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文化角度下的中英隐喻互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现象和认知方式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无所不在,同时,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中英两个民族拥有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就使得中英隐喻在共性基础上又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而英汉互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仅涉及英汉两种语言,同时也涉及两种文化.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隐喻的翻译就成为翻译中最为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族群特征最重要的载体.濒危语言蕴涵着语言使用者在千万年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中逐步积累起来的丰硕认识成果,反映了使用这些语言的人群在思维和认知模式上的特殊性,忠实地记录和见证着族群的历史变迁,承栽着这些族群的文化,表现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关系和民族特征.保存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相反则会失去一种思维和认知方式,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失去一种可供比较、借鉴的文化和信息来源,最终也将失去了人类的一个族群.  相似文献   

3.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由于人类活动和认知系统的相似性,英汉两种语言里隐喻的用法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但隐喻又是与民族文化密切相连的,每一种语言的隐喻都有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所以,英汉两种语言的隐喻都反映了各自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4.
多义现象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多义现象生成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英汉对应多义词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认知共性与个性同样也存在于多义想象之中.这些异同可以分别从认知、文化及语言角度来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5.
委婉语的形成起源于禁忌,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文章以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为基点,对英汉委婉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英汉委婉语的共同特征一时代性、民族性、含蓄性、模糊性、诙谐性。  相似文献   

6.
李琛 《当代地方科技》2012,(16):122-123
各种各样的商标,成了一种特殊的语言,它不光是社会经济现象,还是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商标语言的好坏,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商标语言可以折射出社会文化、民间习俗、消费心理等多种因素。本文分析了食品商标语言的精神文化因素,从语言和文化关系的角度对食品商标语言进行考察,说明了食品商标语言对精神文化的反映和精神文化对食品商标语言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汉语口语中,运用亲属称谓语来称呼非亲属关系的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这种拟亲属称谓语文化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等级性、礼仪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会越来越淡化,但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基因,还有其积极因素,在民众中仍会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敏 《科技信息》2007,(12):137-138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不仅蕴含着语言使用者的文化心理、价值取向,而且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是社会语言学这一新兴的边缘学科着重研究的内容之一。本文以词汇为视角,探究了存在于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文化。  相似文献   

9.
吴晓梅 《科技信息》2008,(3):146-146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特征、职业用语和语音禁忌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其包含的文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李艳丽  王丽丽 《科技信息》2013,(13):224-224,228
本文从文化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首先介绍了英汉两种语言体系中隐喻的文化重合和文化特有现象,接着研究了这些现象背后的社会文化根源,指出英语学习者只有将英语文化结合到英语语言学习中,才能真正掌握英语中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
从汉人家族社会研究、家与日本社会结构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生态与多元文化等四个层面剖析家、家族与社会结构关系方面的文化认知及应用实践,并针对新出现的家庭现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nature of metaphor is not only a matter of language,but also a matter of mind. Metaphor,as a kind of common language phenomenon,reflects different cultural models used in different languages,that is called cognitive models. The application of metaphorical concept shows that the metaphor cognition is universal across cultures,but at the same time,it has some differences in their appl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We should consider the factor of context when perform c...  相似文献   

14.
英语委婉语起源于宗教和社会交往的需要,具有避讳、掩饰、礼貌等功能,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在人与人的交往和国际间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英语委婉语的起源、功能和使用技巧的认知是学习和运用英语不可忽视的三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分布式认知指认知在个体内部的分布,以及在个体与活动中介之间的分布。就前者而言,神经网络模型认为,信息是扩散在整个网络中的,或者说,知识存在于神经网络的联结或权重之中;关于后者,研究者们认为,特定活动中的认知是分布于个体、共同体及中介产品等之间的。个体认知与社会的和文化的分布式认知之间是一种交互式、螺旋式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幽默搞笑短信中存在一种现象,即年轻的使用主体常将信息接收者喻为动物进行取乐、调侃。本文试图运用认知的隐喻理论考察短信语言中所蕴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教学大纲和基础阶段教学大纲都相继规定加强学生社会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社会能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的趋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把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相结合,在语言教学中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其语言现象的理解和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是特定社会和文化的一面镜子.本文从英汉委婉语的起源、社会价值取向和表现手法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委婉语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性文化是对人性的反映和认识,是以某种观点、意愿、意识等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需要、情感、意愿和意志的张扬和外化,是以某种风尚、习俗、制度等社会规范形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性思想和人性价值的重塑和升华,是以人性理想和人性价值的再生文化为载体而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人性文化是人类理想人格的追求,是实现社会人性化和文明化的重要保证,是其他一切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基。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婚姻家庭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活在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其特定的生存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之下,形成了自身多彩的文化和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其中,婚姻习俗作为各民族所特有的一种社会文化事象,有着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各具特色的传统婚俗文化,反映着各民族不同的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表现着共同追求自由、幸福、美好生活的内在愿望。文章试就云南少数民族的婚姻习俗与构建和谐社会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