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古代历法与星占术——兼论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历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点为专家们所公认:“它包括中国古代天文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是中国天文学史的一条主线.”有的论述更为直截了当:“中国古代天文学史,实际上可以说就是历法史.”而历法的产生和发展是为了服务于农业生产,这个观点也是长期以来众口一词,从无异议的.这就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句话相得益彰了:“首先是天文学——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为了定季节,就已经绝对需要它.”中国古代天文学同样被纳入了这一模式,历法为农业服务这一观点因而更显得根据十足  相似文献   

2.
现代扑克,是公元14世纪出现于欧洲,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定型的.它经过了效百年的演变,融合了中外各国纸牌游戏的精髓,才逐渐形成了今天这个国际公认的纸牌模式——扑克。研究发现,扑克的产生与天文有着紧密联系,换句话说,一副扑克本身就是一部历法的缩影.历法是从古代人们对太阳和月亮的运动观察记载中产生的。人们把太阳在恒星背景运动的一个周期定为一年,故现在全世界通用的公历也叫太阳历。扑克的设计者用彩色的 JOKER(大王)代表太阳,用红色的点(红心、方块)代表有太阳照射的白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作者于1984年6月4日在美国西雅图太平洋科学中心为“中国七千年的发现”展览所作的报告。文章认为,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致用性。这致用性是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需要而产生的。中国地处北温带,农事活动和季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季节的变化和太阳视位置的变化密切相联,因而在中国一开始就形成了以观测“日躔”(太阳视运动)和“月离”(月亮的运动)为中心的天文学,也就是如何编制精密的历法成了它的中心工作。这一部分工作详细地记录在二十四史的《历志》中. 在意识形态方面,根据天人感应理论,人事活动和天象变化有密切关系,“天垂象,见吉凶”,皇帝的行为是否合乎天意,要观察天象来判断,因而对奇异天象的连续不断的观测、记录并向皇帝呈报,构成了中国天文学的又一主要内容。二十四史中的《天文志》就是它的档案材料的缩编。这份材料对今天的天文学研究仍有参考价值。仪器制造则是为这两项工作服务的。而这两项工作又都是集中在皇家天文台内进行的。皇家天文台是国家机构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的象征,它的兴衰是与封建王朝同步的,因而它不可能转变为近代天文学。  相似文献   

4.
张培瑜 《科学通报》1995,40(16):1535-1535
在利用古代天文观测记载从事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研究中,古代天象(如日食、月食和月掩星等)的纪时观测与记录是可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靠的记录含有极为有价值的地球自转变化信息,特别是来自古代天文学和计时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记载.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不仅由于历代皇帝视某些天象与朝代兴衰有关,更由于颁历与占星学的需要,因此对日月食观测极为重视,观测和记载的历史悠久.中国古代的计时技术具有较高的水平,且纪时观测多为历代的专业天文史官所为,因而观测和记载资  相似文献   

5.
巴蜀古代数学与巴蜀古代文化有密切联系。从1986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发掘出来的古器物可以证明:巴蜀文化在春秋战国前1000多年,就有了很大发展。它的特点是把黄老、词赋、阴阳、天文和数学融合于一家。司马迁在《史记·正义》里引扬雄《蜀王本纪》的话说:“禹本汶山郡广柔县人也,生于石纽。”这说明夏禹生于现在四川西部汶山县。《史记·禹本纪》又有禹治水“左准绳”,“右规  相似文献   

6.
除我国古代桥梁的基本类型——梁桥、拱桥、组合式古桥和浮桥外,绍兴还有一些特殊的古桥形式。主要有这几类:水门:水门在《越绝书》中就有记载。  相似文献   

7.
最近,人们对玛雅历法关于世界末日预言的忧虑加剧。诚然,玛雅历法将在2012年12月21日归"零",一个394年的轮回将划上句点。根据玛雅历法,每394年为一个轮回。而每个轮回是一个长达8000年轮回的一部分。目前尚无迹象表明,在当前的轮回转入下一个轮回的过程中会有不祥的天文现象出现。但是,这并未阻止人们异想天开的猜测,令有关世界末日的著作畅销、电影卖座。  相似文献   

8.
射电天文手段,是现代天文学研究的三大手段之一,另两种手段是空间天文手段和地面上的天文手段.这三种手段相互配合又竞相发展,促成了当前天文学突飞猛进的局面.1984年10月,我国天文学工作者在密云成功地研制出我国第一架用以观测银河系以及遥远星系的“密云米波段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使我国在天文观测手段和技术方面又取得一大成果.《米波段射电望远镜》一文结合这一成果从射电天文技术和方法的角度介绍了米波段射电望远镜的作用、结构、设计思想和发展计划.  相似文献   

