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1979年FGGE—Ⅲb资料,对亚洲及其邻域的总能量、大气显热源和水汽汇进行谱分析.结果表明:准40天振荡是亚洲夏季风区的主要特征振荡.振荡方差贡献的分布以及振荡源中心位置反映出在印度、孟加拉湾、南海和东亚大陆上空夏季风系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长江以北地区主要受中纬度系统影响,华南沿海和云贵地区则分别受南海和孟加拉湾地区夏季风系统的影响.振荡从主要振荡源向外传播,东亚季风区振荡主要从东南向西北传播.总能量和水汽汇振荡的传播还表明,从南半球有明显的向北传播通道.这些通道与越赤道气流通道大致相对应.大气显热源的振荡则无此特征,但它对大气环流准定常状态的维持有一定的影响,孟加拉湾湾头和南海既是热源中心,亦为准双周振荡的源区.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放实验室IAP-AGCM(二层大气环流模式),针对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表层海温(SST)异常进行八个月的数值积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黑潮弯曲时北太平洋冬季SST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具有明显的30-60d振荡的特征;在北半球的30-60d振荡,大部分地区为向西传播,在南半球则为向东传播;其经向传播较为复杂,在120℃剖面上以向南传播为主;热带地区受此SST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大气季节内振荡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大气季节内振荡(ISO)在长期天气和短期气候变化中有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大气科学的重要前沿研究课题.文中在简要回顾大气季节内振荡的主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述了新近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热带大气ISO的传播规律;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夏季风爆发及对南海(东亚)夏季风活动异常的重要作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与El Nino(La Nina)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数值模拟等.  相似文献   

4.
大气模式中季节内振荡特征对不同海温强迫场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的全球大气模式(CCM3),分别以月平均和周平均海表温度(SST)为强迫场进行2个积分试验(称为CCMM和CCMW试验)。积分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CCM3模拟大气季节内振荡(MJO)信号的强度均较观测资料偏弱,而其中以CCMW模拟的强度略大而较接近真实。表明SST强迫场包含更真实的季节内变化信息对提高模拟MJO强度有作用,CCMM与CCMW模拟MJO活动的时间位相均与观测差别较大,直接原因在于CCM3中降水季节内振荡与SST变化的相关关系不正确,而更根本的问题在于大气模式无法反映资料分析发现的内时间尺度的SST与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通信的大气传输特性模拟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大气传输模型LOWTRAN对紫外波段的大气传输特性进行了模拟研究,定量考虑了紫外通信系统工作波段的确定,分析了能见度、地理位置、气候季节、传输距离、传播方向、海拔高度和天气情况等对大气紫外透射比的影响。结果指出,紫外通信系统的工作波长应选在日盲区中心点250nm附近,季节、地域和风雨天气对日盲区紫外透射比的影响甚微.水平方向上大气紫外透射比的指数衰减规律决定了系统工作的局域性和保密性.在海拔1km内大气紫外透射比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相似文献   

6.
亚澳季风区大气视热源的季节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50-2000年平均的亚澳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季节演变和突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亚澳季风区热带低纬的大气热源区随季节由冬到夏而自南半球向北半球移动,在盛夏达到最北,强度也最强,并在春末与北半球中纬度的热源区汇合,到秋季开始南撤;东亚季风区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夏型间转换的过度季节都较短,冬夏型间转换具有明显的突变性,而印度季风区大气热源的冬季型维持时间明显比夏季型要长;亚澳季风区内大气热源的年较差以亚洲季风区的热源年较差最显著,澳大利亚北部次之.  相似文献   

7.
利用NCEP提供的OLR逐日再分析资料与贵州省气象局提供的85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小波分析、序列相关、带通滤波、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79—2012年大气季节内振荡与贵州主汛期降水的相关性和影响区域.分析得到:大气季节内振荡的对流活动对贵州主汛期降水占主要贡献,且大值区分布在贵州省中东部.通过将1979—2012年中大气季节内振荡活跃与不活跃的年份进行挑选,对其波动特征、影响区域以及传播路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SO活跃年时,ISO波动强度大周期较明显,6—7月上旬从副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北部,7月下旬—8月从副热带西太平洋向西传播到孟加拉湾西北部;ISO不活跃年时,ISO波动强度小周期不明显,6—7月下旬和7月中旬—8月底从阿拉伯海北部向东传播到副热带西太平洋.  相似文献   

