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灵芝真菌发酵生产灵芝多糖和灵芝酸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提出了灵芝真菌同时高效生产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的发酵过程。在摇瓶中考察了氮源、接种量、起始葡萄糖浓度和装液量对灵芝细胞生长及灵芝多糖和灵芝酸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 ,酵母膏和蛋白胨复配作为氮源有利于细胞生长。接种量对细胞量有一定影响 ,但是对产物积累量影响更大。在 50 g/ L起始糖浓度下 ,细胞干重达到 1 6.7g/ L,胞内多糖、胞外多糖和灵芝酸分别达 1 .1 9g/ L,0 .854g/ L和 2 1 2 .3mg/ L。考察装液量发现 ,小装液量有利于提高细胞生长速率和产物的生产速率  相似文献   

2.
灵芝GL8801液体发酵胞外多糖的提取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导液体发酵的灵芝GL8801胞外多糖的提取和结构特性.以溶媒沉淀法提取灵芝胞外多糖,其胞外多糖可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种,均含氮.水溶性多糖由半乳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和木糖组成,4种单糖比值为6∶4∶4∶1,水不溶性多糖中的单糖组分则绝大部分为葡萄糖.  相似文献   

3.
灵芝胞外多糖液体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灵芝液体发酵过程中培养各主要成分之类间的比例对灵芝胞外多糖产量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当发酵培养基的配方为葡萄糖3.5%、(NH4)2SO40.1%、MgSO40.05%、KH2PO40.2%、酵母膏0.2%,培养基初始pH6.0,此时得到的胞外多糖(EPS)的量可以达到最大,实验中还进行了在不同培养基中灵芝菌丝体的生物量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最高的培养基中灵芝胞外多糖的产量并非最高。  相似文献   

4.
假蜜环菌产胞外多糖发酵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和21发酵罐水平上,研究了假蜜环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情况,并建立了一套方便可靠的检测方法。在摇瓶发酵中,探讨了培养基初始pH、初始糖浓度、装液量及钙离子等因素对假蜜环菌产生胞外多糖的影响,得出的优选条件为初始pH5.0,初糖浓度5%,每个500ml瓶装液100ml及添加1%碳酸钙。优选条件下在21发酵罐中经7d发酵后,胞外多糖产量可高达3.99mg/ml。有关假蜜环菌胞外多糖的发酵研究,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5.
南海海洋红树林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菌体中提取到胞外多糖W2 1 ,甲醇解研究表明W2 1 由葡萄糖 ,半乳糖和少量木糖组成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多糖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纺织印染和石油开采等工业上有广泛用途[1,2]。为了开发利用酵母菌胞外多糖,我们筛选了一株多糖产量较高的斯达油脂酵母菌 2.1390。该菌株能合成由半乳糖、甘露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的胞外多糖。多糖无色素、易吸水膨胀、粘度高,具有潜在应用前景。下文报告该菌胞外多糖发酵条件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放射形土壤杆菌Q9415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北沙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放射形土壤杆菌Q9415,其中产胞外多糖1%(体积质量,下同)水溶液经加热至90℃左右,冷至常温既成弹性极好的热可逆透明凝胶,采用简单比较法对Q9415菌摇瓶发酵生产胞外多糖的营养与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蔗糖3%,蛋白胨0.2%,K2HPO40.05%,MgSO40.01%,MnSO40.01%,CaCO30.05%,微量元素混合液0.01%,土温800.2%,  相似文献   

8.
深层发酵生产灵芝菌丝体多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赛金  涂晓嵘  黄林  涂国全 《江西科学》2007,25(3):292-294,301
采用生物工程发酵技术进行灵芝菌730菌丝体多糖扩大生产,在500 L全自动不锈钢发酵罐中通过控制深层发酵工艺条件获得灵芝菌丝体、灵芝多糖。结果表明:发酵70 h,镜检菌丝壁上无明显的芽头和锁状联合,菌丝体有少许自溶,无杂菌。灵芝菌丝体的浓度达到30%左右,胞外灵芝多糖和胞内灵芝多糖分别达3.5g/L和4.8%。  相似文献   

