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董彩荣 《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1):5-10
习近平生态文明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具体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观以及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的生态实践观等观点,有深厚的中国传统生态思想底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2.
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和实践纲领,对世界各国践行绿色发展亦有启示。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世界意义,是在实践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4.
福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大学生是建设福建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生力军和接班人。当前,福建高校生态德育体系正在相继构建,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课堂主阵地抓牢力度不够、宣传方式的创新性和有效性不足、系统性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通过以结果导向引领制度设计,将生态文明思想和文化持续转化为教学资源,探索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高校生态德育的新内容,进一步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高校生态德育中,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健康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要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威廉·福克纳是一位风靡世界文坛的伟大作家。他的一生创造作品无数,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多方面、多视角的学术研究。然而将他的作品同新兴的生态文学批评联系起来的评论却仍然屈指可数。用上个世纪末崛起的、以探讨人与自然关系为主题的生态批评分析福克纳中篇小说《熊》中体现的深邃的生态思想,希望能以此丰富对这位文学大师的研究并进一步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陈玲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15,(2):14-16
高尔斯华绥的《苹果树》讲述了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思想。都市文明对乡村文明、文明对自然的胜利,造成这个凄婉哀伤的爱情悲剧。重新审视文明与自然的冲突,是这篇小说传达出的生态呼唤,如果历史的发展要以文明战胜自然为代价,其结果必然是整个人类的自我毁灭。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理政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在理论和实践中形成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被文史学家梁启超称为“汉人著述第一流”的《淮南子》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哲理,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出发,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精髓,科学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既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狭隘观念,肯定了自然万物的内在价值,又摒弃了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肯定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其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以人与自然关系的精准定位为逻辑起点,以理念创新化、内涵系统化、目标战略化的“三化”思维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体系为逻辑展开,以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为逻辑旨归。作为一个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而且为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9.
自然地理学对研究人地关系、研究生态文明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教学过程一直以人地关系为线,贯穿着生态文明的理念。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自然地理学与生态文明的关系等多个方面分析了在自然地理学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李新市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1-5
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要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丁桂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9,19(3):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进程中,从客观现实出发,从世情国情出发,创新思维,勇于探索,于理论创构与实践探索中形成了深刻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本质规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蕴含着深刻的逻辑内涵。其中,立足于当代实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底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构的发生逻辑、坚持法治思想,确立"最严格"生态文明制度化建设路径的实践逻辑、坚守民生福祉的执政担当,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环境民生的价值逻辑,共同构成其理论体系的三大逻辑内涵,为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现实展开提供强大的逻辑力量和内源动力。 相似文献
12.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84-88
当前学界研究中,习近平生态思想与"原理"教学的结合是研究的空白点。在阅读大量文献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文章从学理和实践层面上探索二者融合的内在机理,为教学与理论扩展了创新空间。其中,合理性的论证是二者融合的基础,论证依据是习近平生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基本原理的要件和理论品格;内涵或内容的分析是二者融合的具体展现,习近平生态思想的文明观、生产力观、民生观等呈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维度;融合在教学中的实践维度是二者结合的落脚点,包括知识点重整、专题教学、中介引入、人文关怀等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14.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2):1-7
贫困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改革开放以来,各级政府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积极的扶贫政策,我国减贫成效世界瞩目。特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加快了我国减贫的步伐,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在减贫方面再创辉煌,并力争在2020年全社会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之际,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如期脱贫。 相似文献
15.
赵国营 《邵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36-38
人类所处的生态环境系统和政治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会危及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且能诱发政治冲突,影响一国的政治稳定。因此,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注重生态文明导向的政治建设:构建完善的政府生态责任机制,实施绿色新政;发展基层民主,实现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生态治理;公正协调环境利益冲突,保证生态公平。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关于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战略思想,为中国科技创新指明了战略目标、战略方向、战略路径、战略重点、战略依靠、战略动力和战略保障。这一理论成果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