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龙薯10号”是龙岩市农科所1998年选用优良亲本配制组合进行有性杂交,经过多年试验育成的高淀粉甘薯新品种.2006年分别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和国家甘薯新品种鉴定.该品种具有淀粉含量高、高稳产、优质、抗病、较抗旱与较耐水肥等优点.本文介绍了“龙薯10号”的选育过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7,(7):61-61
龙薯9号系号120—2,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以岩薯5号为母本,金山57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新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等特点。该品种于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
谷子新品种公矮6号米香色鲜,是以夏谷矮88为母本、春谷860092-50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07~2008年吉林省区试籽实平均公顷产量5184.8kg,比对照平均增产11.05%。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籽实平均公顷产量4828.9kg,比对照平均增产16.9%。2009年通过吉林省捉作物品种审定会审定。  相似文献   

4.
"周豆11号"是河南省周口市农科所选用高油大豆豫豆11号提取总DNA为供体,经大豆开花后开成花粉通道直接将DNA导入受体豫豆24,经多年连续选择育成.2003年通过河南省审定.该品种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分析,蛋白质含量40.4%,脂肪含量22.36%.  相似文献   

5.
“湘杂棉10号”是湖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陆地中长绒杂交棉品种,其母本是优质、高产的“鄂抗棉7号”的选系,父本是自育的长绒棉品种“湘X309”。“湘杂棉10号”于2001年配组,2002年参加课题组优系比较,2003年参加湖南省棉科所优系比较,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品种区试,2006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和命名。  相似文献   

6.
高档优质稻是近年来新诞生的概念,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系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档优质稻新品种,是我省育成审定的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优质水稻品种,原名润珠537,2004年3月经湖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中5号”正式推广。其集优质、高产、多抗于一体,荣获2002’中国(淮安)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十大金奖名牌产品第一名,是当前进行无公害高档优质稻米产业化开发的理想品种。采取“科研+企业+农户+基地”模式的进行产业化开发累计推广面积40多万公顷,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效果,并荣获2.00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7.
云南地处低纬高原,海拔和纬度跨度大,气候特殊,即使是很好的优质米品种,米饭也觉偏硬。针对此难点,开展了低直链淀粉含量粳型优质香软米育种。2005年成功育成了首个粳型香软米品种“云粳20号”,2011年通过省级审定(滇审稻2011020号),2012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CNA20080002.7)。米饭香味浓郁、柔软、口感好、冷不回生,深受消费者喜爱。该品种不仅产量与当地高产品种相当,而且稻谷出售价格比一般品种高出0.5~1.5元/千克(优质稻谷按2.8元/千克计),2010~2012年,在云南省累计推广51.72万亩,新增产值达2.2亿元。香软米品种的选育开创了高原粳稻育种的一个重要领域,推动了水稻育种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赣棉11号是江西省棉花研究所选育的陆地棉新品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从"六五"开始一直承担江西省重点攻关项目陆地棉新品种选育,赣棉11号就是在"八五"、"九五"攻关期间的成果.该品种集优质、高产、抗逆于一体,2000年4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列入了国家新品种展示计划,还被农业部列入"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2002年得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的支持.2002~2004年连续3年被确定为江西省棉花主栽品种,累计推广150余万亩,覆盖江西大部分棉区,并辐射到湖北、安徽等周边地区,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个走出江西,推向外省的棉花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6-76
“沈稻47”:常规粳稻,由沈阳农业大学王术教授等选育.2010年通过辽宁省审定.该品种具有大穗、分蘖力强、秆粗抗倒、苗期耐盐碱突出、抗稻瘟病强、适口性好等优点.成株高100 ~ 105cm,每平方米350 ~ 400穗,半直立穗型,平均每穗150粒,千粒重24g.经国家农业稻米及制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测定,糙米率82.4%,精米率74.2%,整精米率73.6%,粒长5.0mm,粒型(长宽比)1.7,垩白率14%,垩白度1.4%,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90mm,直链淀粉含量17.7%,蛋白质含量7.9%,10项米质指标达到国家优质食用粳稻米一级,其余2项达二级标准,米质优.辽宁省区域试验该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4.9%,般单产9500 ~ 11000kg/hm2.生育期在沈阳155 ~ 157天,适宜在辽宁省中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北农9549原系号95-49,是由北京农学院植物科学技术系潘金豹、张秋芝与高碑店市北城农技站祖茂堂最新育成的冬小麦新品种,2003年9月通过国家审定(品种审定编号:国审麦2003041).  相似文献   

11.
克新22号属中晚熟品种,生育日数85天左右(由出苗到茎叶枯黄),株型直立,株高63厘米左右,分枝中等,淀粉含量19.7%~20.55%;田间抗晚疫病,抗PVY、PVX病毒,块茎平均公顷产量为272.79.6公斤,在不同环境条件中克新22号均表现出稳定高产,确定了克新22号拥有较广泛的种植区域,为马铃薯淀粉加工带来新鲜血液。  相似文献   

12.
黄洁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6-26
优质鲜食高淀粉的木薯新品种——华南9号,早熟,植后7个月可收获;高产,一般亩产可达2吨;鲜薯淀粉含量高,一般能达到30%~33%;HCN含量30.5mg/kg,低毒优质可鲜食具有较强的耐肥、耐瘠、抗风、抗旱、抗寒、抗病等特点,适宜我国南亚热带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3.
秦优9号系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1998年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2003年3月7日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9月8日和2004年8月11日分别通过国家黄淮区和长江下游区审定.2003年被列为科技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相似文献   

14.
黔糖4号系NC0310×CP36/105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其表现为出苗快而整齐、分蘖强、生长势强、宿根性和耐旱耐寒性突出、抗病性强、适应性广,中早熟高产高糖。产.量6.6t/667m^2比对照F134增产45.69%,此对照桂糖11号增产13.8%;平均蔗糖分含量15.92%,比F134高4.16个百分点,比桂糖11号高1.05个百分点,较双对照增产增糖优势明显,尤其在旱坡地上种植较其它品种更具有增产潜力,适宜于中等肥力的旱坡地或平坝地种植,可作为糖料或能糖兼用型甘蔗新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3,(23):73-73
“汾豆56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育成。2007年完成国家北方春大豆晚熟组区域试验,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国审豆2007013);2008年完成国家黄淮海夏大豆中组区域试验,再次经国审通过(国审豆200800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利用专利技术(ZL971 20102.1)培育的西瓜杂交一代新品种,2003年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豫审西瓜200300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压砂西瓜生产的经济效益,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选育出压砂地专用中熟西瓜新品种:“宁农科1号”。该品种是以高代自交系M204-3为母本,以自交系F306-7为父本配制的杂种一代,于201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全生育期105d左右,果实发育期;35d左右;植株生长势强健,易坐果;果实椭圆形,绿底覆墨绿色条带,外形美观;瓤质红色,脆甜。果实整齐度好,商品率高;是高产、抗病、耐储运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8):60-60
浙棉2号是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配技术和质核互作不育系制种技术,于2002年配制出高优势、优质三系杂交棉新组合。2002年参加品种比较试验和浙江省棉花品种多点试验,2003~2004参加浙江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5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该组合的细胞质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均来源于陆地棉,克服传统三系杂交棉因来源于哈克尼西野生棉的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而导致恢复力低和杂种优势弱等问题,使三系杂交棉产量水平有显著突破。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20.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依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2004年对第111号元素正式确定的英文名称,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第111号元素的中文定名草案。2006年1月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化学、物理学、语言学界专家召开了第111号元素中文定名研讨会,并审定了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定名使用的汉字已征得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同意,2007年3月12日经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批准予以公布使用。111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