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采用荧光光谱法对中药注射液热稳定性进行初步探讨.发现在恒温(40℃、80℃)条件下、不同中药注射液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光谱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通过对其谱图和荧光强度的分析,能够反映出恒温(40℃、80℃)条件下,随时间变化的荧光光谱的差异,不同温度对谱峰强度的差异性影响及不同注射剂热稳定性变化曲线的差异.找出了不同温度下不同中药注射液荧光强度减弱10%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红外光谱法研究中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具有重要的红外光谱特征。红外光谱在快速、无损和准确研究中药方面表现出巨大的潜力。综述了红外光谱特别是近红外光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中药的最新进展,全面叙述红外光谱技术在中药定性定量检测、新药开发和中药药理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3.
药物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法研究概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1972年以来的内容、研究方法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槲皮素与转铁蛋白分子的结合反应及相互作用机理.实验发现槲皮素对转铁蛋白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探讨了该体系的猝灭类型,分别测定了293K与310K时槲皮素-转铁蛋白间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求出了分子间的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根据热力学参数ΔH,ΔG和ΔS确定了槲皮素-转铁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力类型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并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槲皮素对转铁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研究生物探针茜素红S和壳聚糖溶液的荧光光谱特征,用荧光光度法、分光光度法研究茜素红S与壳聚糖分子之间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其能量转移机制为非辐射能量转移,论证了茜素红S与壳聚糖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Kq=2.958 1×1011L.mol-1.s-1).测定了其结合常数(KA=3.26×103)和结合位点数(n=102).  相似文献   

6.
盐酸阿霉素(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DOX)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一种抗癌药物,溶菌酶(lysozyme,LYS)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具有杀菌、抗病毒、抗肿瘤作用的蛋白质,研究DOX与LYS之间的相互作用十分必要。研究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298 K、308 K和318 K)DOX与LYS的相互作用,阐述了DOX对LYS荧光猝灭的机理;并计算了二者之间的结合位点和结合常数。结果表明,DOX能使LYS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荧光猝灭机理属于二者形成复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Stern-Volmer方程分析显示,DOX与LYS具有1个结合位点,不同温度下DOX与LYS的结合常数(K_A):4.79×10~6(298K)、2.82×10~6(308 K)和2.14×10~6(318 K)。通过计算热力学参数,可知DOX与LYS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分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引发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作用是伴随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反应。三维荧光光谱实验显示,DOX的加入引起LYS构象的变化,表现为蛋白质内部色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在0.1 mol/L Tris-HC1弱酸和中性缓冲液中,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甲基蓝(MB)与羊毛a-角蛋白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在25℃和37℃,pH分别为5.45、6.25和7.20,MB与a-角蛋白结合形成1:1配合物,猝灭蛋白质内源荧光,敏化MB峰位在460 nm处的荧光.它们之间的结合反应是吸热、熵增驱动的自发过程,即反应过程中△H>0和△S>0,则其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中性pH时其结合常数增大,表明中性环境蛋白质的局部构象更有利于MB的疏水结合.同时,37℃与25℃结合常数相比,37℃环境的KA大于25℃,与反应过程是吸热过程即△H>0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研究煤焦油组分时,为了防止组分相互之间的干扰,在测定前用几种不同极性的溶剂:石油醚;80%石油醚-20%甲苯;60%石油醚-40%甲苯;40%石滑醚-60%甲苯;20%石油醚-80%甲苯;甲苯;氯仿;50%氟仿-50%甲醇;甲醇进行洗提,从煤焦油中得到9个级分。然后用荧光法从9个级分中鉴定出28个组分:茶、苊、联苯、三甲基酚、菲、异喹啉、芴、对氨基酚、联苯胺、蒽醌、四氢萘、2,5-二甲酚、蒽、咔唑、间苯二酚、二乙基苯胺、喹啉、吲哚醌、1,3,5-三甲苯、1,2,4-三甲苯、萘醌、菲醌、窟、苾、氧芴、1,2-苯并蒽、2,3-苯并蒽、3,4-苯并苾。同时定量了氯仿和甲醇级分中氧芴、(艹屈)、联苯胺、苾、菲、蒽、咔唑、四氢蔡咔、四氢萘、苯醌、喹啉、8-羟基喹啉等12个组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在六嚷吩(6T)/富勒烯(C60,C70和C84)混合液中由电子转移所引起的荧光猝灭现象,并由Stern-Volmer方程分别确定了6T/C60、6T/C70和6T/C84混合液中的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结果表明,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与富勒烯的电子亲和力相关,对6T/C60、6T/C70和6T/C84...  相似文献   

10.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亚甲蓝注射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mmol/L HCl为溶剂,660nm为激发波长,687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亚甲蓝注射液的相对荧光强度.亚甲蓝浓度在0.1~1.0μg/m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相对标准偏差为1.6%(n=5).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对亚甲蓝注射液的分析测定可获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1.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法用于中药材中痕量汞的测定,研究了酸度,还原剂浓度,载气流速的参数对吸收值的影响.测定中药材中的汞含量,检测限为0.054 4 ng.mL-1,线性范围0-70 ng.mL-1,经测定汞含量均在17-107 ng.g-1之间,测量相对标准偏差为3.49%.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能够用于环境样品中微量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12.