8.
南极臭氧洞对全球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IAP九层全球大气环流模式进行了南极臭氧洞气候效应的数值试验.试验和分析表明,南半球高纬和极地平流层臭氧含量的减少,不仅对南半球气候有明显影响,而且影响到北半球,使全球气候产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黄爱华 《甘肃科技》2011,27(15):32-34
针对目前利用模式模拟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日本新开发的在线耦合大气化学传输模式模拟了CO2的全球传输,深入分析了CO2全球分布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CO2全球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地区,全球CO2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在半球分布上,春季、冬季和秋季北半球浓度都高于南半球,夏季则相反。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6~1997年中国首次南极内陆冰盖考察获得的50m雪芯资料,详细研究了南极伊利莎白公主地250年来NO -3 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250年尺度上,本地的NO -3 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250年来,伊利莎白公主地NO -3 浓度与太阳活动没有相关关系,认为本地的NO -3 可能主要来源于中低纬度地区的闪电和极地高空中的各种大气过程,雪冰中记录的NO -3 浓度可能是其来源、传输路径和沉积过程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1.
诗人朱湘和顾城之死 ,在中国新诗史上震动较大 ,曾经是评论界关注的两个热点。作为纯粹诗人和童话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执著 ,朱湘与顾城有相似之处 ,而他们之间的差别又是相当明显 :朱湘把生命的意义沉醉在诗歌创作中 ,至于顾城 ,却将生活等同于诗歌。朱湘和顾城都是十分相信艺术功能的诗人 ,而他们的艺术世界又存在着一个本质的区别 :诗歌之于朱湘 ,是梦想的港湾 ,精神的支柱 ,希望的寄托。而顾城 ,却因他对“个人主体”的沉迷和对自然的发现 ,力图营造一个脱离现实的幻型大厦  相似文献   

12.
作为诗人的朱湘和顾城,对中国新诗的发展作出过各自独特的贡献。从憧憬自由、向往光明,到痛苦幻灭、颓丧自沉,朱湘走着一条艰难坎坷的人生之路;而从天真童趣的童话诗人走到灰色的死亡诗人,顾城的灵魂在光明里堕入了永远的黑暗。  相似文献   

13.
认为日本数学家在17世纪引入了行列式的概念,为什么和如何使用行列式却并未被人们所深刻地理解,故通过对和算家当时的具体计算的分析,表明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正是18—19世纪欧洲的数学家创立的对于超过一个未知量的方程组的辅助变量的消元法。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是现代化进程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当前,在推进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西部地区面临着许多瓶颈因素的制约,只有通过产业链整合,促进工业内部二元结构的转化;加快制度创新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作用;提升技术能力,促进二元产业层次的融合;发展循环经济,构筑生态工业模式;推进信息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具体措施,才能不断推进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功率控制(Power Control,Pc)解决的几个现象(远近效应near—far,共道干扰co—channel,信道衰落channel fading)的定义,功率控制的分类以及不足(power based,SINR based),功率控制应用的结构种类(逆向reverse,同向forward)算法以及衰落的问题分析综述;举例说明设计接收机应该选用哪一种功率控制,举出公式以及硬件实现的对应文章分析。综述了功率控制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当今世界几个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探索,特别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研究,论述了科学技术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武山铜矿床是九瑞矿集区内著名的大型铜矿床之一.近年来,江西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部署在武山铜矿外周边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找矿新认识.通过对其系统的归纳与总结,认为南阳—铁石坳铜矿带的赋矿具有“一带多心”展示雏形、“一心多体”富集成矿、“一体多期”矿化富集的规律性,并确定了在该带内应遵循的“依层定带、带中找心、心中探体”的找矿思路,为本区下步找矿工作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体育课程的改革 ,应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对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和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 ,要达到这些目的 ,就必须对中小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 ,要建立一套适应我国国情和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体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现代预防医学中三级预防学说的理论,分析了高校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面临社会发展新形势,高校教务管理的改革创新已不可阻挡。针对目前高校教务管理中体制僵硬、管理人员经验不足、教学任务监督体系不完善、教学投入严重不足以及教务考核评价方法单一等问题,提出加强管理人员素质、树立服务和责任意识、加强教学监督工作、完善教学质量体系、提高各院系管理权限以及加大教学投入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