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在十六世纪末,英国哲人培根便指出:“谚语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在近代,语言学家则把谚语喻为“民族之明镜”,“语言活化石”。随着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发展,谚语这一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愈来愈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美国著名学者何夫曼(R.R.Hoffman)曾于1984年评述说,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英谚“业已成为语言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乃至其它众多学科的共有论题”。我们似乎可以预见,英谚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英谚学(English proverbology)的时代即将来临。在我国(当然包括台湾省),英谚研究尽管还处于幼年时期,但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即对英谚的定义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一定道理的“套话”。《书经·无逸》中说:“俚语日谚”。《礼记·大学》中也说:“谚,俗语也。”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世常言也。”这就是说,“谚”是经过普遍流传、约定俗成,又有比较固定格式的一种言语。 我们今天研究的谚语,古代称之为“谚”。  相似文献   

3.
彭乐 《科技资讯》2008,(32):220-220
谚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借助一些典型的例子,从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文化侧面入手,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了英语谚语和汉语谚语之间存在的差异。英汉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不同译法。本文讨论了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谚语语料的主要来源可分为两大类三个方面,这两大类是指俗谚和雅谚,三个方面是指俗谚主要是来自民间口语的谚语,而雅谚主要包括来自佳作典籍和宗教文献等方面的谚语,还有源于赌场的谚语文化和源于战场的谚语文化。  相似文献   

5.
同汉语谚语一样 ,法语谚语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因此 ,在法语里 ,许多谚语都可以在汉语中找到相同或相似的谚语 (或成语 ) ,本文通过大量的法谚汉译的例子 ,分析和阐述了中法文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谚语,就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现成俗语。或者说,谚语就是俗语里一种义含深刻道理的“套话”。《礼记·大学》中说:“谚,俗语也”。《尚书》中称“喭”(按:喭即谚)为“俚语”。可见,就一般而论,“谚”就是一种现成的含理俗话。《说文解字》释“谚”为“传言也”。《广雅·释诂》说,“谚,传也。”《太平御览》载:“传言也,俗言曰谚。”唐代玄应《一切经音义》训为:“谚,传言也。谓传  相似文献   

7.
英语谚语是富于色彩的语文形式,具有生动形象,通俗精练、生动活泼、在翻译过程中,应灵活地运用直译、意译、直译兼意译、套用汉谚时等翻译等多种方法,注意通俗易懂,保持原有风格,体现语言特色,切勿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8.
李真慧 《科技资讯》2011,(25):200-201
谚语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东西方都流传着很多有关动物类的谚语。由于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东西方人民用不同的动物传递同一种道理。英谚的汉译已成系统,有严格的标准和具体的方法,西方谚语因而得以大量的传到东方。出于兴趣爱好,本文从基本的翻译着手,搜集了部分动物类谚语为例,斗胆分析了英谚的汉译体系。  相似文献   

9.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0.
由于谚语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此,如何忠实地翻译谚语,忠实地把一种文化在另一种文化中再现出来,就成了每一个译者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来阐述英谚汉译中的一些对策及相关理由。  相似文献   

11.
茶谚是伴随着茶产业发展而派生出的一类典型的茶文化现象。三峡茶谚语积淀了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的茶文化内涵,其内容包括茶与环境、茶与技术以及茶与生活等,其特征表现为具有综合性、群众性、传承性和教育性,三峡茶谚的整理分析,有利于丰富和发展茶文化、推动茶文化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12.
从语言系统到话语篇章,词语要经历从词位到词位变体这一过程,其间有来自不同方面和不同层面的制约因素。对这种因素的了解与掌握,是自由合理地运用词语的基本条件,有利于词语的选炼与解读。从词位与词位变体关系角度,可以较好地解释词语规范标准的合适程度。  相似文献   

13.
据统计,出现在《官场现形记》中四到十八字不等的谚语共计90余条,运用次数多达150余次。其中或分布于叙述语言,或分布于人物对话,甚至于章回的题目。该书用谚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继《金瓶梅》《红楼梦》等优秀小说之后的又一高峰。更为可贵的是,《官场现形记》中的谚语并不只是作为几个生动的词语,它以自身特有的形式有机地融入作品,极具表现力。也正是它的创造性作用、反复运用使得作品主旨揭示更加凸现,人物性格刻画得更加鲜明。  相似文献   

14.
赵歆 《科技信息》2010,(33):I0221-I0221,I0248
法谚——“法律是远离激情的理性”出自亚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学》,为后世法律学人经常之引用;本文对该法谚的出处、含义、提出背景进行了剖析.同时类比与其近似的法律谚语,并分析其当代含义。  相似文献   

15.
从谚语本身的修辞特点和谚语的修辞作用两方面对比了汉英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一方面重点对比谚语中设格的巧妙运用 ,从语言描绘手段辞格和语言表现手段辞格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二方面从谚语形式的形象理据和同义熟语的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16.
谚语是人类生活经验的累积,为各国语言的精华。中英两国人民有许多共同的生活经验和共同感受,所以两种化也有不少重合处,趴有相似的生活体会、相似的世界观和相似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中英谚事也体现出很在差异,造成化上的隔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一些英语中的变体,但主要目的却不是分析它的形成、发展和分类,而是探究语言变体在翻译中的得体表现.因此,文中举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变体的特性,变体标志,怎样分析上下文中的隐含意义,以及怎样在翻译中表现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新加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低位变体,与普遍通行的高位变体有着明显的区别。它在当地社会中具有团结民族,分隔外来人口,分隔上层社会的作用。语言教学中应适当注意加强学生对低位语言变体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谚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富有色彩的语言形式,它同文学作品、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一般具有形象生动,喻义明显,富于哲理的语言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谚语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日本谚语同中国谚语一样,既有脱胎于文学作品的,也有传承于民间口语的。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谚语中有不少是汉语谚语的复制品,但是大量的还是日本民族本身特有的谚语。日本谚语具有大和民族的特色,体现着大和民族对客观世界的独特感受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文化要素的传达方面对日本谚语的翻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