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综述了全球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物种灭绝的内在机制,并从全球变暖与生物多样性丢失间的正反馈因果关系出发,指出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对遏制全球变暖的重要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生物多样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是生态学中最具挑战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研究了大量冰期相关文献,发现冰期除周期性的气温变化之外,每个气温变化周期都经历了漫长的降温过程和相对快速的升温过程,由此提出了冰期"慢降—快升"非对称气温变化模式.在非对称气候变化模式下,地球上的生物地理分布随之发生"慢退—快进"的收缩和扩张,群落中的物种经历了长时间的隔离和相对快速的重组,呈现"聚少离多"的特征.同时,通过许多亲缘地理学的研究案例,发现物种的遗传变异多发生于缓慢降温阶段,在升温阶段时,这些已经存在的突变常沿不同路线扩张,并再次相遇,是遗传变异重组的过程.本文提出通过建立大尺度的天然群落格局平台,涵盖群落"慢退—快进"历史演变过程,结合亲缘地理学方法,从多尺度、多维度真实地还原群落形成和维持过程,预测气候变化和人类影响下生物群落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氧气大量流失.海洋缺氧会影响生物的形态、新陈代谢和适应能力等,并导致生物迁移甚至死亡.此外,缺氧还会影响生物种群的数量、组成和分布,进而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探究区域和全球海洋的生物数量和生物多样性如何响应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海洋缺氧问题,可以为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均匀性两方面的含义。目前.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正向纵深两个方向深入发展,昆虫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在2l世纪将有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3个尺度水平上,介绍了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负面作用及其影响;总结了加强我国化学农药的科学合理使用对农业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些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198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作物种类迅猛增加,种植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也给人类带来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人们已经注意到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国传统饮食中,喜食野生生物及其衍生物的习惯对生物多样性有一定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对吃发菜等习惯的分析,来阐述纠正这种饮食习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工程建设对人工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烨 《海峡科学》2014,(6):41-43
随着近年来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涉及到自然保护区的公路建设项目不断增多,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该文根据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试行)》、《植物调查技术规程》、《湿地调查技术规程》、《动物调查技术规程》等,对古田县人工湖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现状调查,并选取与工程区有关的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栖息地)、种群(物种)、保护对象、生物安全、相关利益群体6个方面定性、定量地分析屏古联络线泮洋互通工程建设可能造成的生物多样性影响,提出防治或减轻工程建设对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是全球海拔最高的独特地域单元,对中国乃至北半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的地貌形成过程和气候条件,对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进行基本判断,进而提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建立涵盖青藏高原全境的生态监测体系、构建天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和信息平台、生态建设项目的监测与评估3项建议,以整体提高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自 198 3年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 ,转基因作物种类迅猛增加 ,种植的面积在不断扩大 ,也给人类带来了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 ,人们已经注意到转基因作物对生物多样性已经或可能产生的影响 ;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 Rise of studies on climate change's effects on biodiversity
Until the 1980s, climate change and biodiversity were studied as two independent disciplines for more than a century. In 1992, th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s annual report named climate change, biodiversity, and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system as the three major global environmental issues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LUCC对气候影响的生物地球物理途径角度阐述其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机制,并且结合多项研究结果归纳了诸如森林砍伐/造林活动、城市化、农业发展等人类LUCC活动在区域尺度的气候效应.气候模式是研究LUCC对区域气候及其变化最重要的试验工具之一,本文概括了气候模式经历了大气环流模式、区域气候模式、耦合的大气-陆面模式等一系列发展过程及其特点,提出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气候模式中的地面生物物理参数可以大幅提高模拟精度.最后,评论了目前LUCC气候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应着手降低区域气候模式模拟的不确定性,引入景观生态学理论与方法等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进而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区域土地系统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2022年全球气候变化与治理领域取得的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介绍了2022年全球温度持续升高、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海冰范围缩小及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科学共识;“三重”拉尼娜重现、南亚高温洪水、欧洲及中国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全球碳减排承诺、多灾种预警系统、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AR6)、第27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7)、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等全球气候变化治理与认知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具有特殊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苔藓植物对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本文从生态、生理和生长特征等方面综述了苔藓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以期促进苔藓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从哲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引用地史及水文气象资料探讨了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指出全球气候一直在变化;气候变化的动力主要在天在地而不在人;当今的气候变化可能只是气候变化总过程中的一个波动阶段而非永远的趋势,且其变幅并未超出历史上气候变化的范畴。因此,不能断言全球气候变暖是由于人为排放CO2所致。所以对于不同时空条件下的气候变化应当具体矛盾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进而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Chou  JieMing  Dong  WenJie  Feng  GuoLi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3):1333-1335
A method i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future climatic change on the economy. The researchers determine the economic output of climate change from historical data, and provide a method to quantitatively predict economic output of climate change by an economic-climatic model. A historical reciprocating examination is used to analyze output data for various crops in eight agricultural areas in China and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160 observatories in China from 1980 to 2000.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s used are reasonable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good in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给人类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诸多问题,例如风暴潮、飓风和台风.分析气候变化对沿海主要城市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上海作为一个主要的沿海城市,正受到海平面上升的威胁,针对此问题,提出减小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