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杨珂玲  陈跃清  郑稻根 《科技信息》2009,(24):262-262,256
今年第一个影响漳州市的早台风“莲花”于6月21日登陆福建省晋江,造成我市南部沿海特大暴雨降水过程。本文针对此次台风影响特点,从物理量分析,卫星云图和雷达资料等方面对特大暴雨产生机制做全面剖析,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登陆台风与暴雨洪水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1950年~2009年在福建登陆的85次台风的年际年内分布、路径和登陆点及迁移规律,台风强度与闽东暴雨中心雨量、洪峰水位关系。结果表明:福建沿海登陆台风以7~9月份为最多;台风穿过台湾岛登陆福建的频率最高,致闽东常降强暴雨,且洪水大;前后两次台风登陆点以跨区迁移为主;闽东暴雨中心雨量与台风强度关系不密切,赛江、霍童溪洪峰水位与暴雨中心雨量关系分别呈高度、中度相关。该成果可为福建闽东防台抗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0209号台风在华北地区造成的降水分布及其环流形势、物理量场等因素.结果表明台风减弱低压以及台风所带来的暖湿空气是此次暴雨产生的主要原因,台风所带来的水汽为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水汽条件,持续的上升运动以及不稳定能量则提供了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温州市CINRAD-SA雷达站因其较好的地理位置,详细探测了在有效观测范围内云娜台风发展、演变、近海加强加速、登陆及西行衰亡的全部过程。利用其获取的强度场与速度场资料,结合台风定位资料及自动站雨量资料,分析了台风加强及特大暴雨时段的多普勒雷达强度场、速度场特征,发现多普勒雷达能捕捉到远距离台风的加强信息。这次台风造成了浙江省多场暴雨过程,多普勒速度场资料揭示了在台风这一暖心低压的背景下,高空西南急流的脉动、高空辐散的加强、台风北侧弱冷空气的触发与特大暴雨的良好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淮河流域特大暴雨多由台风造成.7503号台风造成的林庄、上蔡暴雨,6007号台风造成的潮桥暴雨,不但雨量特大而且分别降落在流域西部山区、中部丘陵平原区和东部滨海区,为暴雨移置提供了便利.用暴雨移置法编制的淮河流域24小时点PMP等值线图,以西部山区最大(1300毫米),南部大别山区和东部滨海区次之(1200、1100毫米),中部丘陵平原区最小(900毫米),与实测暴雨分布及全国PMP等值线图一致.流域及其周围的历史特大暴雨是推求可能最大暴雨的最重要依据,暴雨移置是简捷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运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MM5模式结合Q矢量计算NCEP资料、天气实况及卫星云图等非常规资料,对1999年9月4日凌晨在远离9909号热带风暴中心的浙江省温州市引发的特大暴雨进行了探讨。发现秋季在厦门以南至广东东部登陆的台风,在浙中南沿海形成台风倒槽,该倒槽内的暖湿切变线的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esoscale Convective Complex,MCC)是引起特大暴雨的重要条件。从计算得出的Q矢量散度分布看,本次特大暴雨降水发生时间和量级与该时段内温州经历的强Q矢量散度梯度发展有密切联系。同时,温州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海岸线及境内雁荡山脉有利地形的抬升作用,对本次热带风暴倒槽降水中局地特大暴雨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非常规天气资料对2005年以近年来罕见的路径影响山东的登陆北上类台风"麦莎"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台风麦莎造成山东降水有远距离降水和直接影响时造成的降水;台风麦莎在500 hPa趋暖效应明显;历史研究成果对正确预报麦莎台风天气非常重要;副高变化是麦莎台风登陆后出现复杂蛇形路径的重要原因;日本数值预报对预报台风路径有很大帮助;没有西风带系统配合台风麦莎造成山东暴雨强度不强.