9.
中药炮制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医用药特点.有关炮制药物的文字记载最早可追溯到《黄帝内经》,但是古代对炮制工艺的记载文字简短,使复原传统技艺、实现"遵古炮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古代炮制药物的考古发现将为中药炮制的起源研究提供有力的实证.西汉海昏侯墓园主墓(M1)中出土了由木质漆盒盛装的样品,通过核磁及三维重建、显微分析,发现该样品是由外部辅料层和内部植物层构成.结合显微特征、质谱分析,推测该样品中为玄参科地黄属Rehmannia植物的根,且可能经过了热水等处理.《神农本草经》记载地黄具有"主折跌,绝筋,伤中.逐血痹,填骨髓,长肌肉"等功效,这与古代文史资料记载墓主生前患有严重的风湿病相符.样品的辅料层内含有淀粉粒与蔗糖,这可能与炮制"矫味矫臭、利于服用"的作用有关. M1木质漆盒内遗存样品是迄今报道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中药辅料炮制品,其发现和鉴定为深入了解我国古代药物炮制与应用历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天文历法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包括年、月、日、时、节气的安排,还包括日、月、行星的运动,交食,晷影,漏刻,恒星出没,天空分区等。它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不少成语就是从中演化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星表是由测量出的若干恒星的坐标(常常还连同其他特性)汇编而成的。它是天文学上一种很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曾经多次测编过星表。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时代,魏国石申写了《天文》一书,因为这部书有很高的价值,被后人尊称为《石氏星经》,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希腊最早的星表,是在公元前3世纪和公元前2世纪时测编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书记载了一种奇异的天象:太阳在夜间出来,有时出现于东方,有时却出现于西方。这种完全违背自然规律的记载,看来似乎有点荒唐,但考证下来并非古人误记。下面是几条记录的原文: 1.《汉书·本纪》:“汉武帝延元二年夏四月戊申(公元前139年6月11日)有如日夜出。”2.《晋书·天文志》:“晋元帝大兴元年十一月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籍中不多的上古天文记载,乃是科学史料中之鸿宝.其中包含有我国古代人的天文知识及中华古文化的若干信息.可惜所存甚少,古籍中仅存有《尧典》之四仲季中星与“璇玑玉衡以齐七政”之文,及《大戴礼记》所收《夏小正》中的十几条,乃是具条理而非零碎的三千年前珍贵史料.可慨近数十年史学者只侈言疑古,非求真实.对我上古之建国史、文明史,疆域史与古华文化史等,惟事压低其年岁,缩小其疆域,及从低估计古已开启的文明.时至今日,通史的上古编中犹普遍作如此说.故近世言古典,既否定《尧典》  相似文献   

14.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沈括《梦溪笔谈》提到:“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微偏东,不全南也”。这是世界上关于磁偏角的最早记载,而欧洲后来居上。1492年哥伦布从西班牙驶往美洲途中,发现了磁偏角因地而异的现象。这是近代世界关于地磁研究的开端。约一世纪后,徐光启就将西方地磁学新知识介绍到我国,并创造性地应用于天文等领域。这在中国科技史上是值得重视的,可惜迄今尚无专论研究。笔者现发掘有关科技史料,并从现代科学角度加以分析,阐述徐光启在地磁学领域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5.
赵复垣  蒋世仰 《科学通报》2005,50(8):737-739
发现了三国时代魏国学者孟康为司马迁《史记》中关于景星的记叙所作的一则注解: “有赤方气与青方气相连, 赤方中有两黄星, 青方中一黄星”. 在后来唐代人所撰的《晋书》和《隋书》等史籍中,也发现了几乎相同的记载. 这种“赤方气”记载所描绘的天象, 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的带有光环结构的超新星1987A 的图像很相似. 考虑古代人虽然对一些天象的意义有错误的理解, 但是他们对所看到过天象的描述一般地是客观的, 他们不大可能凭空臆造出“赤方气”这种天象. 因此, 推测古代观察者很可能目睹过其遗迹中带有环结构的暴发时非常亮的超新星, 从而留下了“赤方气”的记载. 孟康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赤方气”说的学者, 而且他大约生活于公元180~250年, 出生时间很接近于公元185年. 考虑这两个条件, “赤方气”记载或许与暴发于公元185年的超新星(SN185)有关. 这一推测与部分 现代研究者测得的SN185可能的遗迹G315.4-2.3的距离参数相符合. 如果“赤方气”之说与超新星遗迹中光环结构的关系能够被进一步证实, 这一结果将再次表明, 在超新星暴发一段时间之后显示出环结构应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将是对现代恒星演化理论的一个重要检验.  相似文献   

16.
一个精神病医生提出一个理论:距今大约4000年前,木星突然发生大爆炸,一颗巨大的彗星飞出,由此引发一连串天地剧变.这可能吗? 据史载,公元前4年,自东方有"不明星体"向地球靠近.另据《三国志》记载,在中国的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蜀国军师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阵前时(公元234年),天空中突然出现不明发光星体,其亮度压倒周围一切天体.在古代美洲也有相同的记载."不明星体"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12,(3):10-11
末日论者声称,根据古玛雅历法,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但科学家指出,这类末日论纯属胡言。下面是科学家对六种最具代表性的末日论说法的一一驳斥。玛雅历法末日论者声称玛雅历法昭示了"2012世界末日",但就连玛雅印第安长老智利.皮克顿(如图)都说:"这类说法令人厌倦。"真正的考古学家完全同意这个言论,因为玛雅历法并非止于2012年,古玛雅人也从未把这一年看成是所谓"世界末日年"。对玛雅人来说,  相似文献   

18.
人类认识心血管系统的历史是漫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早就有这方面的记载。例如,《内经》《素问·瘘论》中写道,“心主身之血脉”,《素问·五脏生成》中说,“诸血,皆属于心。”公元前五世纪,号称“世界医学之父”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认为,脉搏由血管运动引起,而血管则可追溯至心脏。著名的古代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也研究过心血管系统,并有一些正确的认识。古代对心血管的认识中,影响最大、流传时间最  相似文献   

19.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全世界天文飞行出现的趋势是,以先进的技术提高每次飞行效益,降低发射频数.《空间天文学观测的现状及未来》一文介绍了空间天文观测的现状及对未来天文飞行的新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传统海洋学有着巨大成就,在世界海洋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在中国具体的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历史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而成的独特的学科体系.古代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广阔的农业区培育了高度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此文明服务的传统科学是大陆内聚型.这些对海洋学以深刻的影响.中国传统海洋学有着明显的历史悠久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国内区域性.中国传统海洋学由互相渗透的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内海洋自然现象的记载和解释;二是建立在有机论自然观和地平大地观基础上的各种海洋学理论;三是大比例尺制图技术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