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土坡耕地治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海伦前进小流域黑土坡耕地的耕作措施,施肥措施,生物措施等试验,采用多年,定点,定位取样分析与监测,摸索出了有效的治理途径,使坡耕地水土流失得到了基本控制,土壤微生物量增加,水分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土壤肥力基本保持平衡,为侵蚀黑土区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表2,参3。  相似文献   

2.
低平易涝地不良的耕层土壤环境,是作物高产稳产主要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化三深带状耕作栽培模式,为作物生育和高产稳产创造了良好生态环境,改善了土壤不良理化性状和作物合性能,大豆增产15.1%、玉米增产17.6%,是改变低平易涝地低产面貌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山西临汾开展研究已经有多年了。在试验区,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给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同时改善了区域环境。通过对13年的保护性耕作试验区与传统土壤耕作技术试验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更有效地提高土壤的蓄水量,每年蓄水量平均增加率为17%、每年土壤有机质平均增加0.065%,耕作层土壤的密度减小了10.07%,耕层内SO4^2-含量、Cl^-含量分别减少了11.045%和21.839%。图1,表4,参5。  相似文献   

4.
针对山西旱地面积大,干旱、地薄是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为探索粮食生产作物玉米增产的技术新途径,分别在不同生态区设点,对六种不同耕作方式的试验结果进行灰色评估,量化处理,其结果证明,免耕整秸秆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具有显的蓄水保墒,增肥改土,增产增收效益。  相似文献   

5.
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农民认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四川为研究区域,通过农户调查,将农民对南方稻田保护性耕作制的认知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四川两熟稻区普遍实施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绝大部分是多种保护性耕作措施相结合。农民了解和接受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途径来源于邻近农户、技术推广部门和科研单位,有超过半数的农民是自愿接受的。有近80%的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整体效果好,它对农户生计首先是省工省时,其次是节本增效,具有多重好处;农民认为其对稻田生态最大的好处是保持水土,其次是增加肥力:认为采取两种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相结合的措施效果好的占到52,57%。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的主要缺点是没有明确的技术规范,传统意识仍然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最大障碍,而技术服务体系与技术推广相脱节也是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南方稻区推广的重要因素,绝大部分农民认为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在南方稻区推广开。图7.表4,参12。  相似文献   

6.
利用灰色关联投影法对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试验区选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县一心乡,保护性耕作措施处理包括行间覆膜、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的集成、垄向区田、秸秆覆盖,以常规耕作处理为对照,目的在于研究建立适合于当地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为黑龙江西部风沙土区农业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有不同程度的节水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不同措施的综合效果为:行间覆膜与垄向区田集成措施〉行间覆膜措施〉垄向区田措施〉秸秆覆盖措施〉常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肥料的施用是提高作物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作物产量的一半左右来自肥料的施用。根据不同作物需肥规律及需肥特点,结合不同土壤供肥能力及耕层土壤有关营养元素测试结果,经过多年试验、示范结果研制的大豆重迎茬专用肥,大豆多元素专用肥玉米、小麦、向日葵、马铃薯等多功能作物专用肥可显提高单产;作物专用肥的生产施用缺口很大,仅点需要量的十分之一,研制开发高效、多功能专用肥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免耕对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自2001年秋在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上进行的耕作定位试验小区为研究对象,对比免耕和常规耕作对东北黑土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的影响.试验设计为裂区随机区组设计(免耕和常规秋翻两个处理),4个区组,种植作物为玉米和大豆.在玉米6叶期和8月末或9月初两次测定蚯蚓数量,土壤密度秋收后测定.采用SAS软件对2004~2006年的蚯蚓数量和土壤密度进行方差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作物类型和采样时间对蚯蚓数量的影响较大,均达显著差异(P《0.05).免耕处理的蚯蚓数量是秋翻处理蚯蚓数量的2.4倍,种植大豆的蚯蚓数量是种植玉米蚯蚓数量的1.6倍,第1次的蚯蚓数量是第2次蚯蚓数量的1.9倍.耕作方式和作物类型对土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虽然免耕处理使5cm~10cm的土壤密度略有增加,但免耕的土壤密度与秋翻的土壤密度相比,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同常规秋翻相比,免耕明显增加土壤中的蚯蚓数量,而且不会引起土壤的板结.  相似文献   

