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建伟院士     
《科学24小时》2013,(7):32-35
2012年8月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新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百千米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迄今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兴奋地说:“由于自由空间信道的损耗小,借助卫星将有可能实现在全球尺度上进行超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梦想。”这个“量子梦”已在他心中做了十多年。如今,这个梦想在潘建伟和其他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方德声 《科学》2007,59(2):27-27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07年2月8日报道.中科大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潘建伟和同事杨涛、陆朝阳等,最近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国际上纠缠光子数最多的薛定谔猫态和可直接用于量子计算的簇态,刷新光子纠缠和量子计算领域的两项世界纪录。该项研究成果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胁ture子刊Nature Physics上。审稿人评价其是“光学量子计算领域至今最先进的实验工作”,“为量子计算、量子纠错和量子力学基本问题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9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以封面标题的形式,发表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团队的研究新成果:他们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实现了百千米量级的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和纠缠分发.团队的领军人物、中国科学院迄今最年轻的院士潘建伟兴奋地说:"由于自由空间信道的损耗小,借助卫星将有可能实现在全球尺度上进行超远距离量子通信的梦想."这个"量子梦"已在他心中做了十多年.  相似文献   

4.
华东师范大学精密光谱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卫平研究组与合作者,研究了弥散于单向环形空腔中自旋为1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物质的物质-光双稳态特性.他们发现,  相似文献   

5.
朱哲 《科学》2011,63(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课题组在碱金属掺杂菲(菲是具有三个苯环的稠环芳香烃)中发现了温度低于5开的超导电性,在有机超导体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刊登在2011年10月18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学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施章杰研究组研究发现,有机分子邻菲罗啉类衍生物可催化芳基碳氢键活化,并成功实现了邻菲罗啉促进的芳基卤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与普通芳环的交叉偶联反应,以高效地构建联芳基化合物.研究发现,将偶联反应应用到分子内体系,同样可高产率地得到苯并色烯分子.该结果为合成各  相似文献   

7.
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美国能源部劳伦斯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计划--靶式装置正在安装 一门正在成长的学科--冲击物理学(shock phvsics)近来获得来自英国政府至关重要的支持,位于伦敦的帝国学院在未来的5年内将获得1000万英镑(约合2000万美元)的资助,以帮助筹建冲击物理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面临能源问题和气候变暖问题,美国能源部所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在面对国家和世界需求时,全力投入太阳能开发,策划启动Helio(s太阳神)计划。Helios计划目前正考虑通过四种途径实现从阳光中获取燃料,其中两种是基于活性生物系统,另两种则为人造系统,涉及到光合成、纳米技术及光电化学等学科和工程领域的交叉。这些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将带来极为可观和长期的利益。据悉,美国国会已同意对Helios计划拨款4亿美元。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董振超研究小组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亚纳米分辨的单分子光学拉曼成像,将具有化学识别能力的空间成像分辨率提高到前所未有的0.5纳米。Nature于2013年6月6日在线发表了这项成果。光被散射后,频率会发生变化,而频率的变化情况取决于散射物质的特性,这是物理学上著名的"拉曼散射"。拉曼散射中包含了丰富的分子振动结构的信息,不同分子的拉曼光谱的谱  相似文献   

10.
<正>如果说,美国核物理学家哈罗德·M·阿格纽(Harold M.Agnew)曾以科学观察员身份参与轰炸日本广岛而为人所知外,实际上,他在出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SL)主任期间的作为更为世人所关注。早年经历哈罗德·M·阿格纽1921年3月28日出生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早年就读于南丹佛高中,后在丹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7月2~4日,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来自大气、海洋、地质、生物、行星科学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共话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热点问题,展望地球系统科学未来发展前景."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2010和2012年已召开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与前两届会议相比,本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规模更  相似文献   

12.
韩梅娟  万立骏  白春礼 《科学》2003,55(5):15-17
纳米科学技术是指在纳米尺度 (约在1~100纳米之间)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和相互作用(包括原子、分子的操纵),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和技术.这一技术使人类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延伸到了原子和分子水平,是当今最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之一,已经引起了科学界和产业界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3.
●绝大多数人很可能是在去年9月第一次听说格兰萨索国家实验室。格兰萨索实验室,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实验室是意大利科学中了不起的成功故事,然而就在其建成后的30年,实验室的未来却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1个单位、24名个人记功,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瑞馥被记三等功,以表彰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的出色表现.杨瑞馥研究员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科学通报》英文版  相似文献   

15.
2013年6月3~7日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承办的第9届国际二氧化碳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王会军研究员担任大会组织委员会主席;LASG副主任谢正辉研究员为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廖宏研究员为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曾宁教授为大会科学委员会主席.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2010,55(21):2164-2164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和扩大深海研究学术队伍为主要宗旨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于2010年6月28日~7月1日在上海顺利召开. 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的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 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8个. 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 ......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分子科学国家试验室(筹)甘良兵研究组与德国Karlsruhe技术研究院Wim Klopper研究组合作,以富勒烯为瓶体,以一种磷酸盐为瓶盖,设计出一种可装入一个水分子的封闭容器.通过控制附着在富勒烯孔边缘的磷酸盐,可作为开关使水分  相似文献   

18.
白春礼 《科学通报》1996,41(Z1):4-4
<正>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面向21世纪的综合交叉性学科领域,是在纳米尺度上新科学概念和新技术产生的基础。它把介观体系物理、量子力学、混沌物理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和以扫描探针显微技术、超微细加工、计算机等为代表的高技术相结合,在纳米尺度上(0.1nm到100nm之间)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科学通报》2007,52(20):2460-2460
由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主办的第9届国际古海洋学大会(ICP9)于2007年9月3~7日在上海成功召开.来自31个国家或地区近500名古海洋学家齐聚一堂,交流、展示全  相似文献   

20.
<正>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曾杰教授课题组与厦门大学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刘刚教授合作,在金属合金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和催化应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人员通过共还原的途径,首次在溶液中合成出五角星形金铜合金纳米晶体,并使用新型材料成功治愈小鼠乳腺癌.同时,由于该新型材料具有大量的高指数晶面,它在对硝基苯酚还原反应中展现了不俗的催化性能,该工作7月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doi:10.1038/ncomms5327).一般来说,如果光的波长在近红外区(700~900 nm),光在生物组织内穿透深度达到最大值.而对于金属纳米材料而言,它们在紫外-可见-近红外区具有等离基元共振现象,可以在这些区域有很强的光吸收和光热转化能力.光热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癌细胞,从而实现肿瘤的无创治疗.因此,从理论上讲,采用该办法治疗人类肿瘤是可行的.与放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相比,该疗法无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