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外分光光度法在油脂皂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脂皂化过程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得出了皂化程度和反应时间的关系,进而确定了油脂皂化的最佳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油脂、茶麸、碱液为基本原料,采用冷制法制取手工皂,研究制备过程中皂化温度、油脂种类、陈化时间和搅拌速度对皂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皂化温度为40~50℃时,皂样的总游离碱量更低且泡沫度较好;采用山茶油制皂的泡沫度较高;陈化时间超过70 d, pH值相对稳定在8.3左右;搅拌速度在200~300 r/min时,皂化反应可在30 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研究胡芦巴油脂的提取工艺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以胡芦巴子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经皂化、甲酯化后,用GC-M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当粉碎度为60~80目,提取时间为3h,提取釜压力为30 MPa,CO2的体积流量为20L/h时,胡芦巴子叶中油脂的提取率为10.30%.面积归一法计算表明,脂肪酸组成以亚麻酸、亚油酸、硬脂酸及棕榈酸为主,占油脂总量的92.56%,其中亚麻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占总量的55.43%,香味成分γ-十一内酯及γ-十二内酯的质量分数为3.89%.对于胡芦巴油脂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采用脲包法富集微生物油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亚油酸和γ -亚麻酸 ) .结果表明 :当混合脂肪酸∶尿素∶甲醇为 1∶3∶7.88时 ,富集效果最佳 ,微生物油脂中亚油酸和γ -亚麻酸的含量从 9.88%增加到 44 .79% ,其中γ -亚麻酸的含量从 2 .0 3%增加至 19.79% ,富集了将近 10倍  相似文献   

5.
利用紫外光谱测定油脂中不饱和成分,以动物油为对照,主要分析检测了常见的7种植物油.本文确定了紫外谱图分析油脂的检测条件,将原始油配制成0.2%的环己烷溶液;以相似度为指标比较光谱曲线,验证该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特异性;用 W 检验法确定了共有峰,运用紫外谱图检测化合物共轭结构的原理,对各种油脂中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识别并计算相对含量.紫苏油和核桃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最丰富,紫苏油中不饱和双键数4的脂肪酸含量为核桃油的1.5倍,橄榄油中包含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此种脂肪酸.其次,葵花籽油、玉米油、花生油、杏仁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递减,动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未检出.经过碱皂化、甲酯化等方法处理后的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明显减弱,因此该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6.
青海湖裸鲤油脂中脂肪酸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乙醚-正乙烷混合溶剂提取青海湖裸鲤油脂;用氢氧化钾-甲醇酯交换法甲酯化,以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鉴定了15种主要脂肪酸,其中以棕榈酸,棕榈油酸,油酸、α-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为主。  相似文献   

7.
油脂和肥皂中脂肪酸组份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皂中脂肪酸组份的配比是制皂工业的基础。动、植物油脂中脂肪酸组份的含量随产地、品种差异很大,研究油脂和肥皂中各种脂肪酸组份的情况至关重要。 用双柱补偿气相色谱法,对厦门国际比学公司使用的椰子油、牛油等10多种原料油,以及对国内外性能优良的10多种肥皂中所含C_8~C~(20)饱和与不饱和的脂肪酸组份进行分离和测定。结果表明各种油脂中主要的脂肪酸成份与有关资料报道的基本相符,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制皂生产中油脂配方的数据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发明人]钱建华,等[简介]本发明作为一种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圆满解决了传统方法存在的后处理复杂化、污染环境等问题。该制备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在纳米晶须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动植物油脂或废弃油脂与甲醇或乙醇混合,其  相似文献   

9.
GC-MS法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组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测定芜菁子中油脂的组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芜菁子中的油脂,甲酯化后,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油脂中脂肪酸的成分。结果:芜菁子中含有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芥酸6种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12.5%、19.6%、8.9%、7.4%、5.8%、18.2%。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可靠,可用于芜菁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以早期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得到的38株海洋真菌为材料,采用苏丹黑染色法初筛,摇瓶法复筛,得到1株油脂产率相对较高(27.96%)的菌株MD2,经鉴定,该菌株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再以MD2为出发菌株,经紫外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最终得到突变菌株MD2-1;采用酸热法提取粘红酵母MD2-1的菌体油脂,测定了其产脂能力,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MD2-1的产脂能力较强,油脂质量达菌体干质量的45.32%,较MD2提高17.36%;MD2-1菌体油脂中检测出9种脂肪酸,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近似,其中10-十八(碳)烯酸占脂肪酸总量的71.53%,为10-十八(碳)烯酸工业化生产提供菌种资源,为其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油脂工业和有关工业的不断发展,为脂肪酸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那种单一地使用混合脂肪酸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从植物油中制得的脂肪酸大都为混合态.脂肪酸作为一种原料,随着它逐步地渗入到各个工业部门,由于不同的用途,对它们的质量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混合脂防酸的分离已为越来越多的工厂所重视。但在我国多年来这一工艺过程一直采用混合酸冷冻后再用水压  相似文献   

