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决定性和非决定性之争议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尽管存在人对客观物质运动非确定性描述,但客观物质世界中并洋存在本质上非定性的运动事件。人类能够对客观物质的运动规律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是客观物质运动存在因果决定性的体现,量子力学和混沌学中所表现出的“非决定性”是人所描述对象对初始条件或环境敏感所致,并非在客观自然本身具体的运行存在毫无因果性和决定性可言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经济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控制污水中氮和磷的排放,对于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常规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出从不同类型污水中去除氮和磷的生物膜与活性污泥结合工艺、亚硝酸型脱氮技术、新型膜生物反应器和立体循环一体化氧化沟等。这些技术和工艺发挥了不同微生物苗群的优势,使其分别处于各自最佳状态,可提高处理效率、简化操作、降低处理费用。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了无人机的本质与内涵,系统阐述了无人机自主与智能控制的内涵与本质以及二者的关系,提出了无人机自主控制的设计理念和工程实施要素,合理规划了自主智能控制的等级,提出了无人机自主智能控制实现的工程方法与方案,构建了自主智能控制系统工程实现的架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讲座了在分子水平进行的模仿生物大分子生物功能的研究现状,研究技术,及其在基础研究和生物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2019年,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生物科技领域战略布局,尤其是在生物经济方面提出国家级规划与路线图,在项目部署方面重视前沿颠覆性技术。本文首先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欧盟、英国等国家和地区发布的生物经济战略、实施路线图和相关的项目部署。随后对全球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进展进行总结,重点关注研发现状和生物技术与其他技术之间交叉融合的大趋势。研究发现,全球生物科技发展呈现以下五点趋势: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严峻;生物资源挖掘利用更加深入;新兴技术与工具的快速发展推动生物科学与技术向纵深发展;人类修饰生命创造生命的能力不断提升促进工程生物学应用的不断扩展;全球科技交叉融合日益凸显。最后,基于政策和研发趋势,本文提出了制定国家生物经济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学科布局、支持核心技术研发、制定和完善产业扶持政策等建议,以促进我国生物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作为生物标志物在环境监测中应用广泛。本文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前人的经验,对某些现存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应特别强调处理好生物资源的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本文好生物资源的定义、范围及特点和历史发展程序,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对云南生物资源利用正、负方面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对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物在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下, 进化出与自身生长和生存环境高度适应的功能特性. 生物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部分的协同作用或不同因素的耦合作用有效地实现生物的各种功能, 充分展现其对生境的最佳适应性. 本文从仿生学角度, 分析了生物耦合功能、特性及其类别, 初步揭示了生物耦合功能实现的机制与模式, 最后, 展望了生物耦合功能仿生实现的工程技术前景  相似文献   

9.
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热解产生的一种多孔富炭物质,由于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理化性质,生物炭对水土环境介质中的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本文说明了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中农药吸附-解吸行为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由于自身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较大等性质,以及高度芳香化结构使其能够强烈的吸附土壤中残留的农药污染物;并且使解吸滞后现象增强,减少农药的解吸量。另外,生物炭的施用减弱了土壤中农药的生物有效性及药效。同时,总结了目前在生物炭对在农药迁移机理的影响与其在农药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需要解决的主要科学问题。最后,对生物炭在农药污染控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交叉学科研究推动了生物无机化学学科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为七部分,第一部分对生物无机化学学科发展进行历史回顾;第二部分从回顾史实中用实例表明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始终瞄准金属离子和生物配体控制生命过程中的化学问题;第三部分是介绍当今国际上研究核酸领域的争论焦点;第四部分是报导我们设计和合成了作为人工核酸酶的一系列新的配体以及许多不同金属的功能配合物;第五部分是讨论用动力学、热力学和DFT计算方法研究配合物和DNA相互作用的键合机制以及十多种影响因素;第六部分进一步报导配合物的生物功能和它们的应用探索,最后一部分提出在核酸领域的某些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我们进一步提出了配合物的结构与DNA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们的生物功能之间的规律性。通过配合物的结构改变去调控和改变配合物对DNA键合性质和生物功能。  相似文献   

11.
生物信息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本文阐述了生物信息学产生的背景,生物学数据库,生物信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生物信息学关系密切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生物信息学产业等内容,展望了其未来并提出了若干在我国发展生物信息学的建议。着重指出,理解大量生物学数据所包括的生物学意义已成为后基因组时代极其重要的课题。生物信息学的作用将日益重要。有理由认为,今日生物学数据的巨大积累将导致重大生物学规律的发现。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在国内、外基本上都处在起步阶段。因此,这是我国生物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一个百年一遇的极好机会。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与中国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可分为四个,即原始,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第一个阶段又分为四个时期,即起步期,发展期,成就期和过渡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移过程是第一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移过程是第二次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阐述我国垄断现状。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经济垄断和行政垄断,其中行政垄断表现得尤为普遍和突出,并且已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其次从垄断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讨论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由于垄断结构的大企业更易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交易费用和提高技术效率,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所以我国反垄断立法的指向不应是垄断结构,更不应是垄断结构下的大企业,而应是限制竞争和不正当竞争的垄断行为。对于行政垄断,应针对不同表现形式具体对待,最后还提到在制定反垄断法时应同步配套地制定反垄断适用除外立法。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 was studied in lymphocyte and fibroblast cultures. Alcohol caused no disturbance under normal conditions but an acetaldehyde level above 40 M inhibited cell multiplication and elevated SCE considerably. A high acetaldehyde level is thought to elicit the fetal alcohol syndrome, a view supported by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积极探索适合于基础研究发展的模式,几组统计数字各基础科学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情况可以表明改革所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政府在发展风险投资中的职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业与风险投资的发展日益显重要,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介绍了世界各国政府为发展风险投资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国情提出我国政府在发展风投资中的职能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研究全球化发展评价>中,我们分析了科学研究全球化的背景特点和我国的发展态势,本文将重点分析在科学研究全球化大趋势下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与对策:(1)指导思想;(2)战略目标;(3)战略构想;(4)建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制约中国国民经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水资源问题.我国北方水荒严重,黄河中游(甘肃、宁夏、内蒙、陕西、山西)与黄河下游(山东、河南、河北)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工业化和城镇化对淡水的需求愈来愈大,黄河流域75万km2的土地,保持和发展绿洲经济已面临水资源不足的威胁.而横亘我国北方的条带状沙漠由于几乎没有水资源,不仅环境无法改造,反而以每年新增2000多km2的速度,在不断扩大沙漠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学制的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学制,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一路上节节有关卡,示学之路崎岖坎坷,应予改革,具体有以下做法;1.打通我国目前学制,改单轨制为多轨制,实现条条大路通大学;2.增加高考次数;3.允许各高校单独命题招生;4.鼓励高校招收一些有一技之长的低分学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