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海燕"、"海鸥"、"凤凰"等名称除了代表鸟类,你知道它们还是台风的名字吗?是的,"台风"对于我们来说应该算是熟悉的字眼,通过各类媒体我们常常能听到台风的相关天气预报,从"狂风"、"暴雨"、"洪涝"等这些与之关联的词语,就能对它们"暴躁的脾气"了解一二了。殊不知台风带来自然灾害的同时,也有"可爱"的一面,它们常常不走寻常路,有的移向陆地,有的消散在海洋上,爱跟科学家预报员们调皮地捉迷藏。台风在海洋上走过的轨迹就像一场盛装舞蹈,它们穿着蕾丝花边裙迈着优雅的舞步出场,又拖着长长的白纱绝美谢幕。  相似文献   

2.
台风灾害是全球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到目前为止,人们已经从大气科学的角度对台风进行了长期系统并且卓有成效的研究.但人们对台风过程中海洋的剧烈变化及其对台风的反馈仍然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成为限制台风研究和预报水平的一个瓶颈问题.因此,海洋与台风在各种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对台风预报和短期气候趋势预测的贡献是当前国际海洋与大气科学研究的重大前沿课题.本文基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总结了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梳理了海洋中尺度过程对台风的影响与反馈、海洋与台风的低频相互作用及其对短期气候变化趋势的影响、台风过程中的海洋多源资料同化及利用海气耦合模式进行台风预报等若干方面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今后在海洋与台风相互作用研究中需要关注和重点解决的若干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3.
伴随台风产生的大风、暴雨、巨浪、风暴潮形成的台风灾害链对沿岸地区产生巨大影响,研究台风的形成和运动机理,减小风暴潮灾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台风影响期间,大气与海洋之间存在强烈的质量、能量交换,风场、流场、波浪场等物理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基于中尺度大气模式WRF和区域海洋模式ROMS,构建南中国海地区海气耦合模式,针对2012年台风"启德"进行数值模拟.通过观测数据对台风路径和强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建立的WRF-ROMS耦合模式在对台风"启德"影响下的南中国海风暴潮模拟中展现出较高的模拟精度.通过数值模式计算结果揭示了台风、风暴增水和风生流场的时空分布特征.台风运动过程中台风动力场、风暴增水及流场在空间上均具有"右偏性"的不对称分布特征,近岸风暴增水对台风的响应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风生流场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正北斗星,自古为指引方向之星,折射着无限的东方智慧。由七颗亮星组成的北斗星,形似斗勺,易于辨认,类似勺头的两颗星直指北极星,被称为"指极星"。根据斗转星移旋转变化的关系,我们的祖先不仅辨析出四季和方向,也认识了自己生存的这个星球,探索着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如今,无论是在惊涛骇浪的海洋、山崩地裂的灾区,还是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人们随时都能精准找到自己的位置,认清脚下前行的路。这一切,都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创造出的人造天体导航给人类带来的新文明。在中国群星闪耀的卫星版图上,北斗导航系统也可谓是一颗"明星"。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于当日开  相似文献   

5.
潘怡航 《科学通报》1980,25(21):987-987
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的剧烈天气系统,是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严重灾害性天气,研究它的发生发展规律,并提出预报的方法是很需要的。由于台风发展的能量主要取自海洋表面蒸发到大气中的水汽,经过垂直运动而释放出的潜热,因此,它的发生发展必然和海洋表面的热力状况有关。过去已有不少工作研究了台风活动同海洋热状况的关系,如Palmén、Carlson  相似文献   

6.
美国“卡西尼号”探测器的最新探测结果显示,土星的卫星泰坦(土卫六)上很可能存在地下海洋,泰坦星的地壳就像一块巨大的冰帽漂浮在这个海洋上,气候变化导致的风力则不断地推拉这个“冰帽”。科学家相信,泰坦星的地下海洋中不仅有水,而且有氨,加之泰坦星表面存在大量碳氢化合物及其他多种有机分子,  相似文献   

7.
正搭乘最后一艘"阿波罗"登月飞船前往月球的宇航员,为我们留下了一张著名的照片,那就是被微信选作启动画面的《蓝色弹珠》。在这张照片上,动人心魄的蔚蓝构成了地球色彩的主体,那是海洋的颜色。我们生活的这颗星球,幸运地处在太阳系的"宜居带"里。它和太阳之间不远也不近的距离,使它得以拥有大量的液态水,成为生命孕育的温床。地球的生命起源于海洋,时至今日,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1%的海洋,不仅决定了这颗星  相似文献   

8.
为配合"世界海洋日"的宣传,美国最佳自然摄影基金会主办的2010年世界海洋摄影获奖作品揭晓.今年的大赛有8幅作品获得优胜奖,有20幅作品获得提名奖.从这些获奖作品中我们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海洋风光,认识到许多奇特的海洋生物,从而激发我们对海洋的热爱之情和保护之心.  相似文献   

