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氟是机体中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在自然氟区和工业氟污染区可引起家禽慢性氟中毒。氟中毒在临诊上多见于家禽,家畜较少见。随着饲料工业的迅速发展,磷酸氢钙作为磷的给源.用量日趋增大,磷酸氢钙的需求量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周此,一些含氟高的劣质磷酸氢钙流入市场,致使家禽发生氟中毒,给养禽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付炜 《应用科学学报》2002,20(2):197-201
分析了新疆阿克苏河流域自然环境中第四纪沉积物、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等自然环境要素中氟元素的分布规律,并运用相关分析与R-型系统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率与生活饮用水中氟元素和其他水化学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氟中毒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元素与其他水化学成分的聚类分析模型.同时还揭示了该区地方性氟中毒发病率的主导病原因子以及水体中各水化学成分及其化学性质对氟中毒病因的影响机理.该项科研成果可为饮用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研究和病理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 化学元素氟(F)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适量氟参与人体正常新陈代谢,存在于牙齿、骨骼和内脏。缺氟会产生龋齿,氟过量会引起“氟中毒”,出现“氟斑牙”和“氟胃症”。氟的正常摄入量为每人每天2.5毫克,65%来自饮水,氟的吸收率达90%;35%来自食物,氟的吸收率达20%。若氟的摄入量每人每日超过4—5毫克,即可出现氟量蓄积慢性中毒。饮用水含氟量起着主要作用,国家规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波及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危害人口达一亿以上。我省病区涉及104个县、市,病员380余万,病区人口1700余万。其发病原因,百分之九十以上系由于饮水内含氟量过高所引起,因此,采用改良饮水是个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不少省采用打新井,寻找地下低氟水层,或用理化方法除氟等,此类方法虽可达到除氟目的,但由于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所以往往成井率不高,且水层变化规律不易掌握,有些水源开始供水时符合国家饮用标准,但饮用不久即出现了水氟回升现象。吉林省的调查材料:74眼井的监测结果,水氟回升者达  相似文献   

5.
<正> 一、引言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是由于长期饮用高氟水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病。我国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甘肃、天津等二十多个省市均有高氟饮水区分布。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全氟病区人口达7274万人之多;仅河南省氟斑牙患者达342.4万人,氟骨症患者达5.5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轻则引起黄斑牙痕,骨骼局部变脆,重则骨骼萎缩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氟病严重的威胁着病区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 饲料级磷酸氢钙用作家畜的辅助饲料。由于其钙磷比(1.29:1)与动物骨骼中的钙磷比(1.5- 2:1)最接近,能预防牲畜的佝偻病、软骨病、贫血症等,同时还可促使饲料易于消化,使家畜体重增加,提高产肉量、产乳量,以及家禽产蛋量.因此需求量大。进行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开发研究,对促进河南乃至全国的化工业和饲养业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传统的生产方法主要有盐酸法、磷酸一钙法等。这些方法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产量都较低。前二种方法都同时生产肥料级磷酸氢钙和饲料级磷酸氢钙,后一种方法是在生产动物胶时同时副产…  相似文献   

