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马格丽特·杜拉斯以她所特有的杜拉斯式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带给读者“扑朔迷离”的感受.主要从她的创作风格阐释杜拉斯作品的“扑朔迷离”,并探寻其现象背后的疯狂意蕴.  相似文献   

2.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马格丽特·杜拉斯以她所特有的杜拉斯式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带给读者“扑朔迷离”的感受.主要从她的创作风格阐释杜拉斯作品的“扑朔迷离”,并探寻其现象背后的疯狂意蕴.  相似文献   

3.
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她神秘的创作、公正的发言和紧张而充满欲念的私人生活使自己置身于一个奇异而充满张力的世界——她自己创设的世界。神秘的创作、外面的生活和私人的生活,这三重世界彰显出作家杜拉斯人生的精彩,也是进入杜拉斯创作人生的众妙之门。  相似文献   

4.
作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往往有自己的“接受模型”,并且得依靠一定的“接受模型”来创作。关于儿童文学创作的“接受模型”、儿童文学伤口的接受对象,目前的理论研究是比较模糊,这将导致儿童文学创作陷入误区,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迷恋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但在劳拉.阿德莱尔著的《杜拉斯传》中,作者披露了这段爱情其实是一场钱与性的交易。杜拉斯之所以要造就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这与她不尽人意的童年经历、爱情观和人生价值观密不可分。而具备真实与虚幻的双重特质正是这位女性作家创作的成功逻辑。  相似文献   

6.
“女性美”是朱自清散文创作的母题。本文从作家本体出发,探究了作家的个性气质、创作心理和审美风格,较准确地索解与阐释了朱自清“女性美”创作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7.
知青作家的创作,最初与“文革”后中国文学的主流保持高度一致。随着创作的深入,不少知青作家开始从自身的经验中超脱出来,注意到了更具普遍性的人性人生,逐渐由单一的知青立场向民族文化立场和民间立场转移,创作开始走向分化和多元化。  相似文献   

8.
从杜拉斯的边缘身份和文本里的边缘角色出发论述其创作的边缘色彩——杜拉斯从边缘中来,她早期的童年/东方生活让她对主流文化有着本能的排斥,对人生的边缘体验和文化身份的边缘性直接导致了“边缘思想”,这使得杜拉斯自觉主动地在她的文本世界中关注具有边缘人身份的女性及其他的弱势群体;于是她的文学视角与立场便自然地与女性文学的立场趋于一致,自觉地呈现出了一个边缘对中心、亚文化对文化的对抗姿态。  相似文献   

9.
最能体现凌叔华小说创作意义的是她的小说集《花之诗》和《女人》,因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别于同时代作家笔下的“时代新女性”,而被称为“新闺秀”小说的代表,不管当初这个称谓是褒是贬,但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认为,凌叔华小说中的闺秀形象有深远的文化意蕴:这些女性形象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文明化育的结果,同时又是人类女性身份中生与俱来的特质与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侧重于从“七十年代生”作家所创作的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予以分析和研究,并进一步讨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中国当下社会的审美取向,由此观照“七十年代生”作家的创作得失。章从城市化、消费化和审美距离等几个方面切入,论述当下审美化同“七十年代生”作家群的交互式影响。  相似文献   

11.
萧红与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艺术个性的女作家 ,她们所创造的诗化小说和融会了现代意味的民族化小说样式 ,为新文学小说创作带来了种种新奇的美学景观。从小说的语言、色彩方面比较论述二者的创作 ,可有效揭示作家富有女性特征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田丰 《新余高专学报》2011,16(4):111-114
幽默作为舶来品,自从进入中国以来,经过自身的演化和本土化,逐渐地植入了中国文学的土壤。它在现代文学中历经了发展、鼎盛和复兴三个阶段的演变,渐渐地为中国现代作家熟悉和接受,尤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幽默更是异军突起,在文坛上刮起了一阵幽默风。众多作家的创作形成的不同幽默风格,也促进了现代文学文体风格的多样化和文学创作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赋有特色的语言是一部小说获得成功的要素,为了在创作中构筑自己的语言风格,作家们竭力从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吸取营养,在社会的不同行业和不同群体中寻找灵感,《何典》小说作者张南庄因创造性地运用方言俚语,为文学百花园又添一朵奇葩,为语言风格学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圣经》作为基督教经典对世界文化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圣经》的汉译,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化等领域的影响极其广泛。特别是从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和影响来看,汉译《圣经》既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精神资源,又是现代文学家创作灵感的聚宝盆。  相似文献   

15.
迟子建和萧红同是东北女作家,在创作风格和题材选择上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在当代语境中,迟子建无论是在女性话语、乡土话语或文本结构上都对萧红有不同程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意识形态的转型,女性意识的苏醒,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走进城市的状态,她们在城市中找到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同时,由对城市的反思走向对女性自身历史的审视,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7.
"苦聪小说"是指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非苦聪人作家用现代汉语描述苦聪人的社会变革、生活风貌及民风民俗的小说作品。它的产生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少数民族文学自身发展的扩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散文发展至二、三十年代 ,散文文体开始走向成熟 ,众多流派、作家群体的出现使散文创作走向多元化。开明书店的散文作家群的创作风格独特且富有教育功能。本文着重探讨“开明”一派散文作家的创作。首先关注其散文审美趣味和文体风格的特点 ,并对叶圣陶、朱自清、丰子恺、夏丐尊四位作家的部分作品进行了分析。其次 ,文章着眼于“开明”散文的教育作用。从题材的“日常化” ,作品独特的人格感化、道德教化和审美陶冶作用及语言的明白如话、章体结构的严谨、易于模仿等特点阐述“开明”散文教育与文学紧密结合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主要的栖息地。长久以来城市文学对城市的想象和建构一直都有悲剧化和悲情化叙述的倾向,但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在城市中寻找诗意的可能。城市中的“人”与“诗意”是城市文学想象与构建的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话题。通过对城市中的“人”与“诗意”的讨论,我们力图用一种新的创意和想象,来建构新的诗意,实现人类在城市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日中两国相近的历史文化孕育了相似的文学风格。岛崎藤村与张资平作为日中两国自然主义文学的优秀作家,二人之间既有交集与碰撞,也有模仿与学习。从他们的文学轨迹上可以看出在女性解放和女性恋爱观点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两位自然主义作家对于女性形象的不同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