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论述国内外人工鱼礁的建设现状、鱼礁类型和礁体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人工鱼礁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强人工鱼礁的基础研究,开展人工鱼礁材料的比较研究,完善人工鱼礁的选址方法,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人工鱼礁建设模式,健全人工鱼礁管理法规,开展人工鱼礁增殖效果的监测及评估提出了对策性研究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2006年对象山、台州、洞头、朱家尖、嵊泗等地进行了人工鱼礁建设状况及效果的调查。通过对浙江省各地人工鱼礁建设地走访所获得资料的分析,概述了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的现状,指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角度及浙江省自然海域的特点,就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我省的人工鱼礁建设,开发利用海洋,实现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3年夏季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初选点的本底调查结果,对15个人工鱼礁拟建区的底质状况进行了分析,引用了较适合于人工鱼礁承载力计算的TERZAGHI公式对15个初选点的底质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提出了船形人工鱼礁最大压载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港台信息     
铺设人工鱼礁提高鱼产量的研究 港海的污染,大型基建的卸泥和挖沙工程,以及捕捞过度,均影响鱼产量。据国外经验,采用铺设人工鱼礁是恢复海洋生态的一项有效方法。人工鱼礁的作用与天然鱼礁作用一样,为近岸鱼类提供栖息地方,并作为产卵和繁殖之所。部分例证显示,采用人工鱼礁能使鱼产量提高5成。  相似文献   

5.
以金属为骨架、水泥为主体的人工鱼礁(ARs)作为近海商业养殖和生态恢复的新方式,为海洋高等生物及微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是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在生态系统健康和珍稀动物保护上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多集中于人工鱼礁材料结构以及经济鱼类数量的变化,而忽视了微生物在人工鱼礁生物膜中的作用,同时近海频繁的渔业活动和船舶往来...  相似文献   

6.
有关人工鱼礁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人工鱼礁就是在海洋植树造林“建造海底森林”,目的是将广东沿海建设成富饶的海洋牧场。根据省人大议案,广东从2002年起,用10年时间,在广东沿岸约3600万亩幼鱼幼虾繁育区里,将建设12个人工鱼礁区,共100座人工鱼礁。其中,广东省政府出资兴建26座“生态公益型”(即全封闭,禁止开发利用)和4座“准生态公益型”(即半封闭,限制性地开发利用)人工鱼礁;  相似文献   

7.
人工鱼礁建设是水生生物资源增殖养护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重要手段.该文以莆田市首个人工鱼礁建设为例,分析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莱芜人工鱼礁礁区的管理,保护和改善礁区海洋生态环境,恢复和增殖渔业资源,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广东省人工鱼礁管理规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9.
浙江沿岸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生态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3年7~9月在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开展的本底调查所获的大型底栖生物等资料,对各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比较研究.调查共鉴定176种大型底栖生物,主要为沿岸广温广布种,其中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总种数的90%以上,构成了浙江沿岸人工鱼礁拟投海域底栖生物的主要类群.各拟投海域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布不均匀,最高生物量和栖息密度分别为57.23 g/m2和872.5个/m2,最低仅0.23 g/m2和35个/m2.大部分拟投海域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都较高,表明其群落结构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0.
人工鱼礁(Artificial reefs,ARs)是一种有效的鱼类诱集设施和重要的渔业管理工具.本研究以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SCIE)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人工鱼礁研究文献的年代、主要作者关键词、研究内容以及发文国家主要建设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中上层人工生境建设是我国南方海洋牧场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单锚系泊的中上层浮鱼礁为研究对象,探讨保证结构安全和聚鱼效果的最优锚泊方式.首先基于波浪水槽中浮鱼礁物理模型试验验证了现有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而后针对浮鱼礁单锚系泊方式,详述了数值模型中单锚系泊方式的处理方法和出水条件的判别方法,重点探讨了浮鱼礁浮架底部中心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有效地利用污泥以及促进人工鱼礁的发展,以污泥、水泥、贝壳粉为原料按照不同的水灰比和贝壳粉含量制作了人工鱼礁礁块并对其进行抗压强度、营养盐析出以及浸泡海水液pH的测试,同时用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对礁块水化产物进行微观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0.5~0.6、贝壳粉含量为0.2~0.6的范围内,水灰比越低或贝壳粉含量越高均能使礁块的强度更高;礁块掺加污泥后可以不断析出NH~+_4和PO~(3-)_4且析出规律均为线性,但当材料比例改变时这种线性之间也会有差异;强度越高的礁块其浸泡海水液的pH越接近普通海水,亲水性越好;礁块水化生成钙矾石和C-S-H凝胶等是礁块强度的重要保障。该研究可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人工鱼礁材料的新型开发提供思路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流速和光色对人工鱼礁诱集条石鲷效果的影响,在多功能鱼类群体行为水池中设置多边棱柱镂空式鱼礁模型,观察不同流速和光色环境因子下条石鲷的聚集分布情况。结果显示:条石鲷在鱼礁区的平均聚集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加:高流速组低流速组对照组,礁区外的平均聚集率变化规律不明显;不同光色组下条石鲷在鱼礁区的平均聚集率均低于自然光对照组:对照组红光组绿光组蓝光组,其中自然光对照组礁区诱鱼效果最好,蓝光组最差。条石鲷在本试验中表现出一定的负趋光效应。  相似文献   

