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通过分析和比较AGS,SPS和RHIC三个能区中的万介子和质子的快度分布特性,研究高能重离子碰撞中多强子产生的核阻止和集体流特性.我们发现:在AGS和SPS能区,核阻止特性(用平均快度损失(δy)表示)随射弹快度log(yp)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关系,但是到达更高的能区RHIC能区,不再满足相同的线性变化关系,平均快度损失(δy)随能量变化呈饱和趋势;对于万介子分布,在AGS和SPS能区π介子在纵向表现为均匀分布特征,且纵向流速度随质心系能量√s呈对数线性增长关系,但是非均匀集体流理论不能解释RHIC能区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对论纵向非均匀集体流模型,讨论较大的碰撞系统(Au-Au和Pb-Pb作用)分别在AGS、SPS和RHIC能区的重子纵向集体流分布特征.发现:能量越高,纵向流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越强,即在最新的RHIC能区所产生的粒子系统具有很强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表现为很强的核透明性.这一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了解最新的RHIC能区的粒子分布特征,还可以帮助分析集体流分布特征随碰撞能量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3.
利用相对论纵向非均匀集体膨胀流模型讨论RHIC能区的π介子分布,发现用此模型无法拟合π介子分布.作为改进,分别引入射弹和靶碎裂区的发射源,将π介子分布看成为射弹发射源、靶发射源和中心集体流3者贡献之和,以此理论得到的π介子分布与实验结果能较好地符合.  相似文献   

4.
从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的非均匀集体流理论出发,分别讨论AGS、SPS和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特征.与以前计算净质子分布不同的是,考虑了在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重子数守恒,通过重子数守恒限制,可以对RHIC能区的净质子分布在远离中心区的快度分布进行预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量子分子动力学输运模型(LQMD)研究了中能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产生机制,包括多重性时间演化、快度分布、横向动量分布、集体流等物理量.以反应系统40Ca+40Ca,90Zr+90Zr,96Zr+96Zr,96Ru+96Ru和197Au+197Au为例,我们研究了Δ-核子相互作用势、核介质中散射截面、π介子-核子相互作用势和散射截面对π介子产生的影响.结果给出同位旋依赖的Δ-核子作用势会增加π-+的比值,考虑核介质效应的Δ-核子散射截面会压低π介子的产生,特别是在中心快度和低动量区域.基于π介子与原子核散射的实验数据,提取了π势并分析了快度分布、横向动量谱、集体流.π势会压低高横向动量和中心快度区域π介子产生,特别是π-产生.π介子与核子散射吸收过程会导致反常流现象,特别是π+  相似文献   

6.
利用热化组分模型详细讨论了RHIC能区不同中心度d+Au产生的带电粒子赝快度分布.并把产生粒子的贡献归纳为射弹碎裂区、中心区和靶碎裂区3部分粒子贡献总和,中心区域形成集体流达到热化.并由此分析了RHIC能区d+Au相互作用不同中心度粒子产生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本文中,我们讨论了目前 BNL/AGS 和 CERN/SPS 能区的相对论性核一核碰撞的物理。内容主要有:相对论性核一核碰撞的整体行为,领头重子的快度行为,重子与介子的横动量谱,奇异性产生,J/ψ压低,光子和氢子对的热力学发射,Bose-Einstein 关联,核阻止本领与核密度等。  相似文献   

