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数形结合的若干基本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中两大研究对象“形”与“数”的矛盾统一是数学发展的内在因素,“数”“形”结合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动力。数形结合不应仅仅作为一种解题方法,而应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数学思想来学习研究和掌握运用。数形结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从形与数的结合上深刻认识数学问题的实质,有利于扎实打好数学的基础,有利于数学素质的提高,同进必然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数学发展的历史,论述数形结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结合中学数学教  相似文献   

2.
周唯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181-181
数形结合方法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的数学语言为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本文拟从“以形助教”和“以数辅形”这两方面,揭示出“数”与“形”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把问题优化,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3.
向金华 《科技信息》2011,(35):I0174-I0175
“数”与“形”作为数学中最古老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一直就是一对矛盾体。正如矛和盾总是同时存在一样,有“数”必有“形”,有“形”必有“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此也有“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的精辟论述。  相似文献   

4.
“形”与“数”是中学数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形”具有直观性,“数”较抽象,富于逻辑,便于推理。然而单纯“形”的研究不便深入,单纯“数”的研究显得抽象,难以理解。以“形”助“数”是一种可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的学习作为入门基础,相对于小学数学,它是全方面开始步入的基础的学习,包括“数”还有“形”,这就需要一种分析能力,即所谓的数学思维。目前有不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思维方式,出现不少学习问题,影响到以后的学习。本文主要讨论影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及其建议。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形"与"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过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精辟论述数与形的结合"数与形本是倚依,焉能分用两边飞.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因而,数形结合,相互为用,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以例述之.  相似文献   

7.
函数图象与解题董祥莉在数学教学中,数与形的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形的问题如何用数来抽象概括、解决;另一方面是数的问题如何寻求形来直观描述以之使问题得解。在中师数学课本中很多题解也都利用了函数图象。在此就如何利用函数图象解题的问题作些具体的讨论,不...  相似文献   

8.
陈冬旭 《科技资讯》2006,(22):188-188
初等数学研究的数和形总是循着“运动变化”的轨迹走向纵深,渗透了辩证思想,把人们带进逻辑思维深奥而幽美的花园。如函数解析式:Y=f(X)中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而连续函数的图象正是由点按某一规则运动而成的,即所谓轨迹。数与形的结合生动地描述了一种运动的变化,一种对立统一的思想方法,它已成为数学的重要思维模式和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学生较难在各数学分支中真正掌握这种思维方法;尤其是立体几何,它作为专门的一个数学分支把学生引向另一个似乎与此种思维方法无关的广阔天地去了。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北京)》1992,(11):35-38,64
数学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形”与“数”这两个概念已不限于原来比较直观和狭隘的理解,而有了更普遍、更深刻的含义。可以说数学是关于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学不断从客观世界中,从数学以外的各个领域抽取事物间相互依存的形式和量的关系加以概括,抽象成为各种数学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找出其中的规律性。同时,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明了在确切和简洁两个原则兼而顾之的前提下,可以对同一数学符号赋予双重含义,使用起来将带来方便。同时还从“数”与“形”的本质区别与联系的高度辨析了同一数学符号的不同含义,避免了数学概念的混淆。  相似文献   

11.
认真挖掘新教材中存在着的数学美张水根数学中是否包含有美的因素?数学的发展是否受美学思想的影响?对此,回答是肯定的。古代的哲学家、数学家普洛克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德国大数学家庞卡莱说:“感觉数学的美,感觉数与形的调和,感觉几何学的优雅,...  相似文献   

12.
王东旭 《科技资讯》2011,(14):196-196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用数形结合方法可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的数学语言为直观的图形、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际,通过"以数辅形"和"以形助数"这两大题型的具体分析,揭示"数"与"形"之间的紧密关系,最终使问题优化并获得解决。  相似文献   

13.
数学符号是一种精练的语言,它有益于人的思维。如欧拉用公式e^iπ 1=0就十分简洁而巧妙地把0,1,i,π,e联系到一起。数学符号的美感性同数与形的美感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数与形的美感性往往是由数学符号的美感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徐珂 《科技咨询导报》2011,(17):185-185
在数学教学中,数与形是研究的两个侧面,怎样把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方面,借助于图形的性质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直觉的启示。另一方面,将图形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以获得精确的结论。本文利用数与形的结合解决数学中的一些问题,能够直观而形象地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数学的学习中,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是形的抽象概括。形是数的直观表现。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  相似文献   

17.
数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学科,它和整个自然科学具有同等的地位。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恩格斯指出:“数学是数量的科学”(《自然辩证法》235页)、“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材料.”(《反杜林论》35页)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本来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起源于外部世界的事实”,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人脑中天生的,不是来自“先天的直觉”,不是来自“思维的自由创造”,而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抽象。人类认识数和形的能力是长期社会实践发展的结果。“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它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反杜林论》)是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锻炼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好的开头,简短的几句话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对一节课的效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数学课如何引入新课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王提高农性认识,引人新课数学是一门研究数与形的学科,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无不与数学有关。讲新的数学课题可先让学生有感性认识,然后提出解决。如在讲直线和平面垂直一节时,让学生观察操场上的旗杆和地面是什么位置关系,大部分回答“垂直”。于是,我便提出,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直线和平面垂直的问题。学生尽管还未学线面垂直,但这时已有了垂直的感性认识,就为接下去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秦九韶的《数书九章》其书,以及秦九韶其人.论述了秦九韶的数学观既重视数学作为操作“工具”的“外在应用”,又重视数学作为逻辑“思维”的“内在完备”,既重视数学“通神明,顺性命”的“文化性”,又重视数学“经世务,类万物”的“应用性”.他是站在“数学建模”的高度,来研究各类数学问题的.他的数学观是“广义数学观”.  相似文献   

20.
姚海 《科技信息》2011,(27):296-297
数与形及其相互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数形相结合的观点,并使这一观点扎根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成为运用自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工具。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也是非凡的。尤其是在中学函数中的应用上作用更是凸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能改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探究函数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对非逻辑性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