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倩倩  唐建阳 《武夷科学》2011,27(1):118-120
对虎皮楠幼茎分别作变性处理和不变性处理,通过石蜡切片观察分泌细胞.以杜仲产胶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虎皮楠幼茎变性处理和不变性处理均能观察到分泌细胞.  相似文献   

2.
虎皮楠生物碱(Daphniphyllum alkaloid)是一大类从虎皮楠科植物中分离的具有化学、生物和生物合成等多方面研究意义的天然产物。李昂等发展了一条19步的合成路线,从4个结构简单的片段出发,反应完成了daphenylline的首次不对称全合成(Nature Chemistry 2013,5,679-684)。该合成主要的碳-碳键形成反应包括:金(I)催化的6-exo-dig炔烃环化反应以构建[3.3.1]桥环体系、分子内Michael加成反应以构建吡咯烷结构、光引发的烯烃异构化/6π电环化串联反应和随后的氧化芳构化反应以构建四取代苯环结构、自由基环化反应以构建七元环结构。这一工作将促进下一步的活性—靶点—机制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以仿生合成的3个经典,即Robinson的托品酮一步仿生合成、Heathcock的虎皮楠生物碱外消旋仿生全合成和Husson的白刺生物碱(+)-isonitramine的4步仿生不对称全合成,大体勾勒仿生合成的发展脉络及其对有机化学学科的促进作用,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拓展仿生合成理念的思考,即把Breslow原来的定义拓展到对自然界生物合成策略的模仿.进而以本课题组实现的(-)-毛壳菌素目前最高效、最快捷(4步)的对映选择性全合成,(+)-栗精胺的高效、高立体选择性全合成(9步),以及海洋大环天然产物(-)-haliclonin A的首次全合成来展示这一拓展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对映选择性仿生合成应该是未来仿生合成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碱作为一类结构类型多样的含氮类有机化合物,具有明显的生理药理活性,在新药研发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天然植物是生物碱发现及筛选的重要源头,但其中生物碱含量低,提取分离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新活性生物碱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它们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以期为新生物碱的进一步发掘提供参考借...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虎皮楠(Daphniphyllum oldhajmii(Hemsl.)Rosenth)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初步的研究。虎皮楠雄蕊花药四室,纵裂。多个孢原起源于花药原基表皮之下,花药壁的发育属于Davis的基本型,药壁由7或9层细胞组成,即表皮、药室内壁、3或4层中间层、2或3层分泌型绒毡层。用醋酸酐-浓硫酸离解法分离绒毡层膜。绒毡层膜是抗乙酰解的膜。由网状层、穿孔展构成,其上分布有大量的乌氏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绒毡层膜上所分布的乌氏体的大小和多少有差别。成熟花药的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及残留的中间层构成。药室内壁细胞的径向壁和内切向壁呈纤维状加厚,残余中间层细胞的壁也加厚。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形。花粉粒散布时为二细胞,成熟花粉粒光滑、无刺,具有三个萌发沟。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法评价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方法应用37个微卫星位点对25只虎皮猫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利用软件POPGEN1. 32,对扩增产物的测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获得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参数。结果该虎皮猫群体的平均观测等位基因数是4. 702 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是2. 690 7,平均有效杂合度是0. 602 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是0. 552 0。结论微卫星DNA标记检测法能够应用于虎皮猫群体的遗传质量检测,该虎皮猫群体的遗传结构符合封闭群实验动物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7.
陈启椿 《海峡科学》2008,(8):36-37,41
对两年生两向分组试验的调查结果表明,马尾松生态公益林不同的改造强度对更新树种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改造强度对更新树种的地径、树高的影响不大,但对树种间的以及树种与改造强度的交互作用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两间大多呈显著差异,光皮桦30米宽、虎皮楠10米宽、火力楠10米宽的改造强度的配置取得较大成功,可以参考运用推广.  相似文献   

8.
森林具有经济价值和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效能.土壤层是森林发挥水源涵养功能的第三活动层,在森林-土壤系统中,只有具备良好森林植被结构的林型和深厚优良结构的土壤层,才可能取得最大的水文生态效益,而水分蓄存均取决于土壤孔隙度的大小和性质.以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楠竹林为研究对象,并以广泛分布的常绿阔叶林作为对照.对楠竹林和常绿阔叶林内土壤的含水量、土壤体积质量、孔隙度和持水力及土壤的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体积质量增加,而孔隙度减小;楠竹林和阔叶林土壤为酸性,楠竹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阔叶林的pH值随土层的增加而减小;楠竹林的土壤质地较阔叶林疏松多孔,渗水、保水效果较阔叶林的好.  相似文献   

