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了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NP-2000对绿豆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将NP-2000原液配制成3种不同浓度,对绿豆种子进行浸种及喷施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下绿豆发芽率、根长、芽长、株高、淀粉酶活力、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结果表明,低浓度的NP-2000对绿豆萌发及幼苗生长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水培的绿豆幼苗,模拟水分的积盐状况,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作为渗透胁迫剂,分别用2%,4%,6%NaCl溶液对绿豆幼苗进行处理,观察其生长状况,测定其平均植株高度,脯氨酸含量。结果显示,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绿豆幼苗伤害加重,生长状况不断恶化,植株平均株高降低,叶片及根中的脯氨酸含量均呈递增状况。  相似文献   

3.
卢婷  姚斌 《贵州科学》2021,39(6):27-29
目的:测定绿豆衣药材中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的含量,为建立绿豆衣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0832(第二法)水分测定、2302灰分测定和2201浸出物测定法对绿豆衣进行水分、总灰分、浸出物测定.结果:绿豆衣水分含量在10.9%~12.0%之间;总灰分含量在2.3%~2.5%之间;浸出物含量在3.0%~3.4%之间.结论:建议绿豆衣水分限度值为15%;总灰分限度值为3.0%;浸出物标准不得少于2.5%.  相似文献   

4.
采用室内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溶液对豆类种子萌发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浓度铜溶液处理绿豆和大豆后,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受铜溶液浓度的影响没有绿豆的大,高浓度的铜处理对豆类的发芽指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绿豆的POD活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大豆的POD活性呈现上升的趋势.而2种豆类体内MDA出现阈值的铜处理浓度是不同的,绿豆在300μmol/L时出现阈值,而大豆在500μmol/L时出现阈值.结果表明,大豆比绿豆更适于在含铜高的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不断的人为活动,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十分严峻.本文采用0 mmol/L,0.05 mmol/L,0.1 mmol/L,0.3 mmol/L,0.5 mmol/L五种不同浓度的铜离子处理绿豆幼苗的根部,观察了在浓度梯度处理下绿豆根部的形态变化,用石蜡切片法对绿豆根各组织进行了显微结构水平的研究.结果表明适当浓度的铜离子处理有助于根的生长发育,随着铜离子浓度的升高,则对绿豆根部产生毒害作用.细胞表皮细胞弯曲并有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皮层结构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维管束结构中木质部发达,细胞壁加厚,并有不明沉积物出现.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理论原因从而为减轻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及农业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报道锗在大豆及绿豆发芽过程中进行生物转化的适宜条件,提出了一种快速、准确地测定其中锗有机化程度的等电沉淀方法。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植物体内POD,COD,ATPase同工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0~4℃低温对绿豆(武清绿豆)红豆(京农2号),黄豆(鲁豆7605)三种作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是明显的,这三种作物对低温处理的反应都很敏感,其中绿豆和红豆比黄豆更为敏感,绿豆,红豆,黄豆胚轴子POD,COD,ATPase三种同工酶的变化表明,植物的生长受抑与POD,COD,ATPase同工酶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8.
向丽萍 《遵义科技》1998,26(4):23-26
本文对a-淀粉酶、糖化酶分解绿豆淀粉制作的绿豆乳酸发酵饮料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两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和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9.
绿豆子叶衰老过程中线粒体膜对几种氨基酸的透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线粒体膨胀技术就不同衰老程度的绿豆子叶线粒体膜对氨基酸的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绿豆子叶的衰老,离体线粒体膜在脯氨酸、丝氨酸和甘氨酸等渗溶液中的膨胀率从2d龄至5d龄子叶逐渐下降,5d龄时,线粒体结构与功能已受到明显破坏,文中对膨胀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探究不同施用量生物炭对不同生长期绿豆(Vigna radiata (L.) R. Wilczek)镉(Cd)吸收的阻控效果.通过盆栽试验,以Cd污染旱地土壤为基质,对其进行2.5%和5.0%(质量分数)的鸡粪生物炭添加处理,同时以无生物炭添加(0%)作为对照处理,所有处理均种植绿豆(生长周期为70 d),探讨不同施用量的生物炭对结荚期和收获期的土壤pH、土壤Cd化学形态以及绿豆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添加降低了结荚期和收获期绿豆植株中Cd的富集,且植株地上、地下部分Cd吸收对不同剂量生物炭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结荚期,不同施用量生物炭添加均显著降低绿豆植株根部Cd含量,添加2.5%生物炭对绿豆植株茎部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而添加5.0%生物炭对绿豆植株叶片Cd富集的阻控效应最强;收获期,绿豆植株地上部分(叶、茎)的Cd含量表现为添加2.5%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5.0%生物炭处理,植株地下部分(根)的Cd含量则表现为添加5.0%生物炭处理显著低于添加2.5%生物炭处理.生物炭添加改变了土壤中Cd化学形态的分布,显著降低了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在结荚期与收获期,添加5.0%生物炭的土壤其酸可提取态Cd的相对含量均最低,对同一处理不同生长期而言,添加2.5%生物炭的土壤中酸可提取态Cd占比减少的效果最显著,收获期降低幅度达26.68%.由此可见:在使用生物炭修复Cd污染土壤时,生物炭施用量、植物生长期和植物组织利用都应予以考虑.本研究结果可为农用旱地土壤污染治理与安全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3-氟甲苯为原料,通过对乙酸酐-浓硝酸和浓硝酸-浓硫酸两种不同的硝化途径以及对其硝化条件的研究,找到了一种提高产物3-氟-4-硝基甲苯选择性的硝化工艺。  相似文献   

