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正>2021年12月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国军方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转而担任培训和顾问角色。此前2021年4月,据多家外媒报道,美国承诺从伊拉克撤出剩余作战部队。撤军是美国中东战略收缩的重要“里程碑”,但这个碑不是光荣的标志,而是美国的中东甚至全球战略的“心头之痛”。伊拉克堪称美国中东战略的缩影。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者对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有不同的观点。的确,即使在伊斯兰世界内部,也存在很多矛盾、许多冲突,如果把所有矛盾、冲突都归结为是两种文明之间的冲突,有许多问题是说不清的。那么,这次伊拉克战争有没有“文明的冲突”的因素?我认为有。如果从更深层次解读这场战争,解读萨达姆现象,解读布什主义,就会发现“文明的冲突”的因素。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这场战争反映的“文明的冲突”不是整个伊斯兰世界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冲突,而是伊拉克和美英两国特别是和美国之间的冲突,也就是部分伊斯兰文明同美国的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伊…  相似文献   

3.
“伊拉克万岁!”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站起身,左手持《古兰经》,右手高举过顶,食指伸向空中,高声喊道。坐在后面的萨达姆胞弟巴尔赞·易卜拉欣·提克里提也起身高举右臂,大喊:“你们为什么不干脆处死我们,永远结束这一切?!”这是2005年12月发生在伊拉克高等法庭审理“杜贾尔村案”中的一幕。一年后的2006年12月30日,即穆斯林传统节日宰牲节的这一天,随着萨达姆被执行死刑,“这一切”就真的结束了。16天后,提克里提和另一名原伊拉克高官班达尔也被处以绞刑,行刑地点和方式与乃兄如出一辙。就在本文截稿后的1月20日,在沙特的一个网站上又出现一个新的手机录像。该录像显示,萨达姆的尸体在被运往提克里特埋葬之前,曾遭游街示众……萨达姆的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同样没有结束的还有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1月10日,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增兵的新政策,同时承认在伊拉克犯有“错误”。16日,美国向海湾增派航母舰队,因为“伊朗威胁着伊拉克和中东的稳定”。这些事情接二连三、彼此纠结,每一件都足以引起激烈争议甚至重大后果,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世界各地。再联想到美国共和党在去年11月中期选举中的落败、布什身边那些强硬人士的失势、关于伊拉克是否已经陷于“内战”的争论、“伊拉克研究小组”报告承认在伊拉克的失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破3000大关和美国国内撤兵呼声的高涨……下一期,让我们再梳理一下美国国内的有关情况。——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4.
秦天 《世界知识》2022,(5):20-2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称驻伊拉克美军士兵将留下转而为伊拉克安全部队提供“训练与咨询”。这一“转型”既是2021年7月伊拉克总理卡迪米访美的成果,也是自2019年以来美国与伊朗在伊拉克博弈的结果。该变化虽然是伊拉克外交深受美国与伊朗影响的又一明证,但也为伊拉克在“夹缝中谋求自主”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2022,(5):12-13
<正>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攻打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作战任务。十年前,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时任总统奥巴马将美军撤出伊拉克称作“胜利时刻”,声称美国留下了一个不完美但“主权独立、稳定、自力更生”和“拥有民选代议制政府”的国家。而十年后的这一次“撤军”,拜登不仅没有发表胜利演说,还玩了一个“文字游戏”——将剩余驻伊拉克的2500名美军转变为“培训和顾问”角色。  相似文献   

6.
“胜利者是不受责怪的”,可有时也有例外。布什和布莱尔虽然打胜了伊拉克战争,却被“情报门”事件折腾得够呛,而且问题正从最初的伊拉克是否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情报门”演变为涉及“双布”是否故意误导或欺骗公众的“诚信门”。在一系列虚假情报中,当数“铀情报”和“45分钟情报”最为抢眼。去年9月24日,英国政府公布长达50页的《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报告》,指控“巴格达当局有使用生化武器的军事计划”,并且“一直企图从非洲获取相当数量的铀”。该报告还断言:“情报显示,伊拉克武装部队可在45分钟之内部署生化武器。”布什在今年…  相似文献   

