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炭素煅烧回转窑是石油焦煅烧生产中的核心系统,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石油焦的煅烧质量及产量。新投入使用的回转窑在设计中使用了有限元分析优化,并做了多项技术改进。减少了工厂的投资和运行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
高硫石油焦脱硫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配的脱硫剂,通过低温化学法分别对煅烧前后的高硫石油焦进行脱硫,并与生焦直接高温煅烧脱硫进行比较.借助红外光谱解释化学法脱硫和高温煅烧法脱硫的行为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法脱硫,在温度为333 K、液固比30 mL/g、搅拌时间为12h的反应条件下可以脱除高硫石油焦中75%的有机硫,效果明显优于高温(1773 K时生焦的脱硫率为60%)煅烧法.  相似文献   

3.
《河南科学》2017,(8):1289-1293
对四种不同石油焦原料分别在1050、1100、1150、1200、1250、1300℃下进行煅烧处理,研究煅烧温度和杂质元素对煅后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增加,煅后焦的实收率和电阻率降低,真密度升高;低灰分、低挥发分石油焦有利于获得低电阻率的煅后焦;杂质元素Ca和Na对煅后焦CO_2反应性有强烈的催化作用,而S元素的存在可有效抑制Ca和Na元素对CO_2反应性的催化作用;杂质元素V对煅后焦的空气反应性有极大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炭素生产的原料石油焦在煅烧窑内煅烧后,煅烧窑会排出大量高温烟气,由于烟气温度高达900-1100℃,将这部分高温烟气充分利用,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余热锅炉将窑头、窑尾排出大量低品位的尾气余热进行回收换热,产生过热蒸气推动汽轮机实现热能——机械能的转换,再带动发电机发出电能,并供给炭素生产过程中的用电单位,不仅提高炭素生产过程中能源的利用水平,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保护环境也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姜效诚 《甘肃科技》2013,29(8):66-68
在炭素预焙阳极生产企业中,对于煅烧生产环节石油焦原料实收率高低的控制,关系到炭素生产企业原料单耗控制和生产成本管理。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炭素预焙阳极生产行业普遍采取了挖潜增效、降低成本的内部管理战略。针对青海桥头铝电股份有限公司炭素分公司煅烧车间回转窑生产实收率控制现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及提高方法方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石油焦煅烧目前仍然以罐式煅烧炉为主,罐式煅烧炉煅烧温度一般在1 300℃左右,冷却系统是其不可缺少的部件,其余热水仍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着重介绍了罐式煅烧炉可回收余热水的半闭式冷却方式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7.
铝电解生产中,碳素阳极两组分(石油焦和沥青结焦)的活性差异带来阳极的选择性氧化,是造成碳素阳极过量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阳极中杂质或添加剂对阳极活性产生的影响,作者采用分别测定石油焦和沥青结焦与CO2反应活性的实验方法,研究了AlF3及其它5种添加剂(分别用A,B,C,AlF3+C,AlF3+D代替)对二者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剂C提高了沥青结焦和石油焦的CO2反应活性;添加剂AlF3,A,B,A1F3+C及AlF3+D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沥青结焦和石油焦的CO2反应活性,并且使沥青结焦与石油焦的CO2反应活性差距缩小,使得有可能在碳阳极中采用适宜添加剂,减缓其选择性氧化,降低阳极碳耗.  相似文献   

