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超声-微波辅助法提取了多花蔷薇根中的熊果酸,并对其进行分离、纯化,确定了最优提取及分离纯化条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经脱脂、脱色、酸碱沉淀、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得到了分离纯化熊果酸的最佳条件,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对产品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超声功率50 W,微波功率310 W,提取时间2.4 min,液固比20:1 mL/g,微波浸提时间15 min,浸提温度55℃的提取条件下,熊果酸的得率可达2.64%.当石油醚用量为提取液体积的0.2倍,脱脂2次,活性炭用量0.04 g/mL,脱色3次,碱沉淀p H值为12,酸沉淀p H值为4,熊果酸粗品用葡聚糖凝胶LH-20分离洗脱2次时,重结晶后的熊果酸纯度在97%以上,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2.
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补骨脂蛋白质,以二喹啉甲酸(BCA)法测定的蛋白质溶出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补骨脂蛋白质的碱提工艺条件,考察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补骨脂蛋白质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提取因素的影响从大到小的顺序为:浸提p H料液比温度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p H 10.0、料液比(g/m L)1∶20、温度45℃、浸提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补骨脂蛋白质溶出率为23.69%.以BCA法测定酸沉蛋白质浓度,确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最大沉淀量p H为4.5,蛋白质的最大沉淀率为55.16%.对比发现理论提取率与实际提取率基本相同,证明BCA法测定补骨脂蛋白质的方法准确、可靠,为补骨质蛋白质的进一步研究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从青霉菌丝体中提取核糖核酸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中研究了从青霉菌丝体中提取纯化核糖核酸的工艺条件。采用盐碱法破碎细胞,调抽提液 pH值至4.6以沉淀部分蛋白质,然后用中性蛋白酶AS1.398处理分级沉淀后的上清液,详细考察了蛋白酶用量、反应温度、初始pH值和反应时间对核酸纯度的影响。酶解液经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6.0×104的超滤膜过滤后,核糖核酸的纯度和得率分别是72.1%和0.42%。  相似文献   

4.
以Bean Saint esprit a oeil rouge菜豆鲜荚为试验材料,优化了菜豆凝集素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了提取剂、料液比、p H值和提取时间对菜豆凝集素活性的影响,建立了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的组合方法用于分离纯化菜豆凝集素。研究结果表明: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1∶25,p H值6~8,浸提时间8 h,菜豆植物凝集素的提取效果适宜。菜豆凝集素浸提液经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52阴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200凝胶过滤层析,冷冻干燥后可获得纯度较高的菜豆凝集素。纯化的样品经非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为单一条带,血凝法检测有血凝活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酶法提取甜玉米芯多糖,分别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酶同时添加和分步添加对甜玉米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添加法比同步添加法对甜玉米芯多糖提取的效果显著,即先加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0%,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然后加果胶酶(添加量1.0%,p H=6,提取温度50℃,时间1.5 h);最后加纤维素酶(添加量1.5%,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2.37%.  相似文献   

6.
催化氧化法处理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催化氧化为主的工艺对高浓度、高酸性和 BOD/ COD值低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对含 CODcr为 30 0 0~ 80 0 0 m g/ L,p H<3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中和混凝沉淀与催化氧化法组合工艺处理 ,在控制中和混凝沉淀 p H为 8~ 8.5 ,催化氧化时间为 2 h和 p H为 2 .5~ 3,并定量加入 Fenton试剂等条件下 ,可获得总 CODcr去除率为 94 %~ 96 % ,SS、p H和色度均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酸诱导法和热诱导法制备酪蛋白自组装纳米粒子,并构建了载荷槲皮素的酪蛋白纳米粒子输送载体,分别采用荧光光谱法、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酪蛋白纳米粒子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酪蛋白纳米粒子与槲皮素相互作用对酪蛋白结构、自组装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可以猝灭酪蛋白内源荧光;p H5.5、热处理所制备的酪蛋白粒子与槲皮素的结合能力最强;酪蛋白纳米粒子-槲皮素复合物的形成过程是自发和放热的过程,主要作用力来自氢键;酪蛋白纳米粒子与槲皮素的相互作用对酪蛋白的自组装特性没有显著影响;载荷槲皮素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在储藏30天内保持良好的稳定性;30天时,p H 5.5、热处理所制备的酪蛋白纳米粒子对槲皮素的保留率达75.38%.  相似文献   

8.
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养分释放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不同p H值缓冲液和土壤培养的方法研究了p H值、温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对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和碱性条件均能促进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素释放,氮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碱性条件下快,且温度越高释放越快;磷素在不同p H值缓冲液下表现与氮素相反,碱性条件下释放更快,受温度影响不明显,表现为p H 10.0p H 8.4p H 5.6p H 4.0p H 7.0;氮素的累积释放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Nt=No(1-e-kt)、Elvoich方程qt=a+blnt、抛物线方程qt=a+bt0.5描述,并以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效果最好(r=0.812**—0.986**),磷素则只能用抛物线方程才能达到好的拟合效果.以土壤为介质,土壤相对含水量40%和60%时,高分子缓/控释肥氮、磷素释放量显著高于土壤相对含水量80%和100%处理,且随温度升高,氮素释放量增大,而磷素释放则无明显变化;高分子缓/控释肥的氮、磷在土壤中的释放分别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能达到最优描述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水稀释法分离蛋黄中的免疫球蛋白 Ig Y,研究稀释度、稀释液 p H和温浴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 7倍无菌水稀释蛋黄 ,调节 p H=5.0 ,在 4℃下温浴 5h,可获得较好的分离效果 ,Ig Y的回收率为 92 % .分离的 Ig Y用硫酸铵和硫酸钠盐析纯化 ,Ig Y的纯度达到 97% ,回收率达到 94% .通过对 Ig Y稳定性的研究表明 ,Ig Y对热、酸和冻融有良好的稳定性 .  相似文献   

10.
碱性蛋白酶是现代工业酶制剂中最重要的酶类之一,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研究以嗜碱芽胞杆菌(B.alcalophilus)TCCC11006基因组为模板,从中扩增出碱性蛋白酶基因apr,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HYapr,将重组质粒电转入蛋白酶基因缺失的地衣芽胞杆菌(B.licheniformis)H115中,实现了碱性蛋白酶的分泌表达.重组菌在LB培养基中最高酶活力达到3,199,U/m L,是出发菌株酶活力的1.82倍,发酵周期缩短了8,h.然后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重组碱性蛋白酶水解酪蛋白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水解温度、p H和酶添加量分别为50,℃、9.5和4,000,U/g.在最佳水解条件下,通过钡-乙醇沉淀的方法制备生物活性肽——酪蛋白磷酸肽(CPP),其得率和氮磷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4.8%,和8.47.这为碱性蛋白酶在功能性食品制造方面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