9.
向元珍 《科学通报》1992,37(18):1677-1677
El Nio事件是一种全球尺度海洋-大气相互耦合影响的事件。中国许多研究确认,El Nio-反El Nio与长江、淮河、黄河流域以至全国的夏季冷暖旱涝、雨带变异、台风活动和渤海海冰等气象海洋灾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舟山博物馆     
<正>舟山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常设固定陈列"渔风海韵"民俗系列、"群岛往事"历史系列和科普展览"美丽家园——舟山自然系列"。2003年9月,舟山博物馆被认定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该馆将继续秉承海洋科普教育的传统,坚持面向公众,尤其是对青少年普及海洋知识,传播海洋文化,强化海洋教育,宣传海洋事业,让广大游客在体验到独特的蓝色海洋之美的同时,更能感受到海洋旅游和科普教育的有机融合所彰显的海洋科普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12):31-32
如果说地球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那么地球人的兄弟在哪里? 有人问:"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之星吗?"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德雷克如是回答:不是,仅在银河系内就可能有1万个文明世界.那么,宇宙中哪里才有地球人的遥远兄弟呢?  相似文献   

12.
正从1993年清华科技园建设构想的提出,到1999年清华创业园的开园,再到2001年启迪创业孵化器公司注册成立,直至2014年启迪之星创业营(下简称"启迪之星")的推出,启迪人走过了20多年的科技服务历程。坚守初心深耕创业服务17年1999年,清华科技园"园中园"——清华创业园成立,初步具备企业孵化功能,迎来首批创业者。2001年启迪创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确立了"孵化器+种子投资"的发展模式和专业孵化  相似文献   

13.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2017年12月3日12时11分,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成功将陆地勘查卫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的陆地勘查卫星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所属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总研制,主要用于开展陆地资源遥感勘查。本次发射是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的第34次发射,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57次飞行。"风云三号"D星成功传回地球"彩照"蓝色的海洋、白色的云朵、黄色的土地……2017年12月8日14时07分,"风云三号"D星首幅可见光图像成功传回地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主任杨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0月29日,平静的巴伦支海上碧波荡漾。突然间,海面上波涛汹涌,一枚"圆锤"弹道导弹冲破水面,腾空而起,喷着白烟直冲云霄,向东方飞去。在泛着波浪的海面之下,一个鬼魅一般的身影潜入深海,它就是尤里·多尔戈鲁基号核潜艇,属于俄罗斯最具威慑力的"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命运多舛的"北风之神""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可以追溯到苏联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了替代"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苏联红宝石中央设计局拿出了代号为955的新型潜艇设计计划,即"北风之神"级。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家一直都猜测在这颗星上存在着由液态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海洋,一些天文学家还认为它是整个太阳系中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开更多的宇宙和生命之谜。这颗星就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  相似文献   

16.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海洋是地球上一切生命的诞生和孕育之地。生物的进化历程表明,地球上的生物均起源于海洋。海洋不但占据了地球71%的表面积,而且提供了99%的生物可栖息的地方。也许正是由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的原因,历经千万年已经站在生物"进化树"上最顶端的人类,对大海的憧憬和向往仍深深地镌刻在基因里。  相似文献   

18.
与飞机探测台风的技术路线不同,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联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四研究院,历时3年完成了一种基于火箭弹的台风下投探测新技术的设计和研制.2015年10月3日23时00分(北京时),首枚台风探测试验火箭弹在海南省万宁市试射成功,6 min内即将携带的多枚下投式探空仪"精准"送入200 km之外的强台风"彩虹"内核区域.与车载GPS探空等资料的初步比对分析表明,实时传回的火箭弹下投探测资料质量可靠.试验的成功,为快速而精准地获取台风内部(不同区域、同时刻)精细结构特征提供了有效的直接观测手段,也为实现基于预报的台风目标敏感性观测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大约在4000年前,古埃及人称火星为"红色之星";而古巴比伦人则称这颗"红色之星"为"死亡之星";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好像对火星也没有好感,认为自己在地球上的一举一动总是被火星上的"人"监视着,  相似文献   

20.
飞向泰坦     
天文学家一直都猜测这这颗星上存在着由液态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海洋,一些天文学家还认为它是整个太阳系中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开更多的宇宙和生命之谜。这颗星就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美国宇航局和欧洲空间局联手实施迄今最大胆、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测计划——"卡西尼-惠更斯"号飞船历时7年,穿越32亿余千米的漫长距离,与深空的极度寒冷抗争,踏过危机四伏的土星环,经受与大气层的摩擦生热和登陆时的致命碰撞,最终从泰坦上向地球发回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