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山区高速公路受地理环境限制呈现地形高差大、线性组合多等特点,其复杂的线形使驾驶人的心生理发生变化,行车风险增大。为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性,选取16名驾驶员在典型山区高速公路纵坡路段、平曲线路段和弯坡路段进行驾驶试验,结合驾驶模拟技术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采集心率、速度等参数,探究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平曲线半径、线形组合指标、速度差和交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纵坡路段坡度>3%时,在下坡速度差大于17.6 km·h-1、上坡速度差大于18.5 km·h-1条件下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均超过舒适阈值,处于紧张状态;平曲线路段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舒适阈值范围内,平曲线半径<0.65 km时,心率增长率处于紧张阈值范围内;弯坡路段上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6、速度差大于14.8 km·h-1,下坡方向线性组合指标大于4.7、速度差大于16 km·h-1时,驾驶员均处于紧张状态。建立道路线形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实测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为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安全建设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司机白天进入隧道时,会产生黑洞效应.为了使进入隧道内时有良好的人眼视觉环境,使司机心理和视觉有舒适感,要求在隧道内、外的亮度之间有一个合理的过渡和衔接,根据人眼视觉特性,设计符合人眼适应曲线的隧道亮度减光方法.在隧道口部照明设计中采用分段递减亮度的设计方法,将入口处亮度的阶跃变化转换成几个梯度变化,亮度变化更平缓,得到更理想的视觉环境,而且节能效果明显.对隧道口部减光照明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影响驾驶员心生理变化的高速公路路侧植物的选择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合理地选择高速公路路侧的绿化植物,通过心电仪和眼动仪对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心生理数据进行采集.对驾驶员的视点区域进行灰度处理,得到不同视点区域的明暗程度等级,然后通过对比分析,选择有助于改善驾驶员心生理变化的植物.研究结果表明:当植物表现出的明暗程度等级为3~5时,可有效减缓驾驶员的紧张程度,提高行车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显锋 《科技资讯》2013,(25):59-60
高速公路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就高速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展开相关论述,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道路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特性,提出了隧道路段长度研究范围.依据隧道运行环境风险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选取原则,运用德尔菲法和聚类分析法提取隧道运行环境主因素,从道路环境指标和气候环境指标两个方面建立了三层次六个子因素集的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高速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评价指标的建立为隧道运行环境的分析和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隧道照明节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二顺 《工程与建设》2010,24(2):233-235
照明系统作为高速公路隧道机电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随着高速公路隧道的广泛采用,隧道照明水平与照明节能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在保障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降低能源消耗成为隧道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营单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高速公路长隧道出口段信息认知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应用中型客车进行实际隧道环境行车试验,研究了驾驶人在隧道出口段的视觉变化特征。将隧道出口段选定为洞内200m至洞外200m范围,采用眼动测试装置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运用BP神经网络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建立出口区段驾驶人注视时间、注视次数和扫视幅度等参数变化的网络模型。结果表明:从驾驶人发现隧道出口起,随着与隧道出口的逐渐接近,注视时间不断减少,注视次数亦减少,而扫视幅度逐渐增加;出隧道后注视次数增加,注视时间稍微增加,洞外扫视幅度大于隧道内,但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马晋兵 《广东科技》2014,(16):111-111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隧道是整个公路交通的咽喉。中国高速公路建设事业快速发展,对隧道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那么在高速公路的隧道工程中,做好养护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提高隧道工程质量,而且还确保了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转,维护了交通安全。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养护管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隧道内的 CO浓度、可见度等环境参数是保证隧道正常运行所需要控制的重要参数 ,通过高速公路隧道通风来保证这些参数在安全的范围内。通风设备是高速公路隧道运营中电能消耗的主要设备 ,是节能的主要对象。高速公路隧道是一个带滞后的大惯性对象 ,存在许多不确定干扰。本文在分析隧道纵向通风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隧道纵向通风的智能控制方法 ,该智能控制方法基于模式识别和最优控制理论 ,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因后期隧道改造而变动的适应能力 ,达到了安全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空间通视性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环境特性,首次提出空间通视性对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在给出空间通视性定义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空间通视性的影响要素,并从道路平曲线、竖曲线、驾驶员视觉特性三方面对隧道空间通视性临界条件进行理论计算.依据实测数据,建立基于空间通视性的高速公路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通视型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过程可分为两区段,而非通视型隧道可分为三区段.并给出了典型空间通视型隧道路段运行车速变化规律图.  相似文献   

11.
为客观对比和分析多条高速公路交通运营安全状态,解决基于评价指标体系的高速公路运营安全评价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确定问题.在分析高速交通安全运营管理及环境特点并充分兼顾系统性、科学性、独立性、可操作性基础上,构建了由高速公路交通设施、交通安全管理、交通事故及严重程度三方面共13个评价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了层次分析法(AHP)-熵权权重组合目标函数,并求解得到在线性组合情况下,AHP权重和熵权权重各占50%时组合最优.在此基础上提出线性组合权重最优评价算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合理地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进行对比和排序分析.  相似文献   

