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2 毫秒
1.
区域耕地面积数量是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武隆县退耕后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变化,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设计退耕与未退耕2种情景,对比分析武隆县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县域耕地压力指数主要受人均粮食需求量影响,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压力影响不大,调控县域耕地压力状态应基于人口、耕地和粮食系统耦合关系.对于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设计规划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退耕规模与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之一。为了描述退耕规模与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协调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并修订其相关参数,系统地探讨了退耕规模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的问题。结果显示:近15年来研究区域人口数量总体呈稳中上升趋势;耕地数量具有先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但人均耕地面积数量略有下降;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但易受到耕地面积数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对比未退耕假设,退耕还林工程较明显地影响了研究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因此,在深入推动退耕还林(草)工程过程中,应从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距阈值大小来进行调控,这对于平衡退耕还林(草)工程规模与耕地压力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晏琼  仝新平  张旭红  晏珍  蔡琪 《甘肃科技》2006,22(12):22-25
通过对平凉市近年来退耕还林和粮食生产趋势的分析,指出退耕还林不是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原因,农业从业人员、粮食播种面积及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远比退耕还林严重,并对维护粮食安全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临沧市粮食生产近年来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及道路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减幅较大。围绕实现全市“十一五”粮食播种面积26.7万hm^2,总产量75万t,年均递增1%的发展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五”粮食生产情况,分析了“十一五”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粮食生产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生态建设中退耕还林还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研究宁南山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制约因素,提出退耕还林还草必须与解决群众的长期生活问题同步进行,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步考虑,必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减少退耕还林还草的中间摩擦,使退耕还林还草和坚持生态优先真正得到落实,彻底防止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类型复杂,土壤类型众多,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十年九旱与十田九旱的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我市粮食生产必须坚持以旱作农业为主、以秋粮为主、以杂粮为主。杂粮区本来就不是粮食生产优势区,但如何保证当地农民习惯性基本食口粮食,进而达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层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方法,选择典型的生态区域,结合野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目标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发展典型范式,分析了现阶段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议,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移民对四川凉山州退耕还林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移民,尤其是通过教育移民是保障退耕还林成功的一项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必须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退耕还林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和农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问题;关键是要把退耕还林从政府决策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妥善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凉山州地处川西高山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既不适合粮食生产也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样环境条件下退耕还林应该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防护林,转移农村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根据恩施市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必要性,同时对恩施市退耕还林(草)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从经济学和生态学效应上分析了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恩施市的影响,指出目前恩施市退耕还林(草)工程存在着生态林和经济林比例失调、缺乏完善配套措施、物种单一、重治理、轻管护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过程中鼠害问题及防治现状.退耕(牧)还林(草)对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鼠害始终是困扰黄土高原植被建设的重要问题,截至2004年底,西部12个省(区)的鼠害实际发生面积已达264.3×104hm2,地处黄土高原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山西、内蒙古为最严重的省(区);环境变化、人类活动的压力、鼠类的天敌减少以及退耕还林(草)中缺少科学观念,仓促实施是鼠害发生的主要原因;鼠害对植被建设、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以及公共卫生安全影响巨大,但在治理方法上尚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本文对黄土高原鼠害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议:(1)退耕还林(草)在总体规划中应纳入包括鼠害防治在内的林、草管护措施;(2)加大防治资金投入;(3)加强科学研究;(4)健全预测预报体系.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草)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退耕还林(草)意义、目的、范围和必要性、可能性进行了论述,分析了退耕还林(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实施措施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2003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其直接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缩减、干旱、粮食的总产量下降等,导致粮食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其深层次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农民弃农从工从商,大量粮田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粮食用地,农产品生产结构不符合需求结构,导致了粮价上涨;粮食流通体制不完善也是导致粮价不稳的深层次原因;耕地的快速减少是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3.
彰武县是辽宁主要贫困地区和风沙危害的重灾区,2001年成为国家退耕还林试点县之一.2002年末,在彰武县开展风沙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工作,对风沙区退耕还林(草)地的气候因子、地表植被、土壤性质、风蚀情况等方面进行定量分析,观测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后,气候因子不断改善,植物种类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过渡,土壤理化性质变化明显,不同退耕还林模式对防风蚀均有影响,其中乔灌草模式退耕防沙效果最好.得出各模式防护效果的基本规律:乔灌草模式>乔草模式>乔木模式>经济林模式>对照区农耕地.  相似文献   

14.
为顺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四川在行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8山1水1分田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绿地植被,对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培肥地力与增加粮食产量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为人们提供量大质优的动物食品,即可增产粮食,节约粮食。退耕还林还草,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泥沙连通性是表征泥沙在地貌单元间物理级联关系的重要参数,探讨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对揭示流域内部水沙动态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水土保持效应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延河流域1990—2019年土地利用与径流输沙量等数据资料,结合连通性指数(index of connectivity, IC)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泥沙连通性时空分布的影响及与径流输沙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近30年来,延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以退耕还林还草为主,加之少量的建设用地扩张。2)1990—2019年,延河流域IC整体呈下降趋势,截至2019年降低17.85%。退耕还林还草和建设用地扩张可有效降低泥沙连通程度,且退耕还林还草具有长期生态效益。3)IC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呈现由南向北、由东向西的增加趋势。流域中部是主要退耕还林还草区和建设用地扩张区,也是泥沙连通性明显下降区;流域西北部泥沙连通性较高,且随土地利用变化降幅较小;流域南部泥沙连通性低。4)IC与输沙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适用于流域输沙预测。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理解流域泥沙输移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布局和优化土地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沙区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沙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必要性及意义,以及退地基本类型、还林还草品种选择及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林、草在沙区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及如何进行还林还草;最后提出了沙区退耕还林还草对策及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不同类型区退耕还林还草条件下的粮食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生态问题特别突出,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治理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相反,在贫困落后地区应更加重视对基本农田的建设,力争粮食自给。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分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环境外部效应及其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环境外部效应最大化的几个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平衡草地生态功能与生产功能间的关系,是有效发挥草地多功能性的基本原则之一.基于黄土丘陵区天然草地生态系统特征,延安市人工草地建设现状,延安实施退耕还林(草)20年来畜牧业产值在农林牧总产值中的占比变化,1990―2020年间延安农林草土地面积占比以及不同覆盖度等级草地构成变化等分析,提出延安市草地建设应重点围绕天然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