7.
浅表环境中的氟含量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地氟病的产生和流行与此无法分开.论文以河南省周口地区为例运用轮次分析方法对浅表环境中的氟离子富集规律进行探讨,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包气带中水分的垂直交替运动比较强烈,含氟组分和其他常量组分在垂直交替过程中参与了淋溶、吸附解吸、络合解离、离子交换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实现了氟和可溶盐在包气带中的迁移富集;(2)浅表环境中土壤是地下水氟化学场的调节器,在一定条件下不仅可吸附氟又可将吸附氟释放到地下水中,完成一个水土间的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反应、选择性氧化合成了4-氟-3-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在中压条件下,用稀硝酸选择性氧化4-氟间二甲苯,考察了硝酸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0℃下,硝酸浓度为30%、反应压力为1.0 MPa时反应2 h,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2.67%和68.02%,4-氟-3-甲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6.23%.在氟原子取代基对位的甲基比其邻位的甲基更容易被氧化,氟原子取代基对甲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是4-氟间二甲苯能选择性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利用氟离子对H_2O_2—Fe(Ⅲ)—二苯胺磺酸钠催化反应体系的抑制作用,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氟的动力学方法.在F~-含量为0~0.95μg·mL~(-1)范围内,1g(Am/Ai)(Am,Ai分别为非抑制反应和抑制反应体系的吸光度)与F~-离子浓度呈线性变化关系;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_(390)=4.25×10~5,方法灵敏度为0.019μg·mL~(-1).用本法测定了废水和自来水中的氟含量,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降低矿(温)泉水中氟含量的H-W-L法.该法可将氟含量8.4毫克/升以上降至0.55—0.65毫克/升,并能保持原矿泉水的良好特性.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类型的分子筛催化剂对邻氟甲苯硝化的区域选择性进行了研究,以高选择性、高收率合成2-氟-5-硝基甲苯.在乙酸酐存在下,以发烟硝酸为硝化剂,探讨了不同类型分子筛催化剂对邻氟甲苯硝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较强酸性的Hβ型分子筛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区域选择性.当Hβ型催化剂的用量为邻氟甲苯的25%,n(醋酸酐)∶n(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胺解和光自由基卤代反应合成2,6-二氯-4-三氟甲基苯胺.以对三氟甲基氟苯为原料,在氢氧化钠催化下与DMF发生胺解反应,胺解产物在10℃光照下与C l2发生光自由基卤代反应得标题化合物.反应选择性≥92%,两步反应总收率为78.2%,所得产物经MS,1H NMR确认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松嫩平原地氟病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方性氟中毒(简称地氟病)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其流行原因主要是特定的自然条件、地球化学背景及生活习惯等因素,使人群生活环境特别是饮水、空气或食物中的氟化物超过了允许浓度,使氟在人体内过量蓄积而引起的,地氟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本文论述了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布状况,较系统地分析了病区的地理分布及氟化物来源,探讨了地氟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通过不同茶园中茶叶的氟含量、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土壤水溶性氟含量的调查,探讨影响茶叶中氟含量的几种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茶叶氟含量随叶龄的增加而增加;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不显著,与土壤水溶性氟呈显著相关关系。此外,土壤水溶性氟与土壤理化性质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以南阳盆地和开封-周口地区为例,以实地取样和实验分析数据为基础,结合地质构造背景,从造成深层地下水高氟的根本原因出发,探讨了基于构造控制的深层高氟地下水成因,得出结论:(1)造成深层地下水高氟的根本原因是水动力条件的改变;(2)构造运动一方面使基底厚度不均,进而可能会改变深层地下水水动力条件或地下热水分布,另一方面形成的断裂可能改变深层地下水的补给源,同时也可能改变深层地下水的径流途径和速度,这些由地质构造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都可能形成深层高氟地下水;(3)断层沟通地下高氟热水并不是导致深层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替加氟和3-对甲苯磺酰基丙炔为原料,制备出替加氟炔烃化合物,继而以廉价的氢氧化铯作为催化剂,催化替加氟炔烃和二芳基二硫(硒)醚反应,高立体、区域选择性制备硫(硒)代替加氟烯烃.该方法具有环境友好,产率高,反应条件温和,立体、区域选择性高等优点,为硫(硒)代替加氟烯烃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新方法.该类硫(硒)代替加氟烯烃化合物有望成为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  相似文献   

17.
以易得的5-硝基-2-氯苯腈为原料,经水合肼还原,采用改进的Schiemann反应氟化和碱性水解得到5-氟水杨酸,总收率达55.7%.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用F—1型流动注射测氟仪测定尿氟含量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和使用试剂少等优点。测定样品含氟浓度为0.319mg/L时,回收率为98.2%,变异系数为1.6%,进样量为100μL,分析速度60次/h,线性范围0.05~10mg/L。  相似文献   

19.
以间二甲苯为原料,通过硝化反应、硝基还原、重氮化反应、选择性氧化合成了4氟3甲基苯甲酸研究了在中压条件下,用稀硝酸选择性氧化4氟间二甲苯,考察了硝酸浓度、反应压力、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110 ℃下,硝酸浓度为30%、反应压力为10 MPa时反应2 h,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267%和6802%,4氟3甲基苯甲酸的产率可达5623%在氟原子取代基对位的甲基比其邻位的甲基更容易被氧化,氟原子取代基对甲基的吸电子诱导效应和位阻效应是4氟间二甲苯能选择性氧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氟两相催化体系(FBC)是一种新型均相催化剂固定化(多相化)和相分离技术。氟两相催化体系在较高温度时可以互溶成单一相从而为化学反应提供优良的均相反应条件,降低温度体系又可恢复为两相,只需经过简单的相分再即可实现反应产物的分离、提纯和催化剂的再生。独特且对环境友好的性能使氟两相体系在诸多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介绍了氟两相催化体系的概念、特性,并对其在催化反应、有机合成、产物分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其应用前景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