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健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3):125-127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法和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武汉地区部分体育院系学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运动损伤与人体生物节律关系密切,在生物节律的临界期易发生急性损伤,常见的如肌肉拉伤、韧带撕裂等;在体力低潮期与多重低潮期易发生慢性损伤,如髌骨劳损、骨膜炎等.研究人体生物节奏与运动损伤之间的关系,对预防、减少运动损伤,科学地指导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和群众体育活动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浩  蒋立旗 《科技信息》2014,(2):155-15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州师范学院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的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健美操专项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较为普遍。损伤主要发生在大腿、脚踝和手腕等部位,其损伤类型主要以韧带拉伤、扭伤和肌肉损伤为主,大部分损伤都是轻伤,学生在秋冬季节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较高,通常是在专项训练和自主训练时发生运动损伤。通过研究分析,旨在寻找出引起运动损伤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保护与防治措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我校健美操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省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篮球运动员的损伤率较高.损伤主要发生在比赛和专项训练中;损伤部位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腰部;急性损伤多于慢性损伤.准备活动不充分、局部负荷过大和犯规是造成损伤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调查问卷法,分析高校排球教学训练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损伤后的心理康复情况,以期为今后教学和训练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对参加福建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的199名残疾人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探究其损伤特征与原因.研究表明:慢性损伤多于急性损伤;肌肉损伤和韧带拉伤是主要的损伤类型;常见的损伤部位有大腿、踝、小腿、腰等;运动损伤常发生在专项训练过程中且对训练产生一般影响.损伤原因主要为训练组织不当、身心状况不佳、缺乏自我管理和环境因素.基于调查分析,为残疾人运动员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或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减轻损伤对机体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在运动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主要发生在踝、腰、手、腕、膝、大腿和足等部位;最容易造成损伤的项目是篮球、足球、田径、体操等体育项目.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从而减少或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三峡大学体育学院2009级、2010级和2012级羽毛球主项训练专业学生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运动损伤发生的诱因、容易损伤的部位、损伤的时间和地点等,探讨羽毛球主项训练专业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的一般规律,提出有针对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羽毛球主项训练专业学生的学习、训练和比赛等其他方面提供理论参考,为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和伤后的康复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2015年11月—12月期间,对在西安参加冬季集训的47名高水平投掷项目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47名运动员中有45名运动员发生过不同程度的运动损伤,患伤率高达94%,人均受伤2.87次,而运动损伤发生的时期主要集中在专项训练和过渡时期;各项目急性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在腰部、膝关节、肩部、腕部,慢性损伤主要集中在膝关节、腰部和肩部;运动员损伤原因影响程度居首位的主要是技术动作不合理和肌肉力量不足等。为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我国优秀运动员可持续发展,笔者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和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对67名高校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新规则下难度动作损伤情况按运动损伤的种类、组织部位、具体部位以及损伤病程进行调查研究,并结合武术套路自身的特点对损伤原因进行分析。为高校武术套路运动的教学、训练和比赛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健美操院队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运动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易损伤的部位、损伤性质、规律并思考致伤原因。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今后健美操运动损伤的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四川省五所高校2210例大学生运动创伤的性质、部位及相关运动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在运动创伤的种类中,以软组织的创伤率最高,占总创伤率的89%,而膝、踝关节的创伤最为常见.导致大学生运动创伤的运动项目以三大球(篮球、足球、排球)为最高,占总创伤病例人数的67.5%.同时对一般大学生膝、踝关节创伤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防治运动创伤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广西桂平市乡镇中学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现今桂平市乡镇中学生体育伤害事故存在现状和防范体系的不足,提出整改意见,为乡镇中学建立健全运动安全预防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通高校跆拳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学生掌握运动损伤知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运动员在训练中产生损伤的主要原因在于训练因素,如疲劳过渡、局部负荷过大、缺乏保护和运动损伤知识等。因此提高训练水平,提高运动损伤意识,重视对急性损伤的及时处理是减少损伤发生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大学生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及群体活动中出现的损伤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被调查的600人中,有146人次出现不同种类的运动损伤,发生率为24.3%;运动损伤主要出现在课外活动和比赛中,其中场地欠佳、球类项目特点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从而提出了多种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中腹股沟部疼痛是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腹股沟部损伤可严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影响继续从事其运动项目的能力。目前,腹股沟部损伤在有关运动创伤康复研究中的讨论还不多,本文依据国内及国外文献及临床的实际应用经验,对它的受损机制以及康复措施做一简单归纳,旨在为运动员能尽早的摆脱伤病困扰、回归赛场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在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的背景下,各高校全面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同时,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和意外的发生是当前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和访谈座谈等研究方法,针对大学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发生运动创伤的情况逐一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创伤产生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与建议,为预防运动创伤的发生,减少受伤的几率,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健身运动中来,同时也为更好地研究运动创伤的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的结果显示运动项目上有身体接触的项目受伤几率较大,创伤性质主要是闭合性软组织急性损伤,创伤易发部位在四肢的踝、膝、肘、腕,创伤发生的环境多为室外硬地等。  相似文献   

17.
人们参加运动是为了增进身心健康,然而在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伴随着运动损伤.在排球教学中,学生运动损伤发生率较高,损伤多发生在腕、肩、腰等部位.损伤的直接原因是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场地器械、气候状况不良,技术动作错误,缺乏科学的训练方法,运动量太大造成过度疲劳、缺乏保护和自我保护以及身体素质差等,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重视.针对以上运动损伤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力求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案例分析法,从主体责任角度对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五种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各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从管理制度和防范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方法与途径,为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历届冬季奥运会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归纳了易于发生运动损伤的项目类型、损伤发生率、损伤性质、损伤部位及人群分布特点。就损伤发生率高、在中国受关注程度高、开展广泛的滑雪、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及冰球项目的发展历史及项目特点,总结了训练比赛中各类损伤的发生率、致伤机制、项目特点,讨论了以往关注较少的冰雪运动相关头部损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学生运动损伤的一般规律及伤后早期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高校体育学生运动损伤的一般规律,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体育学院学生进行了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发现运动损伤的部位及其性质与运动项目专项技术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运动损伤后进行早期的体疗康复与治疗,可以达到加速损伤的愈合及其功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