抑郁——焦虑症的中医药治疗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郁和焦虑症及躯体的平衡失调是精神神经疾患中最常见的.西医对原发病与并发症的对症处理是单靶点、单层面的调节.90年代兴起的“心理-神经-兑疫学网络“学说,挑战以往神经生理生化因素在精神医学研究中的主导地位,转向关注人类个体行为与神经生理生化和免疫学的相互作用关系,注重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健康与疾病中的关联作用.中医药“心身一体、五脏相关“的整体思维模式,是对患者综合调节以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本课题应用的中药乐欣颗粒经临床应用和新药研究试验证实,对调理阴阳气血以及五脏机能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综合整体调节作用.应用乐欣颗粒治疗抑郁一焦虑症,疗效确切可靠、方便易行,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医药治疗胃溃疡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在抗胃溃疡疾病上都具有确切疗效.本文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传统医药治在治疗胃溃疡疾病上的研究进展,发现与西药相比传统医药在抗胃溃疡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高治愈率、高愈合质量、较强的抗复发性等,其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中西医结合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中西医结合上的应用,论述近年来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胃癌、血瘀证舌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瘀证以及病毒性肝炎血瘀证等采用现代医学诊断的客观指标,利用CAD技术,实现中医辨证的客观化、标准化,提高临床诊断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上海中医药大学在中药化学实验课程改革中为了实现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把重点放在加强基本技能的复习和巩固、重视综合性实验、开设设计性实验、增加实验力度、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在中药化学实验教学及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办法和编写双语实验教材开设双语实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以上措施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中药化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对整个中药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明显地提高了中药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的检测状况。方法:查阅、分析、归纳有关文献。结果:中药注射剂的检测方法包括拉曼光谱法、红外光谱法、三维荧光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质联用技术和液质联用技术。在所有检测方法中,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最为广泛,由于单一检测手段的局限性,联用技术已成为检测的一种必然趋势。结论:随着先进检测手段的推广,中药注射剂的质量将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四种云南产菊科中草药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草药初级形态分析的要求,对四种云南产菊科中草药进行微量元素研究,测定微量元素的含量、提取率、残留率及浸留比。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微量元素的提取率不一定成正比。为探讨中草药作用机制,指导中医辩证用药,强化已有复方或为复方的改性、开发新药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现在仍然是中国民众不可缺少的医疗保健手段。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要求迅速提高,对中药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药用动植物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等,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已经遭受其他环境和人类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不合理的利用将使物种受到的生存威胁更趋严重。总体上,目前在中药材动植物中属于"濒危物种"(根据现有的名录)的比例并不高(<5%),但在某些类群中,如高等动物中比例甚高(>20%)。依据对112种常用中药材物种资源变化趋势的初步统计,已濒危的比例为22%,而趋于濒危的比例高达51%。为尽量避免更多的中药材物种陷入濒危,建议:建立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开发评价体系;严格控制人工种养实验研究的规模、范围和技术方法;加强中药材资源持续利用政策和技术的研究;严格限制中药材市场的自由经营品种;加强对外宣传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化学模式识别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介绍了3种常用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法,并对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与评价中的应用进展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