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第12届技术哲学国际会议的议题与内容,阐述了国外技术哲学研究的新发展、新思考、新趋势,主要对技术哲学中技术与自然的关系、高技术伦理学及一些西方技术哲学代表性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工程哲学:"元"哲学与社会认识论的视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元”哲学和社会认识论的角度来审视工程哲学研究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第一,对工程哲学是什么进行提问,尤其是通过对“是”的“元”哲学追问,可以反思目前我们关于工程哲学的定义方式;第二,社会认识论关于智力劳动分工的思想,使我们认识到至少可以有三种分属于不同认知主体的工程哲学范式,即工程师的工程哲学。哲学家的工程哲学,决策者的工程哲学;第三,通过思考工程哲学的前景由什么来决定,我们可设想开放的、共和的、正义的工程哲学三种可能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4.
由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分析哲学研究所、中山大学哲学系科学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哲学与认知科学国际研讨会于2004年6月23日至26日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美国、丹麦、意大利、香港以及内地的50多位学者、专家欢聚一堂,会议收到国内外论文50多篇,先后有30余人在会上作报告。在开幕式上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黎红雷  相似文献   

5.
技术哲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哲学的热点和主导领域。其中 ,技术认识论的兴起又格外惹人瞩目 ,以至于有人认为技术哲学研究发生了“认识论转向”。本期约集的 6篇短文从多个角度专门探讨了这一问题。文章发表前 ,编辑部对全部文稿进行了压缩和专门化处理 ,以使论点更集中、特色更明显。当然 ,这样做难免会损害个别原作的完整性 ,但全组文章却显得严整有层次。在此 ,我们也希望今后的技术哲学研究和来稿尽量较少泛泛之论 ,而能在某些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并由此带动其他领域发展。这也是本刊期待技术哲学研究带给学界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转向”  相似文献   

6.
国外技术恐惧研究述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介绍了国外探讨技术恐惧的概况,国外学者对技术恐惧的内涵、类型、心理模式和产生原因等方面的研究内容,并作了简要的分析评价,提出了我们也应当关注技术恐惧及其相关问题,认为它对我们的自然辩证法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能源哲学从技术哲学出发反思"能源转型何以可能?"的问题.但是,能源供给转型方面的"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统治论"存在一些问题,即提高清洁能源供给效率不一定会提升用户的生活质量,提高其供给量也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问题.能源消费转型方面的"生态悲观主义"和"生态统治论"也存有缺陷,即无限缩减能源消费量可能会...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西方哲学家们经历了一个欲通过实施哲学的转变或转向(如逻辑转向、语言转向、历史转向和社会学转向等)实现其复兴,但因始终未能真正摆脱笛卡尔之“我思故我在”的思维藩篱和思想桎梏而最终使哲学面临危机并对此深感无奈的迷茫和彷徨的历程;20世纪的中国哲学家们则经历了一个先是依仗哲学之“权威”并因此而自信和自豪,而后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个人来讲 ,2 5岁 ,尚处在青年 ,不能说她很成熟 ;对于一本刊物 ,2 5年 ,也不过很短暂。当《自然辩证法通讯》走过 2 5年的风雨历程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时 ,理应给予她更多的喝彩。但是 ,鉴于她以后要走的漫长道路 ,对她的一些善意提醒 ,也许是对她另类真切的关爱。我们注意到 ,在《自然辩证法通讯》封面的上方 ,印着两行文字 :“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 ,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应该是办刊的宗旨和特色。尽管从刊物所设置的“科学技术哲学”、“科学文化和技术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学”、“科学技术史”…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尽管我们已生活在技术时代,尽管技术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上引出了一系列问题,技术却一直称不上哲学的一个重要主题。然而正如黑格尔所说,哲学像密纳发的猫头鹰一样直到黄昏才开始飞行。技术在今天给人类所带来的这种特殊境遇毕竟会极大地促进这一研究。一方面,在哲学中普遍出现了一种可称之为“技术转向(technicalturn)”的重要学术现象——现代技术的渗透性影响,几乎迫使20世纪所有重要的思想家与流派都不得不把技术当作自己的中心议题。另一方面,在这一“技术转向”的基础上,作为学科建制的技术哲学开始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两个角度考虑技术现象:一方面,是在哲学视野下界定技术范畴和对技术进行规范性反思;另一方面,则是探讨视域的弊开,技术意识的自觉对于宣论思考可能具有的意义。就前者而言,本文强调技术作为主客体间基于力量逻辑的对话方式的实践性特征及技术自身的非道德性,而在后一方面,我认为,技术意识与眼光为我们的哲学思考提供了新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点。  相似文献   

