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类器官芯片是利用器官芯片独有的优势,体外构建类器官可控的理化微环境,使得类器官更能反应来源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模拟器官的生理和疾病状态,是目前最具潜力的疾病体外模型之一。概述了传统类器官、器官芯片以及类器官芯片在疾病体外模型构建中的应用进展,提出了类器官芯片在疾病模型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人源类器官能够突破传统疾病研究模型的瓶颈,可结合基因编辑、器官芯片等新兴技术,为转化医学提供全新平台,在构建疾病模型、筛选药物、器官移植、基因治疗和精准医疗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人源类器官在大幅缩短整个生物医学研究创新周期的同时,也模糊了主体与客体、公共与私人、研究与治疗等传统边界,将引发诸多伦理风险。结合人源类器官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分析了类器官道德地位、知情同意、商业化和利益共享等主要伦理问题,并探索了多维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3.
生物医学工程学(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包含多种技术并相互交叉融合的一门科学。它综合了生物学、医学与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体的构造、功能、状态和变化,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和提高医学水平。涉及科学领域广泛,除生物学、医学外,还有电子学、微电子学、现代计算机技术、化学、高分子化学、力学、近代物理学、光学、射线学、精密机械和近代高技术,并在不断发展扩大,是各国争相大力发展的高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从生物力学、组织工程学、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一直是生物、医学等相关领域的焦点。组织和器官的可替代性和替代物是其核心问题。工程技术的介入,使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也由单纯的器官移植发展到功能的替代和具有解剖学意义的人工替代物,并不断地寻找更加安全、有效、快捷的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途径。目前,基于自源细胞的细胞受控组装技术展现出良好前景,活的组织和器官的可制造技术随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论述组织器官的修复与重建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器官制造的新途径,即细胞一材料复合单元体三维受控组装技术。  相似文献   

5.
在生物技术和医学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给濒临死亡的患者换心、肝、肾、肺、胰等器官已不是稀罕之事,然而这些脏器如果是猪的,那就是个奇迹了。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总是迅速而强烈地排斥异类的器官。  相似文献   

6.
王鸣阳 《科学世界》2006,(12):63-67
以重建失去的器官为目的再生医学传出爆炸性新闻:在老鼠实验中,由皮肤细胞得到了能够分化形成任何组织或器官的“万能细胞”。利用这一技术,有可能使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按照需要制造出神经或肌肉等细胞。新成果跨出了迈向这一目标的第一步。[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张淑文 《科技潮》1998,(9):104-104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MSOF)是指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或心肺复苏等后,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两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如休克、急性肝衰、急性肾衰等)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MSOF的死亡率达80~100%,因此MSOF是急救医学领域十分令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也是急诊临床的常见症、多发症,如急性肺炎、急性胰胆炎症等严重感染者常可导致MSOF。关于MSOF的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明  相似文献   

8.
作为功能性材料中的一种,生物医用材料被用于诊断和修复组织或器官,其不会对人体组织、器官和血液产生影响和副作用的特性使得生物医用材料在医学领域科研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降解的生物材料往往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控性和稳定性,因此备受疾病治疗领域的的关注。基于上述背景,在文章开头部分介绍了可降解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特性和种类,其次介绍了不同种类的可降解的生物材料的优劣势和部分制作原理,再次介绍了目前可降解生物高分子材料在医学领域所展现的不同应用,最后提出了对疾病治疗领域内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的研究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用线虫实验模型系统研究调节器官发育及细胞程序化死亡的基因,且发现这种基因在人体中也存在,这一成果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程序性细胞死亡”机理的发现为艾滋病、肿瘤和癌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寻找新方法的可能,将在人类战胜疾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自1984年问世以来,喷墨打印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在人们为其高质量的图文输出而感到欣喜时,科学家已将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器官打印技术已成为组织和器官再生领域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1.
生物是有生命的生物体,换言之,生命与生物体不是一个东西。而现代科学对生命的定义更多是对生物体的定义,即把生命定义为生物,由此造成了对生命的本质研究不清楚。本研究发现,生命的本质不是生物体,而是以生物体为载体的生物电循环系统,生物电循环是生命的本质,也是生命与死亡界定的基础。根据生物电循环的层次,死亡分为三个层次即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整体死亡,即当整体生物电循环终止,生命就终结,这个时期可以起死回生;第二阶段是器官细胞死亡,即器官细胞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消失;第三阶段是分子死亡,即蛋白质的电荷被中和或消失,蛋白质就失去活性而死亡。随着生命生物电的发现,与结构相关的医学是生物医学,与生物电相关的医学才是生命医学,即生物电医学。  相似文献   

