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运用2.5 km×2.5 km网格布点,在长江中下游某农田区域采集33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ICP-AES测定土壤样品中Cd的全量,并利用Tessier浸提法分步提取土壤Cd的5种形态,应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土壤Cd污染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水田土壤pH值为5.27~6.8,水田Cd的平均值为0.61 mg/kg;旱地土壤pH值为5.06~7.36,旱地Cd平均值为0.66 mg/kg;农田土壤Cd主要以可交换态为主,占比为36.52%,表明区域内土壤Cd的活性相对较高;单项污染指数法与地累积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程度为中度,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系数Er为148.12,表现为中高等生态危害.系统分析长江中下游农田土壤中重金属Cd的污染状况和行为特征表明,研究区农作物经长期积累可能会对安全种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珠江广州河段底泥中砷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底泥中4种结合态的几种形态砷(As(Ⅲ)、As(Ⅴ)、甲基胂酸盐和二甲基胂酸盐)的测定表明,底泥中砷的污染严重,平均为41.7ppm.酸溶解态、碱溶解态和残渣态含砷量分别占72.4%、8.8%和18.9%,水溶态含砷量为全砷量的千分之几(ppb级).各结合态中都以无机砷为主,As(Ⅲ)占多数,占总砷量1/2以上;有机砷占总砷量1/2左右,以二甲基胂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3.
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和悬浮物中27种元素的含量与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等离子体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珠江广州江段水体沉积物与悬浮物中27种元素的含量和赋存形态特征.在沉积物中,强烈迁移型元素(Na、Ca、Mg、Sr等)含量比长江、黄河明显偏低,排序为黄河>长江>珠江;迁移累积型元素(Fe、Mn、Ti、V、Cr、Co、Ni、Cu等过渡元素及Al、P、Li等)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排序为长江>珠江>黄河;K、Ba等元素含量则与长江、黄河相近.该江段的不同河段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异系数较大,特别是某些污染元素达50%以上.各元素的形态分布有一定规律,Li、Na、K、Rb、Be、Al、Ga、Ti、V及Nb元素基本以残渣态存在,占总量的95%以上;Fe、Sc、V、Cr、Ni、Co等过渡元素及P、Ba、Pb、Y等元素的残渣态比例在60%~85%范围内,还有较大比例的铁锰态及有机态或碳酸盐态;Cu、Zn、Ca和Mn的残渣态含量比例最低,均在50%以下,在非稳定态中Cu以有机态为主,Mn和Zn以铁锰态及碳酸盐态为主,而Ca则以碳酸盐态及可交换态为主.在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含量与形态分布变化趋势与相应江段的沉积物相似,但其含量值均比沉积物有明显偏高,残渣态比例均有偏低,非稳定态特别是可交换态比例有较普遍的偏高,也就是说,悬浮物中大部分元素的潜在活性较沉积物偏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观察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钻井岩心、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结合该区碳酸盐岩层序划分方案,探讨层序界面控制下的岩性、岩相发育特征,以及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高位体系域发育生物礁灰岩及生屑滩灰岩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等孔隙类型。在海侵体系域主要发育潟湖相、台坪相致密灰岩,偶夹台缘滩、台内滩等灰岩储层,后期往往受到成岩埋藏作用的改造发育溶蚀孔洞和裂缝。该区碳酸盐岩的主控因素主要是在高位体系域Ⅳ级海退半旋回暴露条件下形成的次生孔隙、受礁滩相带控制的原生孔隙及其他溶蚀作用控制的次生孔隙。 相似文献
5.
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典型抗生素的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乙腈/柠檬酸缓冲液超声提取沉积物中的抗生素,并以固相萃取法富集和净化萃取物,以高分离度快速液相色谱/质谱(SPE-RRLC-MS/MS)进行测定,研究了珠江广州河段13个采样点41种目标抗生素的质量分数水平和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在枯水期或丰水期共有24种抗生素被检出,枯水期和丰水期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ND(未检出)~54.800 g/g和ND~3.433 g/g,两季质量分数最高的抗生素均为氧四环素;沉积物中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占比较高;在枯水期总抗生素质量分数整体上高于丰水期,抗生素的质量分数在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中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人口密集城区河涌人口密集城区航道航道中下游航道上游,与广州市区产污排污的分布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孔隙和裂缝,孔隙以次生溶蚀孔隙为主;裂缝主要包括构造裂缝、压溶裂缝和溶蚀裂缝。珠江组灰岩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沉积作用占主导地位。其中台缘堡礁、台内点礁物性最好,生屑滩次之,斜坡塔礁、台坪物性较差。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对储层发育的影响主要是沉积物暴露遭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对储层的改造作用。成岩作用对储集物性的影响受沉积作用和高位体系域及其四级海退半旋回的控制,对珠江组灰岩储层具显著影响的成岩作用是溶蚀作用、胶结作用等。东沙隆起珠江组最有利灰岩储层为藻屑、生屑灰岩发育的礁滩相。 相似文献
7.