7.
<正>2011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把美国从伊拉克撤军称作“胜利时刻”,声称美国留下了一个不完美但“主权独立、稳定、自力更生”和“拥有民选代议制政府”的国家。十年之后的2021年12月,美国宣布正式结束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并将剩余驻伊拉克的2500名美军转变为“培训和顾问”角色。但此次美国总统拜登没有发表胜利演说,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基地”组织似乎“死灰复燃”,在中东许多国家涌现出了一批新一代领导人。这些人利用阿拉伯各国人民的反美情绪,打着反对美国占领伊拉克的正义旗号,从事了一系列针对非军事人员尤其是外国平民的恐怖活动。近来,他们将多名平民人质活活“斩首”,然后在电视台和网站上公开播放实况录像,试图通过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达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目的。扎卡维:兴风作浪在伊拉克扎卡维是当今最有“名望”的“基地”新一代领导人,被媒体称为“基地老三”,原籍约旦,1966年10月出生。曾因私藏武器被约旦法院判处十年监禁,1999年…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一张新牌——“禁飞区”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什总统曾在7月份扬言,对萨达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头。时隔1个月,“考验”果然来了。在经过几番舆论宣传和警告之后,布什于8月26日宣布在伊拉克南部建立“禁飞区”的计划。英国《独立报》评论说,这是“勒紧捆住萨达姆的绳索”。海湾地区局势再度紧张。机会来了当7月底伊拉克农业部大楼核查风波暂告平息的时候,美国国务卿贝克正在华盛顿同伊拉克反对派代表团进行会谈。代表团中有两名什叶派领导人。他们在美国游说,讲述萨达姆如何正在南部残酷镇压什叶派穆斯林。美国官员对伊拉克反对派说,美国准备对遭到伊拉克武装部队空袭和地面进攻的什叶派穆斯林居住地区提供保护。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更进一步透露说,美国准备要求安理会授权采取军事行动以阻止伊拉克政府对什叶派的镇压。  相似文献   

10.
<正>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至今,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也门胡塞武装等非国家武装行为体频频登台亮相,深刻影响着中东地缘战略竞争走向。其中,伊拉克“人民动员武装”也是代表性案例。截至2024年2月,伊拉克民兵武装为报复美国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袭击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美军基地超150次,美国则回以一系列空袭报复。从2017年成功打击伊拉克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势力、2020年副指挥官穆罕迪斯与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共同遇刺,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对美国的经济和公众心理的打击是沉重的,后遗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但美国也并非未从中谋得好处。阿富汗战争尚未完全结束,2002年伊始,布什就把伊拉克、伊朗和朝鲜三国“钦点”为支持恐怖主义的“邪恶轴心”,随后,美国对伊拉克喊打之声不绝于耳,一场新的海湾战争如箭在弦,世界其他地区也陆续见到美国反恐大兵的身影……明眼人不难看出,美国的目的已绝不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驻伊美军阵亡103人,受伤700余人,创下伊战三年多来单月伤亡人数的新记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此专门发文,称美军在伊拉克遭遇了“黑十月”。据《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媒体披露,截至2006年11月2日,美军在伊拉克已阵亡2814人,伤2万余  相似文献   

13.
王焰 《世界知识》2011,(7):14-16
“奥德赛黎明”尽管它一直是美国和西方国家的眼中钉,早在1986年美国就想拔掉这个钉子而未遂,反而两年之后它又报复性地制造出一个“洛克比空难”,从此西方与它不共戴天。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之后,当人们在猜测“谁是下一个”的时候,大概都不会想到利比业,  相似文献   