9.
区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趋势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肥料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危及全球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分析了石家庄市1994~2003年10年来肥料、农药用量变化和发展趋势,提出采用最佳管理措施(耕作、灌溉方式、农田景观设计等)来控制农业非点源污染。图2,表2,参10。  相似文献   

10.
不同耕作和轮作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周转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下辽河平原不同耕作和轮作措施下潮棕壤微生物生物量C、N及周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的变化趋势表现为,表层(0cm~5cm)高于下2层;在免耕实施6年后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平均比常规耕作高12.4%;在相对比较干旱的情况下,免耕土壤微生物更新比常规耕作快。图2,表2,参8。  相似文献   

11.
对东北典型黑土区,比较研究了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和岗平地对作物产量、土壤密度、水热状况的作用差异,以及保护性耕作在坡耕地的水保效应。结果显示:在大豆玉米轮作制下,实施免耕(NT)和少耕(RT),较传统旋耕相比,坡耕地种植大豆,NT增产12.56%,RT减产0.94%;种植玉米,NT处理增产1.10%,RT减产14.80%。岗平地种植大豆,NT增产9.23%,RT增产4.80%,玉米NT、RT处理分别减产为22.60%和10.02%。坡耕地NT增加了耕层的土壤密度以及土壤质量含水量,降低了土壤耕层的温度,各处理之间的差异均小于岗平地。NT还降低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径流量和径流系数。  相似文献   

12.
试论农田作物栽培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物栽培过程中环境--作物--措施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农田作物栽培系统”。笔者在文中对农田作物栽培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信息与控制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3.
利用灰色系统方法,对玉米六种不同耕作方式进行灰色评估,结果表明,免耕整秸直半覆盖为最佳耕作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4.
农业耕作土壤与人工经济林地土壤磁化率和质地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东北部地区人工经济林地土壤(JJC2)和农耕地土壤(JJC1)磁化率与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的磁性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农耕地长期的耕作、污灌以及C4作物玉米的生长与秸秆焚烧等农业管理方式可以增大土壤风化成土作用强度,增加土壤的磁化率;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表层0~40cm,1年生作物农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均高于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多年生园林土壤的含量;整个剖面耕地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变化差异均大于2μm~50μm颗粒变化。图1,表2。参14。  相似文献   

15.
作物增产素增产机理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物增产素是系列作物增产叶面肥,包括小麦增产素、棉花增产素、花生增产素、蔬菜增产素(又分叶菜类、果菜类、块根类)等。利用大田观测资料,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探讨了小麦增产素、玉米增产素、棉花增产素、花生增产素、蔬菜增产素的作物增产机理,分析了作物增产素对作物生长要素争生产要素的影响。表4.参1。  相似文献   

16.
作物系统的层次结构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育种考虑多因素、多目标要求、这就要求采用系统科学创造性地解决育处理论和实践中的许多难题。作物育 实质就是改良作物系统。在详细阐述作物系统的特点结构层次以及作物系统工程的实施过程后,论述了作物系统在作物育种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作物灰色育种学》为开发蓝本,以PowerBuilder6.0为开发平台,以SQL aywhere为后台数据库,研制出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阐述了其开发流程、主要模型,并结合实例介绍了其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作物灰色育种电脑决策系统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18.
对沈阳市郊区1994个耕地土壤样本(0cm-20cm)的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属交换态钙、镁、铁、锰、铜、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碳酸盐草甸土含钙,壤质草甸土含镁,风沙土、水稻土、草甸土含铁,碱化草甸土含锰,菜园土和水稻土含铜,菜园土含锌较高;棕壤含钙,碳酸盐草句土含铁、锰、铜、锌,水稻土含锌普遍较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既有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土壤质地等结构性因素,又有耕作、施肥和环境污染等随机性因素。比较不同土属交换态营养元素含量,可以更好地对土壤一作物系统的营养元素进行调控,指导中量、微量元素肥料施用。图2,参15。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一定的假设,提出了作物群体生物产量密度理论模型,建立了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经济系数之间的理论关系。该模型对作物群体研究的结果具有很好的解释性。  相似文献   

20.
“作物增产素”是根据作物的营养特点及河南省气候特性研制的系列作物专用肥,包括小麦增产素、棉花棉产素、花生增产素和蔬菜增产素等。经5年来的试验推广应用证明,增产效果显。运用灰色局势决第模型,旨在探讨“作物增产素最佳施用量,以进一步提高作物增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