个例的总结对预报非常重要,总结个例是提高预报水平、正确预报天气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使用常规天气图、边界层温度平流、物理量场、卫星云图、中尺度自动站及景德镇地形等资料,对冷空气与地形在台风"海葵"景德镇特大暴雨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冷空气从台风西侧边界层侵入,以景德镇为中心,东部与东北部增温,西部、西南、西北部降温,自东北向西南温度差异增大,降水在冷空气的作用下,向南部移动,强度明显增强;2)受北方弱冷空气侵入的影响,各物理量强中心明显南移,并出现了高层辐散,上升气流明显增强,气流斜升、能量锋区增强等有利于中小尺度系统发展的特征,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动力与热力条件;3)云图上,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西侧,高层辐散诱发了中小尺度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4)景德镇市向西与西南开口的地形,在北面有西北偏西气流,南面有强盛西南气流时,受地形辐合、抬升影响,对暴雨的产生有明显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从较长时间上探讨长江三角洲地区台风灾害的发生情况,基于灾害影响县次,对1644—1949年长江三角洲地区重大台风灾害年进行排序.结果表明:1696年台风灾害影响范围为38县次,在300a中仅此一年;1724年和1781年的台风灾害属100~300a一遇;50~100a一遇的台风灾害分别发生在1732年、1747年和1877年.1696年和1732年的受灾区域大都分布在长江口附近,1724年、1747年和1781年分布在长江口和杭州湾附近,而1877年主要集中在长江南部和杭州湾北部地区.1696年的两次台风均是由上海附近登陆,第1次的暴雨和风暴潮及第2次的风暴潮都造成洪涝灾害;1724年台风登陆地点位于上海奉贤附近,暴雨和风暴潮同时成灾;1781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嘉善县附近,主要为风暴潮致灾;1732年台风登陆地点为长江口南上海地区,台风暴雨和风暴潮同时造成洪涝灾害;174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宝山、崇明附近,主要是台风带来的风暴潮致灾;1877年台风登陆地点为太仓、宝山、嘉定县附近,主要是大风及暴雨致灾.  相似文献   

10.
利用常规天气实况与气象数值模式资料,对201818号台风"温比亚"和201814号台风"摩谒"的天气形势、物理量及数值模式预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台风登陆后,在200 hPa风场与副热带高压西侧气流共同引导下",温比亚"深入河南中部,并在河南滞留近40 h,造成河南大暴雨和局部特大暴雨";摩谒"在安徽折向,中心经河南商丘进入山东,仅对河南商丘造成部分暴雨和局部大暴雨;200 hPa风场风向的转变与台风低压折向时间有较好的对应,200 hPa风场风力减弱,与台风移速减缓对应;"温比亚"过程湿层明显较"摩谒"深厚,低层水汽通量是"摩谒"过程的2倍";温比亚"过程以持续稳定性降水为主,充沛的水汽由东风、东南风和南风急流持续向雨区输送";摩谒"过程降水主要为不稳定性降水,并仅有一条东南风急流水汽输送通道";温比亚"过程大气可降水量达到78 mm,极端降水特征明显;数值模式预报检验中,EC、T639模式对"温比亚"在河南长时间滞留都做出较好的预报,其降水预报与实况较为接近";摩谒"过程中,EC与T639模式路径预测较实况明显偏西,系统偏强,指导性较差;日本数值模式对两次台风路径预测都较实况略偏东,但相对稳定,台风中心风力与降雨强度都偏弱,在未来参考时可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福建地形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利用地面降水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分析鹫峰山脉对201710“海棠”台风暴雨的影响。对比分析控制试验和实况得出,WRF模式虽然对降雨落区有偏差,但大体能较好地模拟出此次降雨过程量级和形态分布特征,模拟出因为鹫峰山脉的存在导致福建北部沿海和内陆降雨的差别;将鹫峰山脉位势高度降低0.3倍和升高2倍作为敏感试验,对比敏感试验和控制试验可以看出,鹫峰山脉对台风的路径和强度有很大影响,位势高度降低0.3倍后,鹫峰山脉西侧的降雨较控制试验多,山脉东侧的降雨较控制试验少;位势高度升高2倍后,鹫峰山脉西侧的降雨较控制试验少。由此可见,地形强迫抬升导致鹫峰山脉东侧降雨增强,地形阻挡作用使得鹫峰山脉西侧受台风暴雨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12.