12.
采用3种常见的萃取剂EDTA,HNO3和CaCl2,在一定的萃取条件下,对永州铅锌矿尾渣土壤进行萃取实验,并采用优化的BCR连续萃取方案对萃取前后的Pb,Zn和Cd进行金属形态分析,研究3种萃取剂对Pb,Zn和Cd的萃取效率及萃取前后的形态变化特征.结果发现,3种萃取剂的萃取效率依次为EDTA>HNO3>CaCl2;EDTA不仅能萃取酸溶解态的金属,还能萃取部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硫化物及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的金属;HNO3和CaCl2则主要对酸溶解态的金属有一定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用恒界面搅拌池研究了伯胺N_(1923)萃取盐酸、硝酸和高氯酸的动力学。从实验结果推断出萃取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是下述两步界面化学反应: RNH_(2(i)) HA(?)RNH_3A_((i)) RNH_3A_((i)) RNH_(2(o))(?)RNH_3A_((o)) RNH_(2(i)) 文中就不同酸根离子对萃取选率的影响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动物组织中痕量铬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在酸性介质中,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动物组织中痕量铬的最佳实验条件。系统的论述了消化剂的选择,消化时间控制,进样酸度以及共存元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HNO3-HClO4进行动物组织样品消化效果优于HNO3-HCl-H2O2。本文给出了动物组织的最佳消化条件及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酸改性凹凸棒土对含酚模拟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HF、HNO3、H2SO4、HCl酸化改性的凹凸棒土,用于含苯酚的模拟废水进行吸附处理研究.考察了凹凸棒土的用量、震荡时间、pH值以及不同改性剂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的凹凸棒土处理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入量0.400 g,震荡时间30 min,水样pH 14.0,对废水中苯酚的吸附能力最强;经酸改性后凹凸棒土的吸附能力较原土均有较大的提高,并且酸种类对其吸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吸附能力按HNO3>HCl>H2SO4>HF次序递减,对可能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月份刺五加中微量元素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混酸对植物标样甘蓝进行消解并用ICP-AES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确定了各元素适合的样品处理方法,采用HN03 Hcl04法消解样品,用ICP-AES法测定了不同月份、不同部位刺五加中Ca、Mg、Na、Fe、Zn、Sr、Mn的质量分数,从结果可以看出,刺五加中的微量元素质量分数不仅因植物的部位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还因采集时间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Bentley 等曾用可以与水混和的脂族醇类作为层析氨基酸的展开剂。他们发现各氨基酸的 R_f 值随醇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大而减小。Lederer 对无机阳离子会作了相似的实验,得到类似的结果。Sommer 在他最近的著作中也提起过这一问题。但 Lederer 的报告中仅用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和正戊醇等四种醇。Sommer 也没有用此戊醇更高的同系物。本文作者用十四种不同的低级脂族醇分别使各种阳离子在滤纸上展开,观测了它们的移动率。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以热压烧结合成的Ti_4AlN_3块体材料在浓和稀HCl,HNO_3以及NaOH中浸泡100 d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Ti_4AlN_3在HCl中主要表现为孔蚀和晶间腐蚀,且在浓HCl中的失重要大于稀HCl;由失重曲线可见Ti_4AlN_2在浓HNO_3中失重最大,为11.73 mg/cm~2,由腐蚀面SEM照片可见较严重的全面腐蚀和剥蚀,XRD图谱显示一部分Ti_4AlN_3由于失去Al层从而转变为在酸碱中更为稳定的TiN。在酸溶液中,Ti_4AlN_3晶体的Ti-Al,Ti-Ti和Al-Al键发生断裂,Ti,Al原子溶解在溶液中。Ti_4AlN_3在NaOH中几乎没有失重,表现出良好的耐碱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四苯基卟啉(H2TPP)的二氯甲烷溶液在盐酸、 硝酸、 氢溴酸和硫酸条件下形成聚集体的电子吸收和拉曼光谱.  结果表明, 在盐酸、 硝酸和氢溴酸条件下形成了H2TPP的J聚集体,  在硫酸条件下形成了H2TPP的H和J聚集体, 特征双峰818/834 cm-1和1 072/1 093 cm-1体现了H和J聚集体振动频率的差别.  通过分析硫酸条件下在甲苯和氯仿溶剂中分别形成聚集体的拉曼光谱可知,  双质子化H2TPP在高溶解度溶液中有利于J聚集体的形成, 而在低溶解度溶剂中有利于形成H和J聚集体.    相似文献   

20.
采用固相法合成层状化合物K0.81Li0.27Ti1.73O4,考察不同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条件对其氢离子交换反应和有机胺插层剥层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14mol/L的HNO3溶液中K0.81Li0.27Ti1.73O4均可以通过氢离子交换生成H1.08Ti1.73O4·H2O固体钛酸,若反应温度高,则产物容易转变成TiO2.合适的氢离子交换条件是:室温下浸泡4~7d,n(HNO3)∶n(KLiTiO)=10~20,c(HNO3)=1~10mol/L.在正丙胺(n-PA)和正丁胺溶液中H1.08Ti1.73O4·H2O均可以进行插层剥层反应.反应温度高和有机胺与H1.08Ti1.73O4·H2O的物质的量比过小都容易使生成物转变成TiO2相.理想的插层剥层反应条件为:120℃,反应1d,n(n-PA)∶n(HTiO)=20~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