12.
油酸和软脂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备上千种化工产品.如油酸的锰盐、钴盐可用作油漆催干剂,铜盐可作为渔网防腐剂,铝盐可用作织物防水剂等,油酸和软脂酸也可制做增塑剂、润滑剂、增稠剂等,用途极广,社会需求量很大.工业生产通过动植物油脂皂化而得,需消耗大量的食用油脂.目前,棉油加工过程中,大量的下脚皂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本法介绍了一种利用棉油皂脚制取油酸和软脂酸的方法,并经过多次实验,选择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提供了一种综合利用资源的有效途径,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营养盐铁、硅及植物激素脱落酸(ABA)单因子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油脂含量(%干重)及油脂产量的影响.采用光密度值OD450评价微藻的生长状况,以溶剂浸提法提取油脂.结果表明:(1)铁处理组中,铁浓度在0~46.57 μmol/L范围内时,藻的生长速率随铁浓度提高而增大;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含量达30%,高于其它铁浓度培养;当铁浓度为11.64 μmol/L时,油脂产量最高--是无铁培养的2.8倍;(2)硅处理组中,低含量硅盐(4.6 μmol/L)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高含量硅盐(42.6 μmol/L)培养提高了40%;(3)ABA处理组中,1 mg/L ABA不仅促进了藻的生长而且提高了油脂含量,油脂产量比对照提高了50%;5 mg/L ABA虽提高了油脂含量但却抑制了藻的生长,油脂产量和对照相当;15 mg/L ABA抑制了藻的生长、降低了油脂含量.用气相色谱分析微藻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1 mg/L ABA明显影响了三角褐指藻的脂肪酸组成,以高产量油脂(4.6 μmol/L硅盐、1 mg/L ABA培养)为原料制备出的生物柴油的质量将会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确定在添加β-谷甾醇的油脂混合体系中准确、高效提取β-谷甾醇的方法.用Agilent-C18反相色谱柱对β-谷甾醇含量进行测定,流动相甲醇∶水=98.5∶1.5(体积比),检测波长210nm(0~20 min),其标准曲线在25~50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2),检出限7.5μg/mL;优化提取油脂混合物添加β-谷甾醇的工艺因素,当最佳提取次数4次,离心转速2 000 r/min,皂化温度80℃和皂化时间3.5 h,β-谷甾醇添加量的回收率达到94.32%~97.57%,RSD为1.70%.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部分1.1 菜籽油中脂肪酸的提取 菜籽油中的脂肪酸包括结合态脂肪酸和游离态脂肪酸,也称之为混合脂肪酸。取油样0.2g于三角烧瓶内,加KOH—CH_3OH液6ml洄流加热0.5h,进行皂化至完全为止。然后加蒸馏水稀释,再用硫酸酸化至pH为2~3。静置冷却后加入乙醚萃取2~3次,除去不皂化物。将萃取液合并于容量瓶内,即得混合脂肪酸。  相似文献   

16.
从富含油脂的土样中分离获得47株产油脂菌株,筛选获得7株油脂含量高的菌株,其中菌株华2-1的油脂含量达到48.60%,菌株鉴定表明该菌株为深黄伞形霉(Umbelopsis isabellina),其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主要为亚油酸、棕榈酸、油酸、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分别:39.25%,19.67%,2.67%,18.81%和6.67%,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7.07%,为微生物油脂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棕榈硬脂和大豆油(质量比为7∶3)复配物为原料,通过固定化脂肪酶催化进行酶促酯交换反应制备速冻专用油脂基料油;将产物与物理混合制备的速冻专用油脂进行对比,研究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酶促酯交换反应对速冻专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但油脂中高熔点和低熔点甘三酯的含量减少;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固体脂肪含量(SFC)在0~45℃时较物理混合速冻专用油脂低;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的硬度小于物理混合速冻专用油脂(30℃时除外);酶促酯交换速冻专用油脂中β'晶型含量更高,晶体更细小,结晶网络结构更致密.  相似文献   

18.
对分子蒸馏富集微生物油脂中花生四烯酸进行了研究.实验过程中微生物油脂预先进行皂化和甲酯化反应,制得混脂肪酸甲酯,作为分子蒸馏原料,考察了多种分离工艺参数对花生四烯酸纯度和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操作压力1.0 Pa,蒸馏温度80℃,刮膜器转速150 r/min,冷凝温度10℃,进料速度1.5 mL/min条件下,产品的纯度和产率分别达到67.48%和85.86%.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青海省油脂类植物主要品质鉴定与评价”和“狼紫草等野生植物油脂所含稀有脂肪酸研究”课题的研究结果。简述了近年来对我省部分野生植物所含油脂中稀有脂肪酸的研究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脂肪酸加氢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有不少企业生产硬脂酸所采用的工艺是先将油脂氢化,再水解生产硬脂酸.但此工艺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利用低档油脂、不能联产价格较高的油酸、回收甘油难度较大等等.本公司对加氢工艺的几个环节作了一些探讨研究,成功研制出脂肪酸直接加氢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