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借鉴西方修辞理论,改进对台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坚 《科技信息》2007,(35):187-187,195
祖国大陆开展对台宣传工作已经有了近六十年的历史,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阶段,覆盖面也随着传播形式的增加而越来越广。对台传播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因为其面对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传播环境。然而,这种针对台湾地区受众,以促进统一为宣传目的的宣传工作到底收效如何,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目前针对该领域的研究基本是在传播学领域中进行,但是如果能在其中引入西方修辞的视角,必然对其研究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知识图谱分析方法为手段,对我国生态文明传播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该领域存在以下研究特点与趋势:因党和国家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得到快速发展,但高产作者与机构之间并没有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研究领域成熟度不高;研究主题集中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播、环境保护与环境传播、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以及新媒体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生态文明传播等方面;该领域已逐渐摆脱以往主要关注环境治理与传播研究的不足,而越来越关注新媒体与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生态文明传播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开始逐渐参与到政治传播领域。在国外,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就是个极其成功的例子;在我国,视频、博客等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本文以新媒体环境下的政治传播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界定政治传播,第二部分讨论新媒体参与政治传播的现状,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新媒体政治传播的局限性,意在通过对新媒体政治传播中公信力不足、"新媒体""垃圾"不断等问题的讨论为其发展前景作出合理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对知网收录的2000-2019年间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研究领域的8400篇期刊、2464篇核心期刊便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其年载文量、高产作者、高产机构与高产来源刊物情况进行分析,并使用CiteSpaceⅢ可视化分析工具,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当前研究热点。研究揭示了国内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得出了当前社交网络信息传播的六大热点,进而分析了各关键领域的研究趋势,为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中国文化领域价值理念国际传播重要性的基础上,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传播媒体、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论述中国文化领域价值理念的国际传播,重点论述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转变传播观念、有效整合传播手段,并强调作为传播者和接受者中的中青年群体的重要性及传播过程大数据挖掘是未来传播效果评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虚假信息的传播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影响着社会正常运作.深入理解虚假信息的传播机制并遏制其传播是传播学、政治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共同研究目标.基于社会化媒体对于虚假信息内容及传播踪迹的记录,以及信息传播相关计算算法的广泛采用,传播学在当前阶段得以对虚假信息传播进行经验性深入探讨.基于此,将从虚假信息内容特征、传播者用户特征和虚假信息传播模式3个角度系统综述计算方法对于虚假信息传播研究的推进,探讨未来可行的跨学科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不容乐观的传播环境,单一重复的传播内容以及陈旧落后的传播手段是造成当下高校“大学语文”日益式微的主要原因,而走出困境也要从这几方面着手进行改革与优化。只有正视现实,坚定信心、端正态度,在优化其传播环境,改进其传播内容、革新其传播方法上积极作为,“大学语文”才能走出困境,告别尴尬。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传播在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上的崭新特征,以及对影视传播的巨大影响力。认为随着新媒体在影视传播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补与融合会成为未来影视传播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现象学这个独特视角来研究传播统计学,对现象学应用于传播统计领域的能性与原则给予了阐明,并基于传播统计学层面将社会现象学和诠释现象学作了比较。另外,本文还进一步论述了传播统计现象学研究的具体操作问题,扩大了传播统计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0.
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九个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问题。对于健康传播的定义,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承认健康传播(研究)的多维性和多层次性。从这一点出发,在“接合”健康传播研究的不同维度和层次的基础上,以健康传播研究的两个主要维度传播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为基本坐标,可以建构出一种新的“健康传播研究领域划分模式”,从而划分出健康传播研究的若干领域和九个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