8.
在 SPS、RHIC 和 LHC 碰撞能区,利用 SU(2)规范对称性,研究了强子物质中介子相互作用产生的热光子. 计算结果表明,在 SPS 能区,强子气体对热光子谱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在 205 MeV 初始温度条件下,强子气体热光子产额比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产额高. 在 RHIC 和 LHC 能区,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作用随碰撞能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得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能重离子碰撞的集体流研究已经引起实验和理论上的广泛关注,纵向和横向流与系统早期时空演化密切相关,有丰富的物理内涵.非均匀纵向流理论是在高能重离子碰撞的热化模型和均匀集体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非均匀集体流理论可以解释AGS能区的末态粒子最新的分布特征,尤其是解释了困扰实验和理论物理学家多年的快度中心分布下凹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产生的π介子是研究高密核物质状态方程一个重要的探针.而影响π介子在核介质中输运的π介子与核子相互作用势(πN势)目前还没有完全确定.在最近更新的极端相对论量子分子动力学(UrQMD)模型中加入一种经验的πN势,研究了它对π+和π-介子集体流的影响.通过与FOPI合作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发现,考虑一个较弱的πN势可以同时半定量地解释直接流和椭圆流随快度及横向速度的变化情况,而考虑强的πN势或者不考虑πN势给出的结果都与实验数据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当快速部分子在核介质中传播时会和介质中的其他部分子发生多重散射,从而导致横动量展宽效应以及喷注淬火效应.本文综述了基于微扰QCD高扭度因子化计算核环境中部分子横动量展宽的最新进展,讨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的部分子能量损失计算及其在RHIC和LHC上高能核碰撞中领头强子产生中的应用.具体介绍了扭度-4过程的次领头阶计算,论证了核环境中双重散射的QCD因子化定理,证明了核介质性质的普适性并推导出了核介质性质的QCD演化方程,发现RHIC和LHC质子-原子核碰撞中向后快度区强子产生的核增强现象可被解释为非相干双重散射效应.进一步给出了高扭度展开框架下部分子能量损失效应对高能核核碰撞中大横动量强子谱产生的次领头阶数值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π0,η,ρ0,?, KS0和ω等领头介子的产额及其核修正因子,讨论了不同领头强子的产额比,通过对核修正因子的理论计算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来抽取喷注输运参数,发现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领头强子谱的压低需要同时考虑初始喷注谱、能量损失机制和真空部分子碎裂函数这三个部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多源理想气体模型的蒙特卡洛方法重点模拟分析了Cv-Cv碰撞在22.4GeV,62.4GeV,200GeV三个作用能量下中心碰撞的快度分布特点,以及快度分布宽度与纵向流,核阻止度,次级碰撞等中高能重离子碰撞机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利用RQMD模型分析RHIC能区Au+Au非对心碰撞中π介子HBT半径随粒子方位角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HBT半径Ro,Rs和Ros呈现出明显的二阶三角函数变化趋势.通过发射函数直接计算关联半径的方法分析了HBT半径随方位角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介绍重味强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与椭圆流的实验测量,总结与回顾了近年来高能重离子碰撞RHIC能区重味强子的实验进展.最新的测量结果表明,高横动量区D~0介子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核修正因子有显著压低,且程度与轻强子相当,说明粲夸克在碰撞产生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介质中有强耦合并且损失能量;同时测到了显著的D~0介子椭圆流与重味衰变电子的椭圆流,且其数值与轻强子相当,符合流体动力学特征.这两个实验证据都说明了粲夸克与碰撞产生的核介质有很强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与模型的比较定量提取了粲夸克扩散系数等核物质的关键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三源模型对不同系统、不同能量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高能碰撞中纵向集体流与碰撞能量和碰撞核存在依赖关系.通过对比,给出不同能量下纵向集体流随碰撞核的变化曲线,并给出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从椭球衰变模型出发,通过研究对称碰撞系统特性,进而讨论横-纵相空间的对称性.在成功分析SPS能区的Pb Pb固定靶实验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RHIC能区的核-核对撞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NN=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计算给出了在LHC能区非对心核一核碰撞中由椭圆流v_2表示的高横动量直接光子的方位角不对称性.该高横动量光子是由喷注与热密介质相互作用而辐射出来的.光子椭圆流与强子椭圆流v_2相差π/2的相位,是直接光子椭圆流中负值的来源.同时,计算表明LHC能区直接光子v_2随粒子横动量p_T的变化趋势与RHIC上的实验结果一致,但LHC能区较RHIC能区直接光子流v_2值更小,且v_2值由负到正对应的转换p_T值更高.这表明在LHC能区喷注淬火效应更为明显,表面发射的直接光子对光子椭圆流的贡献份额增强.  相似文献   

19.
建立的椭球衰变模型,从横、纵相空间的非对称特性出发,通过建立椭球坐标系,引入横-纵相空间的对称特性参量(椭度e),考虑e与碰撞中心度的关系,建立e与b的负指数函数关系(e=e0e-β0b),用发展了的椭球衰变理论对不同碰撞能量(AGS能区、SPS能区)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RHIC的PHENIX的快度接收范围内,采用EKS98和HKN04给出的束缚核子部分子分布函数,计算了(s_(NN))~(1/2)=200 GeV/核子p-Au,p-p碰撞中色八重态产生机制下J/ψ粒子微分截面随快度的变化.在RHIC能量下,最主要的粲夸克偶素产生过程是胶子融合.所得结论与实验数据对比,有助于了解胶子分布的核遮蔽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