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揭示藜麦WOX基因家族的功能,为藜麦耐低氮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藜麦WOX基因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其理化性质、系统发育、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保守基序、组织表达和响应氮胁迫的表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藜麦中共有13个WOX转录因子,蛋白长度159~676 aa,相对分子质量18 510~76 730,等电点5.27~9.56;每个成员含有1~4个内含子及2~5个外显子, WOX蛋白都具有由34~60个氨基酸组成的Homeobox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显示,来源于拟南芥、水稻和藜麦的39个WOX基因分为3组,每一组都含有3个物种的家族成员,同一个物种的WOX基因具有更近的遗传距离。组织表达热图显示,藜麦WOX基因组织表达特异性明显,在茎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种子和叶,在幼苗中的表达量最低。AUR62031363和AUR62035466对氮胁迫的响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以心里关萝卜芽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处理对萝卜芽次生代谢产物芥子油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供给影响萝卜芽的芥子油苷含量.氮素浓度为4 mmol·L-1时,萝卜芽中总芥子油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0 mmol·L-1),其余氮素浓度下(2、8、16 mmol·L-1)总芥子油苷含量则低于对照.脂肪族芥子油苷总含量及单一种类芥子油苷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总芥子油苷含量相似.吲哚族芥子油苷总含量以及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和1-甲氧吲哚基-3-甲基芥子油苷含量在各施氮处理下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苏打盐碱对紫花苜蓿幼苗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和膜透性物质累积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苏打盐碱对紫花苜蓿幼苗进行胁迫处理,测定苜蓿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MDA含量以及相对电导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随苏打盐碱浓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150mmol·L~(-1)处理组达到最高,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随苏打盐碱浓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在250mmol·L~(-1)处理组达到最高.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苏打盐碱浓度在150mmol·L~(-1)时,渗透调节物质大量积累,生物膜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4.
以苜蓿幼苗叶片为材料,对其进行50,100,150,200,250 mmol·L-1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分析苏打盐碱胁迫对苜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和5种酶活性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苜蓿幼苗适宜的模拟混合苏打盐碱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混合苏打盐碱浓度增加,幼苗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50mmol·L-1混合苏打盐碱浓度为LM807幼苗模拟最适处理浓度.  相似文献   

5.
半致死浓度是确定适宜诱变条件的重要指标,为探明叠氮化钠(NaN_3)对纽荷尔脐橙腋芽的半致死浓度和生理影响,本研究在设定的处理时间进行不同NaN_3浓度处理后植株存活率与幼芽生理状态的检测分析工作.实验结果显示,当NaN_3处理浓度增大时,植株的存活率降低;利用Logistic方程测算出3,12和24 h三个处理时间的NaN_3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2.75,10.48和9.05 mmol·L-1;当NaN_3处理浓度小于10 mmol·L-1时,处理时间越长植株幼芽的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越高.在24h处理的半致死浓度条件下,NaN_3对腋芽的致变效率约为8.8%.  相似文献   

6.
在氯离子存在条件下,采用电化学间接氧化法对低氨氮的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硝酸盐氮、有机氮和总有机碳(TOC)等其他污染物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的存在对氨氮的去除影响较小,氨氮去除速率k在0.194~0.269 mg·L-1·min-1,氨氮的去除反应符合准零级动力学;有机氮的存在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率,当有机氮浓度大于5 mg·L-1时,氨氮的去除效率从61.1%降低到10%以下;初始TOC浓度的变化对氨氮去除的影响较小,电解90min后氨氮的去除效率都在55%以上。实际废水的电解实验证实,该方法可使出水氨氮优于国家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排放标准,表明该方法在低浓度氨氮废水的深度处理上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水体中Cu(Ⅱ)对大型溞的急性毒理作用及其生理生化指标影响,在三种条件下(自然光,强光照,振荡),将大型溞暴露于Cu(Ⅱ)的9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急性毒性试验,得到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再将成熟的大型溞暴露于4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进行48h的暴露试验,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将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后,结果显示: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Cu(Ⅱ)的毒性增强(24 h-LC50为248.9μg·L-1,48 h-LC50为134.6μg·L-1);强光照组和振荡组的48 h-LC50低于自然光组;SOD酶活性在Cu(Ⅱ)低浓度时高于对照组,高浓度时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除160μg·L-1外);POD酶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Cu(Ⅱ)浓度为240μg·L-1时达到峰值,各处理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各处理组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在Cu(Ⅱ)浓度为80μg·L-1时,可溶性总糖含量最高,高于对照组,其他处理组均低于对照,统计分析结果同SOD.