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997年3月1日报道:1997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圣莫尼卡召开了一次有关“行星机器人和漫游车”的国际讨论会。各国的许多科学家带着他们研制出的火星漫游车聚集到这里,参加学术讨论会和表演他们各自的火星漫游车。最引人注目的是由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研制的火星漫游车“罗基7号”,它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漫游车,现在正乘美国的“火星探路者号”飞船飞向火星的途中。预定在1997年7月4日在火垦着陆,然后从着陆器上脱离,在火星从事土壤和大气的检测。“罗基7号”从外表看,像是在车轮上放着的金属鞋盒,实际…  相似文献   

2.
《科技潮》1999,(3)
每隔两年有一次拜访火星的机会。19916年12月,美国发射了"火星探路者"和"火星全球勘测者"两艘探漏飞船,它们于1997年飞抵火星,给人类带来火星表面图像和新的信息,在全世界掀起空前的火星热。两年之后的1998年又掀起探访火星的高潮。从1998年7月到1999年1月美国和日本相继发射了3艘探测飞船,竞相拜访火星。如今,火星就像它的名字那样,真的"火"起来了。火星有水吗?飞船上天找答案关于火星上有水的说法,可以追溯到早期天文学家观测火星表面时发现的纵横交错的"运河",人们甚至据此猜测火星上有人居住。后来的天文观测证实,所谓的"运河"是一种错觉。"水手9号"等探测飞船进一步发现,火星上气候恶劣,氧气极少,由此火星有水的说法也就沉寂下去了。但是1997年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着陆,发回的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4日,格林威治时间17时07分(北京时间5日1时07分),美国航天局发射的一艘“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在火星的阿瑞斯平原顺利着陆。这艘飞船是1996年12月4日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经过长达4.94亿公里的长途飞行,历时7个月到达火星的。这是继1976年美国“海盗”飞船降落火星考察以来,时隔21年,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再次在火星登陆。消息公布后,引起世界科技界的极大关注,亿万群众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国外科技     
’97世界十大科 技进展 1997年底,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近500名院士投票评选出了过去一年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1.英国宣布,首次利用克隆技术培育成功哺乳动物; 2.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完成火星考察活动; 3.美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原子激光;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1998,(2)
前年的12月20日,可能是国际天文学界最伤心的日子。这一天,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试验室主任、世界最大的行星探测组织——美国行星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和前任主席卡尔·萨根教授因患骨髓癌并发肺炎去世。不到1年,1997年夏天,在美国的火星飞船探路者号登上火星表面,进行了成功的探险之后,美国宇航局宣布,"火星探路者"号降落的地点,将被命名为卡尔·萨根试验地。提起卡尔·萨根教授,热心天文学的朋友都会竖起大拇指。这位生于1934年,死时才仅仅62岁的行星学大师,曾经主持过"水手9号"、"旅行者号"、"先锋10号"等著名的行星探险计划,他还是地球人第一封发往天外的金属信件(由"旅行者2号"携带飞出太阳系)的设计者。他主持行星探测杂志《伊卡洛斯》整整12年,对行星科学研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美国《科学》杂志最近评选出1997年世界科技十大突破,它们是:一、英国科学家利用克隆技术成功地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头成年哺乳动物——绵羊“多利”;二、美国“火星探路者”号飞船实现火星着陆考察;三、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瑞士的科学家们在新一代同步加速器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勇气”号和“机遇”号分别于2004年1月4日和25日成功登陆火星,这对被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亲切地称为机器人“地质学家”的火星探测器开始了为期3个月的火星探测之旅,这在全世界掀起了火星探测的热潮。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机器人研究概况机器人技术是20世纪中期的重大发明。从60年代起,美、俄、日、法等国拼搏角逐、争雄霸业。6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为完成月球探测计划,各自研制并应用了自己的空间机器人。美国“登月者20号”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降落在月球表面,自由行走,钻削岩石,并把土壤和岩石样品装进回收容器送回了地球。1966年,美国用水下机器人探测失落在西班牙海湾896米水深的氢弹头,曾引起全球瞩目;1986年又用三种高级水下机器人在洋底打捞“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残骸获得成功,轰动了世界。1997年7月4日,美国发射的“火星探路…  相似文献   

