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海南岛东北部东寨港、清澜港、新盈港等地区红树林沉积物常量元素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红树林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组成差别较大,说明沉积物的物源对沉积物中常量元素成分组成的横向分异具有很大影响;且元素的分异特征与元素化学性质和人类活动有关.相关性分析表明,海南岛东北部红树林地区沉积物中常量元素含量相关性明显,其... 相似文献
2.
九龙江河口表层沉积物元素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进行元素分析,研究了其主元素的组合特征,同时运用元素的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元素相关分析表明,九龙江口表层沉积物常、微量元素相关性明显,表层沉积物成分以SiO2和Al2O3为主,最高值分别可达75.36%和24.27%;其中SiO2与大部分的常、微量元素呈负相关,而Fe2O3、MgO、K2O、MnO、Cu、Co、Ni与Al2O3之间呈强正相关.因子分析表明,研究区内的表层沉积物物质来源主要有陆源和生物源,但以陆源物质为主. 相似文献
3.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常量元素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珠江口348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常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其地球化学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化学组成是SiO2和Al2 O3,平均含量分别为60.1%和15.1%,且自河口向海方向SiO2含量增大,Al2 O3含量减少。元素相关性及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主要由陆源和生物源碎屑沉积组成,包括SiO2、Al2O3、P2O5、Fe2O3、MnO、TiO2、K2O 和CaO,是控制研究区沉积物化学成分的最主要因素;海源碎屑沉积包括Na2O、MgO和K2O,且K2O具有陆源和海源碎屑双重特征. 相似文献
4.
5.
6.
研究海湾尺度下软体动物时空分布特征及驱动因子,为红树林湿地功能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于2020年7月至2021年4月对海南东寨港湾口、湾中、湾顶3个典型红树林地点的软体动物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四季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体动物时空格局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海湾内软体动物物种丰富,共采集到18科31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小翼拟蟹守螺(Cerithidea microptera)、绯拟沼螺(Assiminea latericea)、短拟沼螺(Assiminea brevicula)、印澳蛤(Indoaustriella plicifera)、斯氏印澳蛤(Indoaustriella scarlatoi)等;年平均密度和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79.6 ind./m2和78.7 g/m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Pielou均匀度指数(J)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分别为1.220±0.188,0.591±0.078,1.815±0.275。海湾内软体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从空间上来看,密度表现为湾口>湾顶>湾中,生物量表现为湾中>湾口>湾顶;从季节上来看,密度差异表现为春季和冬季高于夏季和秋季,生物量则表现为夏季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盐度、总溶解固体与软体动物的密度、生物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是软体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7.
根据巫山望天坪剖面31个样品系统的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分析讨论了了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REE)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与我国典型风成沉积物作了相关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的化学成分与我国典型风成沉积物既有较好的相似性.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初步表明,巫山第四纪沉积物是风成大气粉尘堆积物. 相似文献
8.
选择深圳市福田、坝光、沙井和西乡4个典型样地,测定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的矿物组分和微量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矿物学评价体系探究矿物组成对微量金属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圳城市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石英为主,样地间存在差异;沙井红树林微量金属污染最严重,西乡和福田红树林次之,坝光红树林污染程度最轻,多种微量金属的富集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微量金属的富集与沉积物矿物组分相关,石膏和黏土矿物具有较高的微量金属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主要红树林区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沉积物粒度分布是物质来源、沉积区水动力环境、输移能力和输移路线的综合反映,也是影响物质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各种环境因素对中国主要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粒度分布呈现砂粒>粉粒>粘粒和粉粒>砂粒>粘粒两种趋势.砂粒与pH值、盐度显著负相关,粉粒和粘粒与pH值、盐度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报道了海南岛的灵芝科真菌78种,分属于4个属,3个亚属,2个组。分析了灵芝在不同的热带植被类型中,其种类的组成不同。种类多样性变化呈:常绿季雨林〉热带雨林〉低山雨林〉中山雨林〉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人工林〉河谷雨林〉稀树划原〉山项矮林〉红树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蔡双双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0(8):19-21
旅游地区的高校图书馆承担着本土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任务,图书馆应立足于学校的学科特色,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深入开发旅游信息资源,为区域旅游经济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推动地方旅游事业发展。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如何通过开发海南旅游信息资源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九龙江口红树林区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含量与来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测定了福建省九龙江口7个红树林湿地站位表层沉积物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用微波萃取法萃取,用GG-MS法检测.探讨了各站位PAHs的主要来源,并通过与其他典型地区污染状况的比较,分析了研究区内PAHs的含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海南三亚市红树林植被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亚市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三亚河沿岸,该地红树林植被比较完整:存在红树林植物17科,23属,31种;半红树林植物16科,22属,22种.按照红树林组成种类、生境以及演替阶段,可将其分成3种类型和6个群落,即Ⅰ. 矮密灌丛类型:1. 海榄雌群落,2. 桐花树群落;Ⅱ.中密丛林类型:1. 角果木群落,2. 榄李群落;Ⅲ. 高疏丛林类型:1. 红树群落,2. 木果楝、红树、瓶花木群落.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构筑型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南岛红树植物的构筑型共拥有 5种模式 ,为已知热带树木构筑型的 2 1% ,其中以阿特廷斯模式(Attims smodel)为主 ,它占据了 2 3种海南红树植物的 6 5 2 1% ,而施奥特模式 (Schoute smodel)则仅为 1种 ,即单种属的水椰。海南红树植物的构筑型与属之间的关系并不完全明确。尽管阿特廷斯模式发生于绝大多数的属 ,并存在于整个生态序列中 ,但劳赫模式Rauh smodel和施奥特模式则多少反映出与特定属种和生境的相关性。而木榄是典型的奥布利维尔模式Aubreville smodel,其分枝存在两种并置方式 ,从而导致两种分枝格局。 相似文献
16.
祁资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Z1)
指出了对海南省发展滨海旅游业建设海岛公园的重要性及其地理基础,提出海南省目前旅游业发展方向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立足国内市场,开发多种旅游形式,使区域旅游一体化,把海南建设成为美丽的海岛公园 相似文献
17.
杨小波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3)
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问题)的关系是,自然因素提供社会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而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却反过来束约其本身的发展和自然因素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好地理顺海南岛的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关系,有助于海南开发建设,本文从发展与演变的角度进行具体的海南岛自然因子与社会因子的质和量的关系分析。文章的主体有一、人口的分布格局与发展规模;二、农业、工业的演变趋势与投资对策;三、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均衡状态探索。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某些药用植物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 ,测定与分析了海南岛 8种药用植物的POD同工酶活性比、酶谱带数、迁移率 (Rf)及量值变化程度 ,结果表明 :药用植物种类、部位不同 ,各POD活性、酶谱带位迁移与分布也随之差异明显 . 相似文献
19.
海南森林溪流淡水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海南岛森林溪流中采集到43种淡水鱼,分隶于5目15科38属。分布区系属东洋区、华南亚区的海南岛分区,分属五个区系复合体。其中热带平原鱼类区系复合体有25种,占51.6%,中印山区鱼类区系复合体10种,占23.2%,这与该区域形成适于鱼类栖存生态环境的地史原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海南万宁礼纪青梅林土壤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万宁礼纪海岸单代青梅林的生境条件、群落类型、特征及性质等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区内外的土壤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区内土壤质地为松砂土,且土壤结构单一、土体松散;氮、磷、钾、钙、镁等养分含量均极低.研究还表明,林区内外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