12.
桥梁是高速公路运行的关键节点,桥面与路面连接特殊的构造特征致使其结冰存在临界点,因此存在的较大的运行风险。为研究路桥连接处临界条件下车辆运行安全状态,对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针对桥梁结冰且路基段未结冰的临界状态下高速公路运行风险行为的问题,研究依托气象环境模拟实验系,对干燥路面、小雪路面、薄冰路面3种路面在临界状态下的摩擦系数进行测定。基于不同路面状态摩擦系数并结合驾驶模拟实验系统,采集平均速度、纵向加速度、横向加速度、方向盘转角4个指标的驶行为数据。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临界状态路桥连接处的驾驶行为变化规律特征显著不同,并通过功效系数法计算路桥连接处3中路面状态下的驾驶风险值,可见路桥连接处的临界状态具有较高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水平,有效减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了基于理想解(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灰色关联的公路工程施工安全评价模型.通过组合赋权方法求得组合权系数,赋予评价指标权重,以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以提高公交车运行安全为目的,设计并进行实车试验,运用生理测试仪采集驾驶人生理数据,对比并分析在公交车进出站过程中优秀与一般驾驶人的生理特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驾驶人在进出站过程中的生理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一般驾驶人的皮电GSC的极大值约是优秀驾驶人皮电极大值的1.9倍,心动阻抗Z_0的最值及均方根比优秀驾驶人高0.08;同时,建立了公交车驾驶人进出站生理特性的评价模型,对开发区15路公交车的进出站生理品质特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评价,该NAR神经网络模型能够较好地评价公交车驾驶人进出站生理品质特性。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群运营期安全保障工程相较于单体隧道更为复杂,面临的大量不确定性和安全风险直接威胁着隧道安全运营。从“人-车-隧道-交通环境-管理”五个要素构建运营安全评价因子集,结合变权理论对开展动态评价研究,形成因素-时间变权方法的双动态权重计算模型以体现指标的时变特点,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等级评价,以某高速隧道群开展评价工作。通过上述研究表明:因素-时间变权模型对于运营期的隧道群安全评价指标的权重控制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能很好的弥补常规评价方法中对隧道运营期安全因时变性的特点造成的评价结果失真的缺点;变权理论的利用为开展风险的动态管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行车安全性,研究海底隧道出入口段不同视觉减速标线方案下驾驶员视觉特征变化规律。本文共设置了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对26名驾驶员进行了室内驾驶仿真实验,采集了车速、注视点占比、瞳孔直径和察觉距离等数据,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判断视觉减速标线的有效性,分别建立了海底隧道出入口段车速与驾驶员瞳孔直径的回归模型,在海底隧道入口段二者呈非线性关系;出口段二者呈线性关系。采用驾驶员问卷调查法对视觉减速标线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海底隧道出入口段共设置的6种视觉减速标线方案均对驾驶员视觉特征有显著影响;与其他标线方案相比,白色鱼刺形减速标线设置下驾驶员瞳孔直径、A区域注视点占比、察觉距离和错觉影响最大,有助于驾驶员主动降低车速、提前采取减速措施,保障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17.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通隔离设施合理设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上海市机非交通隔离设施的式样和在道路上的设置方式有很多种,为了弄清其中的优劣,以行车速度和交通冲突两项指标为评判依据,对上海交通现状作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机非隔离设施,可使冲突率降低2/3,行车速度提高10%-15%。  相似文献   

18.
仰拱是隧道支护体系的关键构件,当运营隧道的仰拱结构因腐蚀等原因难以满足其受力要求时,就需对其进行拆换。为研究不同拆换工况下隧道结构的变形机制,本文拟通过数值计算的方法对不同拆换工况进行模拟。基于西南山区某高速公路隧道,本文使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拆换距离、拆换顺序等因素对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1)仰拱拆换造成隧道断面向内收缩,其中拱脚、拱顶、拱底的变形较大;(2)单次跳槽拆换的影响范围为3倍单次拆换距离;(3)应尽量选择能使新浇筑的仰拱尽早闭合成环的拆换方案,可以减小隧道因仰拱拆换产生的变形;(4)在不同的拆换距离情况下,单次拆换距离越小,隧道结构的变形就越小。在本文条件下,单次拆换距离在小于1.2D(D为隧道等效直径)时,隧道结构均处于稳定状态。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范占锋  蔡建华  赵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8):11981-11988
西部山区在建或即将修建的大量隧道都具有高地应力特征,如何提高高地应力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准确性是当前工程界面临的一大关键难点,而地应力增加是岩体波速增加的主要因素之一。采用多源地震干涉法模拟了在断层波速一定的条件下围岩波速和断层倾角变化对隧道掌子面前方断层位置识别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围岩波速和断层倾角的增加会导致预报的断层位置比实际位置更接近掌子面,计算结果间接表明了地应力对识别断层位置的影响。通过二元二次函数回归分析拟合出一个含地应力和断层倾角的修正公式,依据修改公式,对白马隧道高地应力洞段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进行了超前地质预报,隧道现场开挖结果与修正后的预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