14.
伊拉克战事一开始,美国媒体便传出惊闻:包括萨达姆、易卜拉欣、拉马丹在内的伊拉克高层领导人在第一轮轰炸中被炸死,阿齐兹已经叛逃。“死亡名单”上还有萨达姆的儿子乌代和库赛。很快,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萨达姆、易卜拉欣、拉马丹、库赛在电视上亮相,副总理阿齐兹也悠闲地叼着雪茄出来辟谣。这张图片就是“死而复生”的萨达姆和他的亲信在电视上的画面。的确,萨达姆总统以铁碗政权统治着伊拉克,主要依靠他的两个儿子乌代和库赛以及“死亡名单”上的几个亲信支撑。易卜拉欣是伊拉克的二号人物,曾是萨达姆的亲家,他把女儿嫁给了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有一句成语,叫做“前倨后恭”,说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苏秦讥笑其势利嫂子的故事。而当前美国布什政府在国防上的一些表现就不禁使人联想起这句成语,虽然还远谈不上美国在“后恭”,但它已不那么“前倨”了,这却是显而易见的。话还要从美国最近所做的两件引人注目的事说起。第一件事是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急于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新的决议草案,允许联合国在伊拉克战后重建问题上起“重要作用”或扮演“更大的角色”。第二件事是在朝鲜核问题上。据报道,美国开始暗示或可考虑按照朝鲜弃核的不同进程,给予朝以一定的“实惠”。此二事之所以引…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与美国——钱其琛在外交学院的演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资料本刊资料大概也是去年这个时候,我曾以“9.11之后的美国及中美关系”为题做了一个讲话。很快这一年又过去了,应该说,国际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复杂的变化,而最重要的令人关注的事件就是伊拉克战争。我今天想谈的题目就是“伊拉克战争和美国”。主要想从更大的国际背景来看这场战争,以及这场战争对美国的战略趋向有什么影响。9.11事件后,美国认为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被称为“后后冷战时代”。冷战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美国和苏联对峙和对抗。苏联解体后,美国不再面临苏联的威胁,这就是“后冷战时期”。现在这个时期的标…  相似文献   

17.
6月8日~10日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正式推出改进版的美国“大中东计划”也就是要在中东和北非地区推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所谓“面向进步和共同未来伙伴关系计划”,这与6月30日美国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权力的预定日期仅相差20天。谁都看得出,这两件事有密切的关联。有人说中东是一片热土,千百年来,它一直热度不减,沧海桑田,起起伏伏:庞大的帝国兴起了又崩溃了,殖民主义建立了又瓦解了,强人上台又慢慢退出历史舞台……而最近几十年来,美国对这片热土一直“兴趣盎然”,目前它更是野心勃勃。有人说中东是一片焦土,战争、暴力让人们遭受了太多的痛苦。如今,伊拉克仍是爆炸声不断。但美国执意对这片焦土进行改造。人们怀疑,焦土之上能长出什么样的花朵。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地区的历史和现实,琢磨一下美国“改造中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按照鲍威尔的说法,美国在1991年打海湾战争时有“五大理想因素”:理想的对手、理想的联盟、理想的设施、理想的战场、打了一场理想的战争。今天这些“理想”已所剩无几。理想的对手不再有当时萨达姆侵占科威特,声名狼藉,在国际上备受孤立,美国在道义上占据天时地利。今天美国要打伊拉克,却遭到众多阿拉伯国家的质疑。理想的联盟不再有海湾战争时,参战的有几十个国家,然而此次直到现在,德法仍与美国唱反调,日本也只是口头上表示支持。理想的设施不再有海湾战争中,美国之所以能风卷残云般地将伊拉克全部打瘫,主要  相似文献   

19.
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对埃及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主要拿埃及政府在民主问题上“不达标”做文章。面对美国的压力,埃及政府作了一些善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在2003年的编年史上,美国军队注定要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它打赢了伊拉克战争,并挟其余威积极谋求在全球的重新部署。美国总统布什2002年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美国要做“山巅上的灯塔”。的确,布什说出了美国心中的一个梦。多少年来,美国一直在追求主导世界,也一直在用行动“拯救”世界。“行动”中注重武力。翻开不算长的美国历史,在硝烟与弹雨的穿行中,美国已造就了一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头号军事力量。如今,美国的大兵遍布全世界,他们承载着美国的“光荣与梦想”……在本期的“世界知识茶座”上,我们邀请两位军事专家———金一南和樊高月品茗细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