8.
以不同煅烧程度石油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制备铝用低煅焦炭阳极.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图像分析方法对炭阳极孔隙结构进行分析表征,并考察阳极反应性和电解消耗性能.在煅后焦微晶尺寸1.7~2.7 nm范围内降低石油焦煅烧程度,炭阳极小孔隙逐渐沿骨料-黏结剂界面演变为裂纹状大孔隙,炭阳极孔隙率、形状因子及连通率均先减小后增大,视孔隙比表面积呈减小趋势.煅后焦微晶尺寸降低至1.9 nm较为适宜,对应的炭阳极空气和CO2反应质量损失率最少为9.6%和3.0%,每吨铝阳极碳耗为355.4 kg.低煅焦炭阳极过量消耗机制从以黏结剂选择性消耗转变为骨料与黏结剂共同消耗,使碳渣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高温煅烧对新疆和田地区火山岩活性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新疆和田地区火山岩的火山灰活性,拓展其在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通过采用XRD、化学法、SEM微观及宏观强度指数法等多种测试手段,对经温度从800℃至1400℃的煅烧,恒温保持0~60min,且经水淬或自然冷却的和田地区火山岩的火山灰活性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随煅烧温度的提高,火山岩中的玻璃质含量逐步提升,但当煅烧温度达到或超过其熔融温度后,虽XRD中晶体衍射峰明显消失,但玻璃质含量则开始下降;(b)火山岩中的主要氧化物SiO2、Al2O3、Fe2O3及可溶出的2种氧化物SiO2和Al2O3的含量,除煅烧温度800℃外,均有所下降;(c)煅烧温度若超过800℃,更高的煅烧温度会造成火山岩宏观活性指数下降。由此可知,高温煅烧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火山岩玻璃质含量,但过高的煅烧温度会使火山岩可溶出氧化物含量下降,并造成其宏观活性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0.
我国石油焦煅烧目前仍然以罐式煅烧炉为主,罐式炉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烟气,温度一般为850℃~900℃左右,其烟气余热仍有很大的回收利用价值。该文着重介绍了罐式煅烧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利用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业生产中铝电解炭阳极对煅后焦质量的要求,就石油焦粒度的大小对煅后焦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粒度≤3.15mm的石油焦可提高实收率;显著提高其在空气中的反应性,从0.92%/min下降到0.61%/min;可提高其在CO2中的反应残余率达85.74%。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脱硫石膏在成球状态下的分解特性,根据石膏分解气固反应和固固反应机制,探索脱硫石膏料球分解反应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脱硫石膏料球很难在弱还原性气氛条件下分解;在掺入石油焦作为固体还原剂后,脱硫石膏能够较好地实现分解。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掺入石油焦的脱硫石膏料球较优的分解条件为:分解温度1 200℃、分解时间30 min、碳硫摩尔比n(C)/n(S)为1.0、料球粒径为5~7 mm。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直馏和氧化两种工艺生产的沥青及其混合料路用性能特点,选择两种生产工艺下的70#和90#沥青进行沥青常规指标试验,并分别用四种沥青和AC-16级配配制混合料进行马歇尔试验,对比研究直馏沥青混合料和半氧化沥青混合料高温、低温和水稳定性等路用性能的特点。结果表明,氧化工艺相比较于直馏工艺,能改善沥青高温性能,但在提高沥青的低温性能和抗老化性方面不如直馏工艺;半氧化沥青混合料抗压强度高于直馏沥青混合料;半氧化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低温状态下的水稳定性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直馏沥青混合料;鉴于两种沥青各有优缺点,对于高标准重交通道路的石油沥青,建议采用直馏和半氧化综合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4.
环氧沥青各组分按比例混合后,不可逆的交联反应随即发生,且组分反应活性受温度影响较大,混合料需在容许时间内完成施工,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施工条件苛刻。环氧沥青的材料性能研究逐年增多,但对人机配置、过程控制的研究仍有较大空间,缺乏材料改性机理与全过程控制紧密结合的综合研究来指导施工。以环氧沥青的材料改性机理、混合料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为基础,通过分析环氧沥青材料固化特点与生产工艺控制之间的关联,介绍了环氧沥青新材料工程应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人机配置、施工组织、工艺过程控制等角度,总结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阐述了该材料施工应用的发展方向,可为后续环氧沥青混合料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及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沥青路面的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文章以新疆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第 10合同段沥青路面的施工为例 ,详细阐述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试验路段的试拌试铺、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摊铺、碾压的质量控制及接缝的质量控制等几个重要环节 ,提出沥青路面的标准施工方法及沥青路面质量控制的重点 ,用以指导沥青路面的施工。  相似文献   

16.
转炉污泥生产炼钢用氧化球团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炉污泥为原料,配人有机和无机复合结合剂,采用压制成型和低温焙烧的方法研制了高性能转炉污泥球团,并探索了影响球团强度的各种因素.试验发现球团强度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球团强度增加,当温度达到大约873K时强度达到极值;当温度超过873 K时,随着有机结合剂及结晶水的挥发,球团强度又明显下降;当温度超过1 300K时,固相扩散增加,并出现液相烧结,因而球团强度显著增加.对影响球团强度的因素进行了模式识别分析,找到了目标优化区,确定了适宜的球团生产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7.
南京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南京绕城公路二期工程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的质量和混合料的配合比控制以及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拌和、出料质量控制两个方面,探讨了进行沥青混合料质量控制的技术问题。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注意控制矿料的级配和拌和时的油温,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质量,从而保证沥青路面结构应有的使用品质。  相似文献   

18.
张孝正 《青海大学学报》2007,25(4):10-12,21
通过对煅烧带分界面位置及温度的测量,调节二、三次风及负压达到控制煅后焦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