9.
羊肚菌胞外多糖发酵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羊肚菌胞外多糖发酵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基于Logistic方程和Luedeking-Piret方程,得到了描述 羊肚菌发酵过程菌体生长、胞外多糖生成和底物消耗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和模型参数.同时对试验数据与模型进 行了验证比较,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拟合良好,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10.
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胞外多糖的发酵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发酵培养的蔗糖质量分数、接种量和pH等条件进行优化.优选得到较佳的发酵工艺条件:蔗糖4%~5%,pH6 5~8,接种量10%左右.摇瓶发酵胞外多糖的产量22 6g/L,蔗糖转化率45%,产品黏度2 01Pa·s.30L生物反应器放大发酵的实验结果产胶30g/L,产品黏度4 6Pa·s.  相似文献   

11.
灵芝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灵芝(Ganodermalucidum)摇瓶发酵培养产灵芝多糖的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发酵过程中pH,总糖、还原糖、氨基酸态氮等的变化,初步确定了灵芝多糖摇瓶培养的优化条件  相似文献   

12.
将大豆粉作为氮源用于灵芝发酵液的培养,可明显改善发酵液口感利于灵芝醋的生产。试验表明,灵芝发酵液培养基配比为在20%的马铃薯汁中加入葡萄糖2.0%、大豆粉1.5%、KH2PO40.2%、MgSO40.05%,经发酵制取的灵芝发酵液多糖含量可达到0.94 g/L,同时制成的灵芝醋各项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灵芝多糖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灵芝属真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从而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而多糖类化合物是灵芝属真菌的主要化学成分之一,因此对多糖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灵芝属真菌的药理活性及其应用.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灵芝多糖的化学结构、多糖的组成、部分多糖的分子量、药理作用及其结构与药理之间的关系等研究的近况,拟对其灵芝资源的深入开发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湖北应山灵芝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及其驯化栽培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灵芝的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在生质体形成条件为酶组成蜗牛酶4g/L,溶壁酶5g/L;pH7.17的磷酸缓冲液;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4h;菌龄72h;稳定剂0.6mol/L的KCl。原生质体最高产量为5.2×10^6个(g·L^-1)。灵芝菌丝释放原生质有顶端的边上二种方式。  相似文献   

16.
以富硒大豆豆乳为培养基,接种灵芝菌种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酸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变化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0~132 h范围内,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呈增加趋势,发酵至132 h,酸性蛋白酶、淀粉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活力达最大值,分别为9.87、0.87、0.951、.07、1.85 U/mL,中性蛋白酶活力在发酵108 h达最大值5.35 U/mL.  相似文献   

17.
两种灵芝硒多糖分离纯化及性质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灵芝(Ganoderma lucidum)加硒深层培养的菌丝(含Se 1600μg/g)中,经沸水、碱沸水提取,醇析,透析,Sevage法脱蛋白,DEAE-cellulose柱层析纯化后,得SeGLP-1和SeGLP-2两种灵芝硒多糖。经SephadexG-100、聚丙烯酰胺凝胶龟泳和紫外光谱分析鉴定,SeGLP-1和SeGLP-2为均一级分。GC与PC分析表明:SeGLP-1含5种单糖Gal、Man、Gle、Xyl、Rha,n(Gal):n(Xyl):n(Gle):n(Rha):n(Man)=0.23:0.72:1.00:0.25:0.09.SeGLP-2含有4种单糖Gal、Xyl、Glc、Rha,n(Gal):n(Xyl):n(Glc):n(Rha)=25.59:16.30:1.00:0.86。经红外光谱分析,确定SeGPL-1和SeGLP-2均是由α-糖苷键连接的吡喃多糖。  相似文献   

18.
赤芝、紫芝三萜类成分指纹图谱的优化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效液相色谱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建立灵芝三萜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拟定赤芝、紫芝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并将其初步应用于评价赤芝与紫芝的质量差异。优化后的流动相为乙腈-2%冰醋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2 nm,流速为1mL/min,柱温为35℃,14批赤芝、7批紫芝共标示出29个共有峰.鉴别了3个成分(灵芝酸A、C2、G),发现灵芝酸A的峰最强;赤芝与紫芝的共有峰相对比值较接近,但紫芝的单位生药峰面积只有赤芝的5%~10%左右,说明含灵芝制剂的质量评价应采用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优化后的方法获得的灵芝三萜指纹图谱表明,赤芝三萜类成分较其它文献报道多,紫芝中三萜类成分能明显检出,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