实验结果表明振荡和强光照会影响Cu(Ⅱ)对大型溞的毒性,SOD、POD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可溶性总糖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用50 mmol·L-1KNO3溶液处理的甜菜幼苗提取总RNA,通过RT-PCR法从甜菜总RNA中分离得到一个硝酸还原酶基因,其cDNA长2 760 bp,包含了完整的基因编码序列,与已公布的硝酸还原酶基因序列相似性达99%.同时利用活体测定法检测了经缺氮胁迫不同时间后甜菜叶中NR活性,并利用NR片段引物进行半定量RT-PCR,检测了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随着缺氮处理时间的延长,甜菜叶中的NR活性随诱导时间增加活性逐渐降低,在缺氮处理1 h,其活性便有明显的降低;而NR的mRNA受缺氮胁迫下调表达,暗示着NR基因的表达与氮诱导相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高二价铁胁迫对甜菜(Beta vulgaris L.)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期为不同土壤条件下的甜菜种植提供技术参考.以甜菜品种"KWS1176"为研究材料,通过对1/2 Hoagland营养液内添加0.06~3.84 mmol·L-1的Fe2+,研究其对甜菜株高和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叶片光合特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UV/过氧单硫酸盐(UV/PMS)体系中溴酸盐的生成规律以及控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溴离子初始浓度为20μmol·L-1,PMS投量为500μmol·L-1,反应15 min时溴酸盐的浓度为4.96μmol·L-1。溴酸盐浓度随着PMS投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溴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向UV/PMS体系中投加过氧化氢,能够明显地抑制溴酸盐的生成。为基于硫酸自由基的高级氧化工艺处理含溴水体时溴酸盐的生成和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以沉淀聚合方式合成氧氟沙星分子印迹微球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性能表征。优化的合成条件是:模板分子氧氟沙星、功能单体4-乙烯基吡啶和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用量分别为1、4和60 mmol(摩尔比为1∶4∶6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为0.2 mmol,溶剂乙腈为220 mL,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20 h。Scatchard分析表明,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结合位点,高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3.423 mmol·L-1和133.16μmol·g-1,低亲和性吸附位点平衡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9.26 mmol·L-1和568.65μmol·g-1。印迹微球重复使用次数不少于9次,具有直接用作固相萃取柱填料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应用紫外光协助过氧化氢联合高铁酸钾处理活性艳红X-3B模拟染料废水。考察了紫外光(UV)、p H值、高铁酸钾(K_2FeO_4)投加量、过氧化氢(H_2O_2)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活性艳红X-3B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_2O_2浓度为0.5 mmol·L-1、K_2FeO_4投加量为0.1 mmol·L-1、pH值为3.0、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60 min时,活性艳红X-3B降解率可达84.39%,是单独使用0.1 mmol·L-1高铁酸钾时去除率(39.32%)的2.15倍。这主要是由于在p H值为2.5~3.0时,K_2FeO_4和H_2O_2具有协同作用,K_2FeO_4反应产生的Fe3+、Fe2+能与H_2O_2进一步反应,起到了类芬顿的效果。利用UV协助H_2O_2/K_2FeO_4体系,UV的照射能够进一步加快X-3B降解的速率,对X-3B的降解率比H_2O_2/K_2FeO_4体系提高了1.82%,推测原因是UV加快了H_2O_2/K_2FeO_4体系中Fe3+/Fe2+的循环,进一步促进HO·的产生,使反应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对常见金属离子的荧光识别性能,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OP-10对Hg~(2+)呈现出高选择性荧光猝灭响应,猝灭常数为Ksv=2 112 L·mol-1.在OP-10浓度为2.0 mmol·L-1,p H值为4.1的BR缓冲溶液中,等浓度的Hg~(2+)使其在320 nm处的荧光强度降低86%.基于上述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一种新的Hg~(2+)荧光检测方法.OP-10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0.1×10~(-4)~4.4×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996 8.检出限为49 nmol·L-1.该荧光试剂OP-10可用于水样中Hg~(2+)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将激光反射仪应用于溶液吸附上,考察了聚氧乙烯十二烷基醚--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溶液在硅片表面上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其吸附过程极快,30s 达到稳定值,且解吸完全.其最大吸附量Г(mg·m-2)是2.45 mg·m-2.在临界表面相关浓度CSAC(0.045 5 mmol·L-1)以下的浓度范围内,吸附模型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镉对苜蓿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盆栽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镉对苜蓿生长和叶片中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镉胁迫对苜蓿的生长存在剂量效应,低浓度水平处理刺激苜蓿生长,叶绿素a、b含量增加;高浓度镉抑制苜蓿生长,叶绿素a、b显著下降(p<0.05)。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在镉浓度为1.0mg·L-1时活性最高;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和GSH的含量在Cd浓度为50mg·L-1时达高峰。证明在重度胁迫下,叶绿体内主要依赖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来抵御氧自由基的毒害。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一种新的多吡啶钴配合物[Co(bpy)2dpapz](ClO4)3·H2O(bpy=2,2'-联吡啶,dpapz=联吡啶并[3,2-a-2',3'-c]6-氮杂-吩嗪).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电子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该配合物以插入方式与DNA结合,与DNA的键合常数为1.49 × 105L·mol-1(50 mmol·L-1NaCl).  相似文献   

17.