12.
泥鳅器官发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泥鳅在早期发育中器官原基的发化及消化,呼吸,循环,神经,泄殖等器官系统发生的观察结果,并作了描述,同时就此和其它脊椎动物的胚胎发育和器官发生进行了比较讨论,提出泥鳅和其它脊椎动物在个体早期发育中的共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类器官是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出的一种3D细胞培养物(类器官模型),拥有与来源器官(组织)高度相似的组织学特征和生理功能。概述了类器官技术的发展历程、类器官的不同种类、来源及表型。以肿瘤药物开发的临床前模型为例,对比了肿瘤细胞系、条件重编程、类器官模型及荷瘤模型(PDX)这4种模型,得出类器官模型是较为优秀的一种体外模型,可用于感染性疾病和慢性非感染性疾病的模型研究。总结了类器官技术未来发展的4方面影响因素:需求和挑战的驱动、技术和知识的驱动、资源和要素的驱动、伦理和法规的约束。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肺心病多器官衰竭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4例老年人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并发多器官衰竭、累及器官数目与病死率是正相关关系,累及2—5个器官死亡率分别为34.3%、65.4%、86.7%、100%,其中并发肺性脑病最多,但病死率较低。而肾功能进行性加重预后不佳。揭示老年肺心病患者病程较长,各器官功能减退、免疫功能低下,是导致肺心病多器官衰竭的重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肖蓉 《科技潮》2008,(3):46-46
王常勇是国内最早从事组织工程研究的科研人员之一。他介绍说:组织工程研究是综合利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以及材料科学等学科的最新技术,针对患者组织或器官缺失情况,利用细胞以及为细胞生存提供空间的支架材料,在体内外培育出所需的人体组织或器官。“就像生产零部件。”他打了个比方,“需要多少就培育多少,量体裁衣,制备完成后再给患者安装上去。”  相似文献   

16.
李彧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实验医学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防治多器官纤维化的研究,尤其是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委青年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教育部、北京市各级各类课题16项。2005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相似文献   

17.
 罕见病指患病率低于7/10000的疾病,是精准医学研究的重要生物学模板和理想平台。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新生儿糖尿病、库欣氏综合征、先天性瘦素缺乏症等多种罕见内分泌疾病研究都反映了精准医学在内分泌领域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概括精准内分泌学的发展方向,在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肥胖等内分泌疾病中应用精准医学,有助于对个体发病风险进行评估和预防,对复杂疾病进行精确诊断及分型,对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此外,医学信息学在精准内分泌学领域的应用不仅可推动大数据平台建设,也提供了针对多因素复杂内分泌疾病的诊疗新思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建立罕见内分泌疾病的基因型和表型大数据平台,对于实现罕见内分泌疾病的精准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英汉“疾病”隐喻构建异同的体验和文化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疾病”隐喻引起了国内外许多学科学者的高度关注。国外对“疾病”隐喻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学和非主流医学,包括人文医学、心理医学、行为医学、社会医学等。国内学者的研究甚少,且多数是疾病隐喻与文学的研究。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根据Lakoff和Kovecses的理论,分析疾病隐喻作为来源于战争、空间、颜色、非自然状态等四个领域的概念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普遍性与差异性及其构建的体验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我们的一切活动全都有赖于身体的一个神秘器官“脑”的控制。为了搞清楚这个最重要的器官如何发挥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破解脑秘密的那些一流研究者现在是如何认识脑的活动的,他们又在研究些什么?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世界》2010,(10):94-94
我们的一切活动全都有赖于身体的一个神秘器官“脑”的控制。为了搞清楚这个最重要的器官如何发挥作用,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破解脑秘密的那些一流研究者现在是如何认识脑的活动的,他们又在研究些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