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LDPE-丙烯酸体系光接枝表面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研究低密度聚乙烯 (LDPE)表面光接枝前后对水静态接触角的变化,探讨了两步法光接枝丙烯酸表面改性的基本规律,并讨论了光照条件、光敏剂含量、单体种类等因素对表面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接枝量的上升,LDPE表面对水的接触角逐渐下降,达一定值后则变化不大;滤掉远紫外光后表面改性效果大大减弱;适当的光敏剂含量和单体浓度对表面改性比较有利,过高过低都不好;较丙烯酸而言,丙烯酰胺的表面改性效果稍好,而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则较差;相对于两步法而言,一步法在适当的光敏剂浓度下,从正面光照也能获得很好的表面改性效果,而从背面光照的效果则普遍不好。  相似文献   

2.
光接枝表面改性聚丙烯膜固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表面光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聚丙烯膜表面分别接枝一层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和马来酸酐(MAH),然后分别在上述接枝层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固定。采用称重法、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水接触角测试仪、紫外 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表面改性效果和固定的蛋白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经MAH、AA和AM接枝改性过的聚丙烯膜表面可以固定BSA。而且固定效果率比较为:MAH>AA>AM。  相似文献   

3.
MTMP熔融态光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聚合型受阻胺哌啶醇衍生物 4- (甲基丙烯酰氧基 ) - 2 ,2 ,6,6-四甲基哌啶醇酯( MTMP)作为单体 ,利用光差动热分析法 ( DPC)系统地研究了 MTMP的光聚合反应活性和反应动力学规律 .结果表明 :反应条件如光引发剂的种类及浓度、聚合温度、气氛和辐照光强等对 MTMP光聚合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 ;在反应初期 MTMP光聚合速率同引发剂浓度和辐照光强的平方根成正比 ,这一规律与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动力学理论相吻合 ;利用稳态法和非稳态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光聚合过程的动力学常数 ( kp 和 kt) .随着转化率的增加 ,MTMP的链增长速率 ( kp)和链终止速率 ( kt)均呈现增加态势 ,但 kp 增加的幅度大于 kt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单体接枝聚合对聚合物的表面改性.选取聚乙烯为聚合物底材接枝丙烯酰胺,研究了接枝反应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规律.反应温度愈高,接枝率愈大,当反应温度达到溶液的沸点时,接枝率急剧增大;随着单体浓度的增大,接枝率几乎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接枝率随反应时间的延长而增大.溶剂对接枝反应有较大的影响.当体积比R(R=V(H2O)/V(CnH2n+1OH))为零(即选用醇作为单一溶剂)时,选用乙醇和异丙醇作为溶剂时,接枝率不为零,而选用甲醇作为溶剂时,接枝率为零.在相同体积比情况下,选用(醇+水)混合溶剂时接枝率的变化规律是:(异丙醇+水)≥(乙醇+水) >(甲醇+水).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了丙烯酰胺单体接枝到聚合物薄膜样品表面.  相似文献   

5.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在核孔膜表面改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光接枝方法,使用该方法可对不能直接光照到的表面进行改性。本文采用时/空分离光接枝技术对核孔膜的内、外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核孔膜外表面及孔内表面均能得到改善,并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接枝单体、苯丙酮(BP)为光引发剂,采用紫外光照射的方法对疏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微孔滤膜进行接枝改性,研究紫外接枝过程中溶剂、氧气、光照时间和单体浓度对PVDF膜光接枝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是溶剂的最佳选择,反应需要在无氧下进行,当单体浓度为0.1 mol.L-1、照射时间为45 m in时膜光接枝效果最佳.采用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表面水接触角分析膜的表面性质及变化.结果表明,MBA接枝到膜的表面,明显提高了膜的亲水性.  相似文献   

7.
低温等离子体改性PTFE膜接枝丙烯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低温等离子体工艺对PTFE膜进行表面改性,在改性后的表面接枝丙烯酸,对改进性结果进行测试,表明在PTFE膜的表面形成一层聚丙烯酸(pAAc)薄膜,即生成PTFE-g-pAAc膜.PTFE-g—pAAc膜的表面亲水性及其表面稳定性比等离子改性PTFE膜(PTFE modified by plasma)有所改善,克服了单纯等离子体改性效果不稳定的缺点.  相似文献   