通过比较分析两次台风对宁海凫溪流域所造成的暴雨洪水影响,找出山溪性河流洪水受流域内暴雨影响特点,为该流域的防汛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使用2002-2013年江西19场台风暴雨资料,针对台风暴雨的特点和分析阈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造成江西暴雨的台风,平均每年有1.6个,主要发生在7-9月,以中路居多,大部分伴有螺旋雨带,且降水的分布、路径与副热带高压有关。2)台风暴雨的强度与冷空气、高空低槽等影响没有固定的关系,但极端强降水的产生往往与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有关。3)台风大到暴雨或以上降水的云顶亮温阈值为-60°,雷达回波强度30 d BZ,回波顶高6 km,K指数为38.3℃,si指数为-0.3℃,对流有效位能(cape)为912.1 J/kg。4)台风暴雨的风垂直切变最强集中在1 000~925 h Pa之间,925 h Pa以上,风垂直切变强度明显减弱。5)在降水发生前PWV值缓慢递增,发生在5-6月的台风强降水PWV阈值为60 mm,7-8月份为65 mm。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台风灾害链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台风灾害资料,建立台风灾害灾情数据集,在分析福建省台风灾害成灾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构建福建省台风灾害链模式,建立历史台风灾害链判别依据,获得历史台风灾害链空间分布图,结合各县市距离海岸线的距离和台风移动路径,分析其空间特征.结果表明:福建省以台风-暴雨灾害链分布最广泛,全省的每个县市都有出现,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并形成南北两个高密度区域;台风-大风灾害链的分布也较广泛,但以闽中山脉以东的沿海地区更为集中;台风-风暴潮灾害链主要分布于东部临海的县市.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灾害链影响特点各异,登陆广东类台风主要给闽西南地区带来狂风和暴雨影响;北部登陆类、穿台入闽类和直接登陆类台风均会给福建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灾害,但影响区域不同.  相似文献   

15.
85年9号台风与辽宁特大暴雨的卫星云图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从GMS卫星云图出发,结合常规天气资料对9号台风影响辽宁暴雨的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中低纬度系统的相互作用,9号台风在辽宁造成的特大暴雨过程远比单一台风的降水剧烈复杂的多。还进一步研究了暴雨的主要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带以及海上半热带气旋的生成机制及其特殊结构,并讨论了其对预报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登陆台风Khanun为研究对象,利用MM5模式对其登陆浙江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模拟结果和实况的对比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和降水的模拟是成功的,在台风移向移速、暴雨强度和落区上与实况十分吻合,但在台风强度模拟上则较实况偏小.在控制试验比较成功的基础上,本文还设计了3个敏感性试验,分析了浙江地形对台风路径、强度和降水的影响及其机理,它们分别为地形加倍、减半和无地形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浙江地形对台风Khanun移动路径没有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浙江地形高度较低和环境场强引导气流有关.在降水强度上,浙江地形对暴雨的增幅作用十分显著,由地形强迫产生的降水和地形走向相一致.迎风坡由于地形动力抬升作用有利于上升运动加强,使得对流发展旺盛,降雨量增加,背风坡降雨量减少,浙江中北部沿海地区由于地形强迫产生了与台风环流同位向的扰动使得台风环流明显增强,形成暴雨中心.有无地形影响下的螺旋度对比显示,暴雨增幅区与低层正螺旋度差值区和高层负螺旋度差值区相对应,螺旋度差这种高低层耦合是触发和维持台风暴雨的动力机制,有利于台风螺旋结构的维持和强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统计华南登陆台风暴雨的基础上,着重对8107号台风登陆后的强度变化及其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结果表明,华南登陆台风及其降水的强度变化主要取决于水汽输送条件的变化,Q_1、Q_2的变化则表明,积云对流及其潜热加热的反馈作用是登陆台风及其暴雨维持和加强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常规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卫星云图和多勒雷达资料,对2009年7月19-20日我市出现的大部地区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深入分析,更好地研判台风的活动和演变对梧州产生强降水天气的影响,为今后台风暴雨预报积累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赵章品 《科技资讯》2007,(17):31-31
2004年第14号台风(云娜)于8月12日晚8时30分在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登陆(与乐清市接壤)后,乐清市普降特大暴雨,损失惨重.在乐清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水利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迅速投入抗击台风与灾后重建工作中去,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大部分修复水毁工程恢复生产,受到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作为亲历抗台抢险第一线的工作者,回顾0414号台风(云娜)登陆的前前后后,将留给我们是很多很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福建台风灾害链分析——以2005年"龙王"台风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灾害系统理论,结合台风的风情、雨情、水情和潮情等特点,构建了福建台风大风、台风暴雨洪涝和台风风暴潮3个串发、并发性灾害链模式.对2005年"龙王"台风的分析表明:登陆台风受山脉抬升和北方弱冷空气双重影响再次强降水,地势西高东低且地表破碎、海岸曲折且山地性河流发育等是灾害链发生、发展的主要原因,灾情随灾害链过程放大,受承灾体脆弱性累积加重.提出沿海区防御大风和风暴潮、河流下游防御洪涝、山区防御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等区域模式,为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