齐俊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2):138-140
描述了数字图书馆的含义及构成要素,介绍了数字图书馆的范式演变,对数字图书馆的范式演变特征进行了比较,以期为逐步走向成熟的第三代数字图书馆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疏花甘草(Glycyrrhiza laxiflora X.Y.Liex D.C.F.nov.sp.)、平卧甘草(G.prostroca X.Y.Liex D.C.F.nov.sp.)是甘草属的两个新种,本文试图从四个种叶片的形态解剖比较它们的异同,从而进行了叶片形态解剖结构、表皮、气孔器、表皮毛等形态特征的观察与描述,目的是为两个新种的成立提供解剖学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飘拂草属15种、2变种的果皮微形态特征。通过立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果实的形态、果皮的纹饰进行观察及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飘拂草属在果皮微形态特征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种间差异,可为种的区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系统发育与演化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巨膜长蝽(Jakowleffia setulosa)为局部性重大害虫.本文描述了该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发现其在内蒙古阿拉善地区每年发生1.5代,以若虫及成虫越冬. 相似文献
11.
近五千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达源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25(3):167-173
主要根据河漫滩相沉积的加积过程与厚度变化,埋藏古树层及埋藏古文化层的分析,发现近五千年来长江中下游干流洪水位上升了大约20m,并发展了曲流、洲滩、分流,以及支流河口成为自然堤后湖的变化.造成上述种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海面运动、泥沙淤积、构造运动及人为活动的影响等,估计今后,所述种种变化还会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2.
13.
长江芜湖段水体中溶解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长江芜湖段近五年监测数据分析该江段中溶解氧随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呈递减趋势的现状,并用回归分析中相关系数分析了水体中水温、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及电导率对溶解氧的影响变化规律.揭示了水体中水温、悬浮物、高锰酸盐指数是影响溶解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和悬浮物中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1992年8月)。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了金属元素的五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残渣态),用ICP-AES分析了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的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悬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和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和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很高、其它形态含量很低。其中,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铁锰氧化物态和有机质-硫化物态占有一定比例;所研究元素中钙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15.
16.
以鄂西南长江峡谷为例,探讨了长江三峡峡谷冬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明确指出三峡峡谷暖区的形成,既与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又与天气系统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7.
李新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26(4):496-500
对枯水期洪湖地区湖泊、渠道水位与长江水位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其枯水期的月平均水位、年际变化情况及典型年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8.
对番茄和羽扇豆在不同磷浓度水培中的应答机制作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在低磷条件下羽扇豆和番茄根系有机酸、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分泌量均有所增加.但下列表现差异明显①羽扇豆根系酸性磷酸酶分泌量明显高于番茄,而植酸酶分泌量则趋势相反.②羽扇豆根系有机酸的分泌增高量显著高于番茄.③番茄诱发应答反应的介质磷浓度显著比羽扇豆高(前者约为300μmol/L,而后者为10μmol/L)④番茄诱导应答反应时的内部磷含量(PTPC)亦比羽扇豆高(前者为4.2mg
P·g-1,后者为1.5mg P·g-1).以上结果显示,在正常生长过程中番茄对磷的需求量明显高于羽扇豆,可能是导致其对磷缺乏适应能力低下的重要因素.同时缺磷条件下根系诱导分泌酸性磷酸酶、植酸酶和有机酸可能是植物获取磷酸盐,改善根际营养状况的重要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10个测站1952~1987年和上海近115年1月平均气温资料,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冷、暖冬的500 hPa环流特点,并着重分析了同热带OLR的关系。发现长江中下游冷(暖)冬伴随OLR负(正)距平,并同在印尼—菲律宾上升、赤道中太平洋下沉的Walker环流的强弱振动有密切关系。冷(暖)冬同强(弱)Walker环流相联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元,明两朝凡三百六十余年,历法唯《授时》、《大统》。本指出两历气朔和交食之推步差异以及根据历术术给出推步法与是时历官所用算法之差异;同时取历官实用算法就元“授时历议”和明“历法沿革”中的交食记录进行了得核;在此基础上对正史所载的31次古日全食记录的古今推步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