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是我国进行外层空间探索的关键技术,由于它输出力矩范围大,控制精度高,经常应用于大型机动卫星以及空间站的姿态调整中,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对低速性能要求很高,研究了框架伺服系统的低速特性,主要包括摩擦力矩对伺服系统的影响.并且针对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在位置环中进行了设计和仿真.实践证明该文讨论的设计方法的正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2.
为准确描述航天器和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应用在航天器上的SGCMG进行了全面的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同时,为SGCMG框架伺服系统设计了一个扰动力矩观测器,并采用基于扰动力矩补偿的PID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该观测器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并能极大地抑制摩擦力矩、脉动力矩、航天器运动引起的牵连力矩等扰动力矩对框架伺服性能的影响.最后,用一个仿真例子对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及扰动力矩抑制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在多变量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实现多变量系统的最优控制.通过引入神经网络环节,对多变量系统进行解耦,解耦后的子系统变为单变量系统.因此将多变量控制变成单变量控制.解耦控制采用前馈补偿器解耦,解耦补偿器采用BP神经网络结构.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较好的动态跟踪特性,能满足复杂多变量控制系统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4.
该文对三通比例流量阀控制的摆动气缸转角位置伺服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由非线性摩擦力矩引起的系统稳态误差及粘滑振荡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带摩擦力矩补偿的双环控制,其内环为压力差控制,外环为位置控制,外环采用了摩擦力矩观测补偿器来减小非线性摩擦力矩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仅有位置控制环的控制策略相比,该方法提高了系统的稳态精度和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5.
力伺服波浪补偿器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领域,研究力伺服波浪补偿器的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其数学模型,运用前馈复合控制方法消除作用在液压马达输出轴的外负载力矩的扰动干扰。基于消去扰动干扰的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能观性、能控性,运用极点配置方法对系统的控制性能进行优化,得到反馈矩阵。通过仿真验证了优化后系统的控制性能达到了优化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最小相位高超音速飞行器非线性系统的调节器方程无法求出解析解的情况,提出利用三层神经网络来近似输出反馈控制器中的前馈函数的方法,得到基于神经网络的输出反馈控制器可以解决高超音速飞行器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研究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系统的外框架结构.系统的永磁同步伺服电机采用正弦波驱动;电流环采用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法驱动逆变器;位置环采用模糊自适应滑模变结构控制,通过引入切换控制增益的模糊自适应调节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抗扰能力.在Matlab下对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模糊自适应变结构控制方法设计的伺服系统有较高的动态和稳态精度;抗扰性能得到加强;消除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的抖振现象.  相似文献   

8.
均热炉温度神经网络迭代学习控制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不确定性的重复非线性均热炉温度控制系统,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迭代学习控制算法,该算法采用神经网络作为迭代学习控制器,以前馈方式作用于被控系统,并引入PID反馈控制器来提高系统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针对过程存在的重复干扰,该算法比单纯反馈控制具有更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对运动光电成像跟踪系统瞄准线视轴稳定单速度环伺服控制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由速度内环和稳定外环组成的串级伺服控制结构,其中速度内环和稳定外环分别由直流测速机和速率陀螺构成闭环反馈.内环调节器采用由模拟硬件实现的有源PI校正,稳定外环采用积分自调整PID复合控制策略.理论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将系统抗摩擦力矩干扰和隔离载体扰动功能由内、外速度环分开实现,系统抗干扰性、参数变化敏感性等较单环控制有较大提高.在稳定跟踪模拟转台上的仿真及测试实验显示基于DSP实现的串级控制能够更有效地隔离系统中各种扰动影响,控制性能优于单速度环控制,验证了所采用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CA50是柴油机缸压反馈控制技术中的反馈变量,对柴油机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台六缸高压共轨柴油机上研究了喷油正时与CA50关系,以及CA50对柴油机经济性和排放的影响。为探究基于神经网络的前馈控制在缸压反馈控制中运用的可行性,建立了通过不同的燃烧边界条件预测CA50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原机试验得到CA50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系列试验点数据。选取190个不同边界条件的试验点作为模型的总样本,其中用于前期神经网络训练的样本125个、用于检测神经网络泛化能力的测试样本65个。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能较为准确的通过边界条件预测CA50,可以满足柴油机缸压反馈技术中前馈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速度控制系统一类闭环控制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例积分(PI)控制已被广泛应用于速度控制系统.一种较新的控制策略积分比例(IP)控制却具有超出PI控制的优点.文中对基于模拟电路的这两种控制策略及方案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P控制不但具有一些明显超过PI控制的优点,而且保留了PI控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内部审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一个部分,也是控制内部控制其他环节的主要力量。它在加强企业管理、协调企业控制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从更高的层次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模糊控制技术在温度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在温度控制系统中 ,随着系统复杂性的提高 ,传统的经典控制渐渐不能满足控制要求的情况下 ,通过应用模糊控制技术来完成对系统的控制要求 ,并提出了模糊控制技术在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提出通过开发控制冗余提高舰艇操纵系统可靠性的思想,给出了控制冗余的严格定义和分类;讨论了控制冗余开发问题及可重构舰艇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原理;研究了控制冗余的配置问题和控制可重构舰艇设计的基本准则,针对潜艇系统进行了具体讨论,提出了一种控制可重构潜艇布局方案,并与常规布局进行了可靠性对比。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今采用的道路交通控制方式,指出了传统的被动控制的信号控制方法的不足之处,论述了主动控制的优势与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实例出发引出了待机控制思想,其实质是以牺牲部分控制时机来提高控制精度。该文给出了待机控制的一些基本概念,描述了待机控制的常见目标函数集,指出了研究待机控制的基本命题:目标函数集的相容性与待机控制策略的设计。以矩形目的域为例,按满意控制的思想,利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给出了待机控制策略求解的方法与实例。  相似文献   

17.
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模糊控制,其控制对象为一个大延迟、大滞后的非线性对象,通过与PID控制的对比作了仿真曲线,从而得出在复杂对象的控制中,模糊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Bang-Bang控制的智能开关预测控制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Bang-Bang控制原理具体应用中存在的如何纳入状态变量的附加约束条件、开关曲线的求取和最优轨线的确立等复杂问题,提出了一种智能开关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根据离散卷积定理提炼出一组新的控制信号集,然后设计新的切换方程和减速规律,并在开关控制框架下,实施有闽值信号制约的最小拍增量控制.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全面改善了预测控制的策略和算法,使控制系统动态性能良好,过渡过程时间小于理想开关控制过渡过程,且单调衰减,原理上稳态无静差,系统反应时间短,定位精度高,对输出扰动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而且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仿人思维控制是从人的控制认知与控制思维出发,揭示人对复杂系统进行控制的思维密码,研究设计与人的控制思维一致的仿人思维控制器,并用计算机技术加以模拟和实现.文中介绍了仿人思维控制研究的背景、研究内容及其仿人思维控制器的结构与实现原理,定义了仿人思维控制概念空间,为仿人思维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20.
一种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某加热炉的控制要求,设计出一种PID控制与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系统。采用Fuzzy-PID复合控制算法,具有模糊控制灵活、响应快、适应性强等优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该系统采用PLC作为控制系统的核心,通过对偏差的智能化处理,以及引入最大最小限幅值,智能分段控制等概念,实现对数学模型不确定的控制对象的满意控制,使系统具有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等适合实际工业现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