9.
本书是根据2001年4月在美国Colorad洲Boulder城召开的关于探测木星国际学术会议的产物,当时约有250人参加,是继国际先后6次空间飞船从事木星探测的成果。关于木星的第一本专著由T.Gehres主编,于1976年出版,作者80人;本书主编3人,均为大学教授,并先后参加空间飞船探测计划,作者约168人,篇幅达700多页。本书为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所组织“剑桥行星科学系列”之一,随后先后又出版《流星》、《火星表面》和《火星地质学》等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太空技术,已经把人类的视野拓展到了神秘莫测的宇宙空间。进入21世纪之后,更多而又更为艰巨的太空任务将在这个崭新的世纪里得以完成和实现,比如太空旅游便可把全人类梦寐以求的愿望变为现实。美国富翁的太空旅游已为人类的这一梦想拉开序幕。据美国航天局2000年10月26日宣布,美国将在今后10年内陆续进行6项火星探测任务,为在2011年取回火星岩石样本奠定基础。这一系列火星探测计划之目的是寻找火星上有无生命存在的证据,其中包括将在2003年进行的一项探测器计划、两项机器人探测火星表面的计划和2005年进行的火星探测器计划,以及2007年进行的移动科学实验室计划与“侦察”计划。如果这6项探测行动能够取得成功,岩石取样的任务可望在2011年完成。另据目前的最新消息,美国宇航局局长戈尔在乔冶·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纪念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相似文献   

11.
时事概览     
美“勇气”号登陆火星经历近7个月约5亿公里的太空飞行,美国“勇气”号火星探测器穿越火星大气层后,于北京时间1月4日12时35分左右在火星表面成功着陆。这是在日本“希望”号探测器登陆失败、欧洲“猎兔犬2”号登陆器登上火星至今下落不明的背景下完成的,因而意义尤为重大,也再次点燃起人类探索这颗“红色星球”的激情。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与地球最为相似,或许存在支持生命的条件。探索火星将有助于加深对地球以及地球上生命起源与进化的认识,长远看,对寻找地球之外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家园也不无裨益。但火星探测以难度大、失败率高而…  相似文献   

12.
美国西部时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美国“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将展开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它将利用先进的挖掘臂深挖火星地表,寻找可能埋于地下的冰,帮助科学家了解这里是否曾经存在适宜生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根据美国未来学家、科幻小说大师克拉克的小说《2001:太空奥德塞》命名的美国“奥德赛”火星探测器,去年4月7日发射升空后,经过4.6亿千米、200多天的长途跋涉,于去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开始了为期两年半的火星探测。“奥德赛”此次拜访火星有四项任务:  相似文献   

14.
新的发现新的突破 1996年适逢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逝世100周年。这一年,科学家们继续向自然界深度和广度进军。航天领域:美国航空航天局在30天之内连续两次向火星成功发射了“火星环球勘测者”和“火星探路者”  相似文献   

15.
张邦维 《大自然》2009,(2):62-66
如果将太阳系8大行星的卫星称之为它们各自的儿女的话,那么我们所居住的地球,只有月亮一个宝宝。火星有2个孩子,金星和水星则一个子女也没有。土星却很特别,它的儿女成群,至今已经发现的有60个之多。下面我们将会看到,许多土星的卫星是在美国1997年发射的“卡西尼”(Cassini)号飞船于2004年7月1日飞达土星后,进行人类第一次进入土星轨道的近距离、多方位和多任务考察过程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16.
持续进行了比预定期限长得多的观测,不断向地球发回新的信息 “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自抵达火星以来.已经过去了两个年头。按照当初的设计.原来预计这两个探测器只能在火星上工作90个火星日。可是.截至2006年2月4日.勇气号已经实际工作了743个火星日,机遇号已经实际工作了723个火星日.两个探测器仍然在不懈地观测着火星。其间.它们发现了火星上曾经存在过水的迹象.获得了关于火星环境的十分重要的各种信息。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两个火星车拍摄的一些非常珍贵的照片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26日,美国“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发射成功,顺利进入飞往火星的轨道.并于2012年8月6日成功降落在火星表面,展开为期2年的火星探测之旅.2012年9月27日,美国航天局宣布,“好奇”号火星车日前发回的图像显示,一些火星岩石中含有火星古老河床碎石,表明火星表面确曾有水流淌过,这表明火星也曾有过生命存在的某些条件.这一发现对科学与宗教这两种不同的对世界的认知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数字     
《广东科技》2011,20(13)
4人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款最新研制的多用途载人飞船(MPCV),设计是以“猎户座”航天器的原型为基础,底部宽约5米,重量约23吨,将作为未来美国宇航员进入外太空的全新运输系统,可同时携载4名宇航员前往火星。该飞船的最终目标是火星,但是短期内NASA首先将使用它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一些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数字     
《广东科技》2011,20(13):9-9
4人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公布了一款最新研制的多用途载人飞船(MPCV),设计是以“猎户座”航天器的原型为基础,底部宽约5米,重量约23吨,将作为未来美国宇航员进入外太空的全新运输系统,可同时携载4名宇航员前往火星。该飞船的最终目标是火星,但是短期内NASA首先将使用它来支持国际空间站的一些任务。  相似文献   

20.
北京时间2021年2月19日凌晨4点55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一代火星车“毅力”号在火星的杰泽罗陨石坑成功着陆。“毅力”号于2020年7月30日发射升空,经过六个多月飞行后抵达火星。“毅力”号由美国一名初中一年级学生命名,设计上与其前辈“好奇”号火星车几乎相同,但有不小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