嫒传》之文学艺术成就虽远不能跟《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她精致典雅之语言、独具匠心之情节、沉伟岸之哲理在后宫(或说“宫斗”)题材小说的苑囿里的确独树一帜、鹤立鸡群,这是我们必须肯定和承认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鲍廷玺是《儒林外史》中一位“性格发展”的戏子形象.作者吴敬梓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细致的白描手法,叙写了鲍廷玺随着家庭环境及生活处境的恶化,由“聪明伶俐”的“气质”少年逐渐迷惘、堕落,最终成为“打诨说笑”的“篾片”鲍老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沉沦》的苦闷精神,大家讨论的很多。本文试图从文本出发(郁达夫《沉沦》集中《沉沦》的那一篇),通过其文本体现,揭露苦闷精神的成因。一苦闷精神的文本体现在《沉沦》中,主人公"他"游离于众人的视线,把自己封闭在可怜的孤高里.人为的使自己失去了任何交流的可能,压抑的自己都觉得孤冷的可怜。由于缺乏交流,他总是怀疑别人对他不怀好意,  相似文献   

13.
14.
"身体写作"最早由西方女权主义者提出,并在80年代传入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丁玲虽没有接触到这一理论,但其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不论身体的展现还是情欲的独白都是对女性身体写作这一理论的完美诠释,体现了丁玲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开创了女性话语建构的先锋。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定义,分析了《宠儿》的主要写作特点——魔幻现实主义,及其在构建文章主题上的作用。认为莫里森在《宠儿》中通过魔幻世界表达了奴隶制度下的残酷现实,运用神话民俗模式揭示了文化的压制与反抗,用魔幻叙述手法传达了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6.
风景书写是郁达夫研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命题,诗意叙事模式亦是郁达夫创作小说的一种美学风格,以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为研究中心,对其笔下的“风景”进行探究,从自然风景中解读以人作为隐喻风景的存在,并将人与自然放置在同一文化空间里相互凝视,而郁达夫诗意的叙事审美也在对现实的消解中,将风景与个体生命作形而上的对话联结,进而表达出他对人与自然高度追求的精神诗学。  相似文献   

17.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8.
《诗经》服饰描写的意义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服饰标身份;二、服饰示“美”,“刺”;三,服饰传情谊;四、服饰示“双关”。  相似文献   

19.
徐仲秋 《科技信息》2010,(32):I0163-I0163,I0165
美国主流社会长久以来对华裔的种族歧视采取一种非性别化的形式,通过对华裔性别化的再现将华裔文化异己化,进而将华裔永远排除在美国社会和历史之外。关国白人对华裔最严重的、也是最令华裔愤怒的刻板形象就是华裔男性女性化形象。针对这种白人主控话语权,华裔处于失声、无权状态的局面,汤亭亭进行了“反话语”写作,话语表述策略、人物形象都力图摆脱白人主导话语传统,重塑华裔的阳刚气概。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中数量最多、质量最高的要数婚恋题材作品,其中除了那些令人扼腕唏嘘的爱情悲剧,像《裴航》、《离魂记》、《柳氏传》、《李娃传》等都是爱情喜剧,团圆结局。然而这些处于情与礼夹缝中的爱情,最终只能是与礼教无奈的融合。究其原因,正是唐代重科举、贵仙道的社会现实和唐传奇的士子创作群体两方面因素造就了风格独特的唐代传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