采用常温静水实验法,探讨重金属污染物镉(Cd)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效应。通过对(150±10)g的鲫鱼进行的重金属镉染毒实验得出,其在24、48、72和96 h对重金属镉半致死浓度(LC50)和绝对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57.375、23.558、18.216、16.920 mg·L-1以及101.415、47.236、39.475、35.738 mg·L-1。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测定鲫鱼组织中重金属镉的富集含量和消除规律:镉在鲫鱼不同组织内的富集程度不同,肌肉中最大富集浓度为2.069 5 mg·L-1,而内脏和鳃的最大富集浓度分别为27.484和45.252 mg·L-1,远远高于肌肉对镉的富集,即鳃内脏肌肉。而且高浓度的重金属镉在鲫鱼体内消除比低浓度的要快,在不同组织中的消除情况表现为鳃内脏肌肉。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鲫鱼对不同时间段和不同浓度的重金属镉的毒性表现出不同的耐受能力;重金属镉在鲫鱼不同组织内的富集含量也不同;鲫鱼具有自身调控机制,在耐受范围内能将镉排出体外。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干旱胁迫对甜菜幼苗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使用聚乙二醇-6000(Polyethylene glycol-600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甜菜品种“KWS1176”进行室内水培实验。设置6个梯度处理:0 g·L-1(CK)、50 g·L-1(5%)、100 g·L-1(10%)、150 g·L-1(15%)、200 g·L-1(20%)和250 g·L-1(25%),研究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甜菜幼苗生物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抗氧化酶系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PEG-6000的浓度按梯度上升,甜菜幼苗长势和叶片干鲜重呈下降趋势;甜菜幼苗叶片及根系的4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相似文献   

19.
甜菜M14品系是利用野生白花甜菜(Beta corolliflora Zoss.)与栽培甜菜(Beta vulgaris L.)进行种间杂交及回交获得的附加有野生白花甜菜第9号染色体的单体附加系,具有野生白花甜菜的一些优良性状。本研究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以未处理的甜菜M14品系叶片作为Driver,以500 mmol·L-1NaCl处理的甜菜M14品系叶片作为Tester,构建了盐胁迫下甜菜M14品系抑制消减cDNA文库;以地高辛为标记物,进行反向Northern Blot杂交筛选并测序,共获得盐胁迫下甜菜M14品系特异ESTs序列449个,组装后共得到58条Unigenes,并将测序所得结果进行了GO分类。该研究为进一步鉴定和挖掘甜菜M14品系新的优质基因资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开顶箱薰气室(Open-Top Chamber),设置正常大气CO2浓度(Ambient CO2)和高CO2浓度(Elevated CO2,700μmol·mol-1)2个水平和不施氮(NN,0gN·m-2)、常氮(MN,5gN·m-2)和高氮(HN,15 gN· m-2)3个氮素水平,研究CO2浓度升高和氮肥施用对三江平原草甸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小叶章生物量的影响因生长期而异,对地上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在拔节和抽穗期较大,对地下生物量的促进作用在生长后期增大.高CO2浓度使小叶章叶占地上生物量比例在生长初期增大,生长后期增幅逐渐降低.高CO2浓度提高了小叶章的光合速率,而叶作为主要的光合器官,为适应环境条件下变化,小叶章自身生理特性调整了光合器官的比例,以满足在新环境下自身生长发育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