9.
苦豆子是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的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其主要活性成分喹诺里西叮类生物碱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新生物碱单体的分离鉴定,发现苦豆子生物碱具有降低血脂、抗肝纤维化、抗癫痫和抗肿瘤等多种新的药理活性,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所以着重对其化学结构及药理活性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石蒜属植物鳞茎中富含生物碱,该类成分具有抗老年痴呆、抗肿瘤、抗病毒、抗炎以及作用于心血管系统等活性.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石蒜属植物生物碱类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石蒜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凝胶柱、MCI柱和Pre-HPLC等色谱方法,对海南蕊木总生物碱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鉴定12个吲哚生物碱.根据理化性质、UHPLC-MS/MS、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生物碱进行结构鉴定,分别为(-)-eburnamenine(1)、O-Methyl-vin-canol...  相似文献   

12.
从川南地不容(Stephaniaebracteata)的块根中分离出4种生物碱.根据其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L-四氢巴马亭(L-tetrahydropalmatine,Ⅰ),荷苞牡丹碱(dicentrine,Ⅱ),青藤碱(sinomenine,Ⅲ),巴马亭(palmatine,Ⅳ).  相似文献   

13.
福建三尖杉中生物碱的高效液相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用半制备型、分析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福建三尖杉中的生物碱进行分离和检测,并用液质联用(LC-MS)、核磁共振(NMR)等对纯化样品进行结构分析.实验得到了4种含量较高的三尖杉生物碱,并检测到了其他微量生物碱4个.其中,碱(m/z)344和碱(m/z)330与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已知生物碱的^1H NMR数据差异较大.与传统方法相比,反相HPLC分离检测方法简单高效,且对环境友好,对寻找新的微量化合物、提高资源利用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丽江紫乌头中的二萜生物碱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二萜生物碱:查斯曼宁(chasmanineⅠ),塔拉萨敏(talatizamine Ⅱ),草乌甲素(crassicauline A Ⅲ),丽江乌头碱(foresaconitine Ⅳ),acoforestinine(Ⅴ),滇乌碱(yunaconitine Ⅵ).其中化合物Ⅰ、Ⅲ、Ⅳ、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博落回生物碱成分及其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罂粟科植物博落回的生物碱成分,采用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分离纯化,结果获得了5个生物碱,分别经波谱分析鉴定为:原阿片碱(I),pancorine(II),去甲基白屈菜红碱(III),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IV),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V),其中化合物(II)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抗菌圈检测发现博落回总生物碱抗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从杀虫植物苦皮藤中分离得到两个新骨架生物碱 ,被命名为 1 ,3—氧氮杂环已烷化合物A、B。它们的生物活性被美国国际卫生和抗癌研究中心 (NCI)筛选。通过体外定向肿瘤筛选 ,9个不同种类的 60个细胞株毒理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生物碱B显示温和的细胞抗癌活性 ,抗非小细胞肺癌 (NCI—H2 3) ,抑癌细胞生长率GI50 =3.0× 1 0 - 5m(9.6μg/mL)。生物碱A的细胞毒理正在筛选中  相似文献   

17.
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多样性和广泛的生物活性,是极具潜力的药物研发资源.生物碱类化合物是植物内生菌代谢产物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几年从植物内生菌中发现了许多生物碱类成分,按照结构类型综述了2008—2014年间已报道的植物内生菌生物碱的来源、结构特点及生物活性的研究概况,并对植物内生菌生物碱的作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numerous molecules have been discovered or designed to interact efficiently and selectively with a peculiar DNA structure named G-quadruplex. Some of these molecules have been developed as anticancer agents. To aid the design of anticancer agents, the ability of alkaloids possessing Protoberberine and Benzophenanthridine groups to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G-quadruplexes were studied using CD spectroscopy. B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ir structures, we found that a benzo[1,3]dioxole group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fluencing their inductive properties. The more functional groups the alkaloids have, the stronger their G-quadruplex inductive ability.  相似文献   

19.
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红树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白骨壤果实中生物碱类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波谱分析和文献对照方法,鉴定化学结构。【结果】白骨壤果实中分离鉴定了5个生物碱类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1H)-Pyrazinone-3,4-dihydro-1,3,5-trimethyl(1)、尿苷(2)、尿嘧啶(3)、indole-3-aldehyde(4)、Miazole(5)。【结论】化合物1,4-5均是首次从该种海洋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贵州高乌头的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兴良  郝小江 《贵州科学》1991,9(3):244-248
从黔高产乌头根中分离得到二个二萜类生物碱A、B。经鉴定,A和B分别为lappaconitine和ranaconitine。本文首次报道用CNMR—DEPT谱证实lappaconitine和ranaconitine的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