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泽民指出,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学理念进步发展,人类文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的动力,打开了广阔的前景,也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深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物质科学领域深入到基本粒子世界,在生命科学领域深入到分子水平,在思维科学领域主要是数学与脑智科学的进步。这标志着二十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也预示了二十一世纪世界科学…  相似文献   

2.
汹涌而来的全球性科学技术革命的大潮,把人类带进一个高度发达的新世纪。回首逝去的百年,我们发现,科学技术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而且重塑了世界。放眼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1,科技正以不可阻挡之势改变世界,成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有力的推进器。实践充分证明科技创新能力在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学上四大基础理论(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和系统论)的形成,技术上八大高技术领域(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新…  相似文献   

3.
岁月如歌,20世纪转瞬就要成为过去。处在这世纪之交,回眸本世纪,真是感慨万千。在20世纪,科学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相对论、量子论、控制论、宇宙演变学说、生物基因等一批理论的提出,标志着科学研究迈上了新台阶。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在20世纪,实现了人类的许多梦想。“千里眼,顺风耳”已不是神话,“人在家中坐,便知天下事”,通过电视…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广泛的社会应用,不仅社会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且科学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给社会经济与人们的生活以深刻影响,同时,科技成果广泛的社会应用又给社会带来严重后果。人们已看到,科学技术的不适当使用,使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正在受到威胁,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生活问题层出不穷。如核武器的威胁、核能开发失控,克隆技术对人类文化的侵害以及近年来层出不穷的计算机犯罪等等。它应当怎样看待科学技术,尤其是怎样评价它的社会价值,将科学技术正面功能积…  相似文献   

5.
<正>一、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战略意义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人类研发了汽车、飞机以及无线电技术,使全球生产力实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20世纪至今,以微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人造卫星等为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1月14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嘉奖在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又有一大批科技英才登上了神圣的领奖台。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对作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是全  相似文献   

7.
2011年1月14日,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嘉奖在科技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又有一大批科技英才登上了神圣的领奖台. 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精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抢占科技制高点,就是争夺发展的主动权.对作出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具体体现,是全社会对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8.
<正>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八五”期间和今后十年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邓小平同志在谈到经济发展时一再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有重要作用。江泽民总书记指出“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因素,我们要牢牢把握住20世纪90年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把中国的国力搞上去”。继续教育作为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作为经济和科技的结合点,在我国社  相似文献   

9.
黎安 《河南科技》2001,(1):11-11
20世纪已经过去。回眺上个世纪,最鲜明的特征,就是科技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成为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主要驱动力。科学和技术迅猛发展,科技与经济、自然与社会更加密切结合、相互影响和融汇。以科学发现和重大技术发明为特征的原始创新异常踊跃,提供了现代技术革命约90%的成果,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速度日益加快,为整个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新的动力。以数字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当代高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正演化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息技术产业革命。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重大成果接踵实现,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创新浪潮迭…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后半叶,信息网络技术及其应用席卷全球,“数字化”、“网络化”已经演变为人类重要的生存方式。信息网络技术在与经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也对人类思维方式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技术———经济范式的转型:世界观的深化和思维方式的更新“范式”(Paradigm)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理论中的一个关键的概念。这一概念具有模式、模型、范例等含义。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等著作中分析科学发展的模式时,将“范式”进一步扩充为一定科学共同体共同掌握的科学理论体系、运用这一体系的心理…  相似文献   

11.
<正>21世纪,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与信息的创新、扩散和应用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及知识和信息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世纪的支点     
里程 《河南科技》2000,(1):12-12,16
欧洲伟大的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留下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纵观即将成为历史的20世纪,可以这样说,真正能成为撬动地球转动的支点,那就是突飞猛进的现代科学技术。尽管人类在当时还没有把现代科学技术当作撬动地球转动的支点,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在起着转动地球、推动历史、向新世纪跨越的重要的支点作用。让我们回头看一下即将过去的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经历了5次伟大的革命。1945—1955年,是第一次科技革命,这次革命是以原子能的释放与利用为标志,使人类开始进…  相似文献   

13.
科圃 《河南科技》2004,(11):6-7
科学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猛发展,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给人类社会带来空前的繁荣。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却忽视了自然规律,改造也就变性为无知的掠夺,而今,这种掠夺遭到了自然严厉的惩罚……水土流失危害人类。20世纪30~60年代,人们对于水土流失灾害的认  相似文献   

14.
黎安 《河南科技》2001,(9):12-13
世界上一切事物发展无不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趋利的一面,也有消极趋害的一面。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样也是这样 。一方面,科学技术作为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工具和手段,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并不是洁白无暇的白玉,具有损害人类的一面。应该说,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悬在人类头顶上的一把双刃剑。 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使人类进入了新的信息时代。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生产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以及计算机进入生产和生活领域,给人们经营管理、工作秩序、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这样的效益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史的常识告诉我们,科学是一种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也是人类不断地探索真理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科学还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社会建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它具有逻辑的连贯性和系统性;科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它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科学从来都不承认有终极的真理,它是不断地发展、不断地深化的;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它是现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科学史告诉我们,科学的产生,可以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在人类诞生的时候,科学可以说是与人类的进步同时向前发展的。对科学的认识如此真真切…  相似文献   

16.
<正> 一、科学技术和优质产品的概念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和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总和。科学是人类经过观察、实践和总结而认识并掌握了的客观规律。技术是人类在劳动中积累和掌握的创造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17.
一、河南省国防科技动员的战略意义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8世纪,蒸汽机的出现和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完成了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19世纪,电磁学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电力技术革命,人类研发了汽车、飞机以及无线电技术,使全球生产力实现了又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与故障诊断系统“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作为20世纪中叶新崛起的综合性最强的具有无限发展前景的一门新兴尖端学科,是探索和模拟人的某种智能系统的科学。它在30多年时间里取得了惊人的发展,反映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即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复杂多元性辩证统一的时代特征,体现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三大科学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是人类长期以来对智能科学的探索成果同包括诊断系统在内的各种机器相结合的产物。二、传统诊断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诊断技术是随着机器的不断完善化、复杂化、高速化和自动化,而在近30年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9.
十多年来,我们在《科学技术史》选修课中,不仅讲述科学史实、科学事件、科学知识;更着力揭示、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孕育发展过程;还简述科学手段、科学方法的革新和更替的历程,着眼于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一、课程建设 《科学技术史》选修课,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和学院的支持,二千多人选修此课,平均每年有两百多名学生受到了科学技术史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文心 《河南科技》2003,(8):44-45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瘟神(指瘟疫传染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是人类生存的大敌。瘟神不断的向人类挑战,人类运用科学方法和现代医学技术这个强大的武器,已消灭或基本消灭了许多种在历史上作恶多端的传染病,但是人类也无法获得全盘的胜利,只能够赢得一场又一场的战役。人类虽然不能完全避免传染病的威胁,但是对于传染病的病因、病原、预防、诊断、治疗,总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直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人类同瘟神的战争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但它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深刻而全面的影响,往往比战争、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