12.
当代哲学中出现的环境哲学,对于整个哲学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的出现反映出来的是哲学上的一种最普遍和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指示了哲学在整体上的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新的使命。文章认为当代哲学的“环境转向”,其实质就是哲学的“人类学转向”,或者说,它是哲学走向“人类学时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先兆和标志。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科学技术以往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外在的物质世界 ,那么今天 ,除了在更深更广的层面上探索外部世界外 ,科学技术正把探索的重点转向人类自身的生命体及其活动 ,与人类自身的命运越发息息相关。科学技术在极大地提高人类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的同时 ,也向传统的伦理道德发出了严峻的挑战 ,使人不无忧虑、恐惧和不安。正如瓦托夫斯基所言 :“一方面我们知道科学是理性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 ,另一方面我们同时又害怕科学业已变成一种发展得超出人类控制的不道德的和无人性的工具 ,一架吞噬着它面前的一切的没有灵魂的凶残机器。”科学技术究…  相似文献   

14.
“科技与社会”:哲学抑或其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科技与社会”早已成为科技哲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研究领域,然而,关于它的学科性质迄今依然未见辨明。本文认为,“科技与社会”既与科学社会学迥然相异,也与STS界限分明。“科技与社会”的学科定位当是哲学性质的。主要理由有三:(1)“科技与社会”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部分;(2)保持“科技与社会”特点的需要;(3)增加“科技与社会”理论深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首先简介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发展历史、特点及应用领域 ,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虚拟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评述了戈登·格雷厄姆对虚拟现实的本体论分析。之后 ,以本体论为前提 ,评述了格雷厄姆对虚拟现实在认识论、实践论层面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5):102-109
著名哲学家陈昌曙先生是中国技术哲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他的不幸辞世是中国技术哲学界的重大损失。这里仅以现代知识图谱的视野展示这位当代哲人开拓的中国技术哲学全景概貌,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深切怀念之情。昌曙先生一生著述颇丰,在世界3的文献数据库中留下了他的著述及其对学术同行影响的深深印迹。以中文期刊文献数据库中陈昌曙论文及引用陈昌曙论著的文献为数据来源和研究对象,用科学计量学及其最新的知识图谱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可视化分析。如果说,陈昌曙论文共词分析的知识图谱展示了他本人在技术哲学及相关学术领地开拓耕耘的整体全貌,那么,对引用陈昌曙论文的文献共词分析图谱,则彰显了在陈昌曙影响下追随者继承与创新的可喜情景。从中可以展望一代新人正把昌曙先生开创的中国技术哲学事业推向新的领域和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和(合)"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哲学思想.它源于实践,而又指导着实践.在中国古代冶金技术领域,也蕴涵着丰富的"和(合)"思想.本文从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具体实践出发,论述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中所蕴涵的"和(合)"哲学思想,表明正是在这一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并使得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成就在世界冶金技术史上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18.
惠勒是一位关注物理学基础和实在本性的物理学家。他继承了哥本哈根学派的传统,并把哥本哈根学派的思想推到了极致。他一生提出了很多具有哲学意味的物理学命题,如延迟选择试验、参与的宇宙等。本文着重介绍他在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交叉处的一些物理命题,如黑洞、真子、量子泡沫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