8.
对紫外光接枝表面改性的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研究.结果表明,PTFE表面在预光照阶段发生C-F键的断裂,产生活性中心;在接枝反应阶段,PTFE表面的C-F键继续受紫外光照射而发生断裂,氟原子脱落,从而接枝上丙烯酸单体.  相似文献   

9.
用^60Coγ射线研究了丙烯酸在聚短纤维织物上的辐射接枝共聚反应。探索了单体浓度,辐射剂量,阻聚剂等对接枝率的影响,并且测试了所得接枝物的吸湿性,染色性和物理机械性能。随着接枝率的大幅提高,纤维织物的吸湿性和染色性有明显的提高,但纤维织物的机械性能将有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催化剂,邻甲氧基酚为底物,H2O2为氧化剂的自由基引发体系,高密度聚乙烯膜(HDPE)接枝丙烯酰胺的反应过程。考察催化反应各参数对HDPE膜亲水性和染色性能的影响。方法用SEM,UV-Vis分析聚合物膜的组成和表面结构。测定改性HDPE膜的接触角和染色后膜的UV-vis吸光度,分析溶剂浓度对改性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处理条件是反应时间为1.5h,H2O2的浓度为0.03%(质量分数),邻甲氧基酚的浓度为0.5%(质量分数),反应液中丙酮的最佳浓度为30%(体积分数)。结论HRP催化接枝处理HDPE膜明显改善了其亲水性和染色性能。  相似文献   

11.
CPP膜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空气等离子体对CPP膜表面进行化学改性,并以水和乙二醇为参考液体测量CPP膜表面的接触角,利用Kaelble公式计算其表面能,研究工作压力和处理时间对改性的影响及改性后的时效性。实验结果表明,CPP膜表面经等离子体改性后,其表面接触角显著减少,表面能明显增加,润湿性得到改善;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这些良好的性能会逐渐退化,10d后,回到改性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膜表面氨等离子体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氨等离子体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以及改性时发生的化学变化,采用接触角和XPS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氨等离子体能对聚乳酸膜表面进行改性,氨主要以-NH-CO-或C-N和-NH3^ 基团形式接枝在聚乳酸膜表面的链段上,并且随着等离子体处理时间从5min延长到20min,聚乳酸膜表面N元素的含量也从3.2%增加至5.2%(P=80W,而接触角则随聚乳酸膜表面接枝上亲水性极强的-NH3基团含量而变化.  相似文献   

13.
通过硅酸乙酯和生漆膜的化学反应,对天然生漆膜进行化学修饰.用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热重法等,对该修饰膜进行测试表征.结果表明,漆膜易与硅酸乙酯发生化学反应并生成致密的漆酚硅聚合物修饰膜.与生漆膜相比,该修饰膜具有更优异的耐热性和耐酸碱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 (hexamethyedisilane ,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 (dichlorodimethsiliane ,DCDMS)化学表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 (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 /二氧化硅 (Si3N4/SiO2 )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 ,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 ;在低于 2 0 0℃时 ,HMDS和DCDMS化学表面修正的效果相当 ;DCDMS化学表面处理具有较高的耐热性 .  相似文献   

15.
以工业无机盐zrOCl2·8H2O为前驱体,CO(NH2)2为水解促凝剂,利用溶胶-凝胶工艺成功地对ZrO2定径水口进行了表面改性.同时用差热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分析手段对氧化锆溶胶和定径水口的表面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处理后定径水口的显气孔率明显下降,表面ZrO2结晶粗大,结构致密,其原因是定径水口在ZrO2溶胶浸渍后表面气孔被堵塞,煅烧后得到良好烧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在镍电极上化学修饰[NiFe(CN)_6]~(2-/1-)作为基体电极电聚合制备邻氮基酚膜,在膜上电化学掺杂Cu~+,它对葡萄糖的电化学还原起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KOH或Na_2CO_3介质中,这种化学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还原起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Si3N4和Si3N4/Sio2驻极体薄膜的化学表面修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补偿法对六甲基二硅胺烷(hexamethyedisilane,HMDS)和二氯二甲基硅烷(dichlorodimeth siliane,DCDMS)有面修正恒压电晕充电硅基氮化硅(Si3N4)薄膜驻极体及氮化硅/二氧化硅(Si3N4/SiO2)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进行了比较性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化学表面修正后,驻极体薄膜在高湿环境中的电荷储存稳定性显著提高;在低于200℃时,H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