14.
大掺量冶金渣制备高强度人工鱼礁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用作制备高强度人工鱼礁的钢渣--矿渣--熟料--石膏体系胶凝材料的强度.净浆正交试验表明:钢渣∶矿渣的复合比为5∶3,并与10%的水泥熟料和10%的脱硫石膏复合的胶凝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以优化后的胶凝材料代替水泥,并以热闷法稳定化的钢渣颗粒为骨料,可以制备出抗压强度达到50 MPa以上的人工鱼礁混凝土.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净浆的水化过程,发现体系在早期水化主要生成AFt相和C--S--H凝胶,在后期钢渣和矿渣的火山灰活性反应对强度的增长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CFD(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模拟了布设间距对组合方型人工鱼礁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礁和三礁体在不同布设情况下对礁后的背部涡流场影响较大,当组合礁体纵向布设间距为1倍礁长时,方型鱼礁的涡量发育完全,且涡量的分布结构较为稳定,但当布设间距增至2倍礁长时,涡量大小及分布范围明显减小,且随着布设间距的增大,组合礁体的...  相似文献   

16.
《今日科技》2013,(11):13-13
浙江海洋学院承担的“浅海典型渔业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与俄罗斯国立湖河研究所、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海洋生物研究所合作,开展了天然岛礁区保护、人工鱼礁群建设、人工海藻场建设、鱼-贝-藻多元生态海洋牧场等重要渔业资源养护工程技术开发与示范,集成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区域生态调控技术,为重要渔为资源养护与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棉花遥感识别的最佳时相选择和地面模式的建立方法与结果。结果表明,对试验区和与试验区作物种类及其物候期类似的地区,选用六月底或七月上旬的陆地卫星 TM 资料,是可以监测棉花的。同时,农作物的农学参量与光谱反射率间的相关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较常规方法快速和经济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该文描述的菊石采自川西北龙门山地区的马鞍塘上三叠统马鞍塘组、黄莲桥剖面上三叠统汉旺组及汉旺青岩沟剖面的汉旺组。文中描述的菊石有4属7种,其中新种5个,它们是Protrachyceras acanthus sp.nov.,Protrachyceras deprati (Mansuy),protrachyceras aberrans sp. nov.,Pro-trachyceras tongkouensis sp.nov.,Trachyceras acanthus sp.nov.,Anatomites tongkouensis sp.nov.,Discotropites plinii (Mojs.)。  相似文献   

19.
为全面了解河北自贸试验区企业总体情况,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河北自贸区企业进行了综合调研。从调研情况看,河北自贸试验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和较好的产业政策成功吸引了投资者,投资者对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满意度较高。但是河北自贸试验区建设中还存在投资主体不足、项目审批手续问题繁琐和融资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精准招商、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快速高频次评估区域草畜平衡状况,对于区域草地保护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GPU平台上结合多源遥感数据,构建了一种草畜平衡快速评估方法,对海北州祁连试验区和海晏试验区2017-2019年6-9月的月度草畜平衡进行了动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牧草产量空间分布上,两试验区的分布范围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现逐步减少的趋势;通过对月度单位面积产草量分析发现,两试验区单位面积产草量均在8月达到峰值,在9月开始下降;针对草畜平衡的分析,在2017-2019年间,祁连试验区每月均处于极度超载的情况,仅在每年8月份超载情况有所缓解;相比于祁连试验区,海晏试验区除在每年6月有少量超载情况外,7、8月基本能达到草畜平衡状态,在9月会出现载畜不足的现象。而对于草畜平衡快速估测效率而言,相比于随机森林和CatBoost-CPU模型,基于CatBoost-GPU模型可以更加快速的估测大区域范围内的产草量。本研究可为当地有关部门及时调整放牧和补饲策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