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介绍了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方志物产知识库的核心功能,包括领域知识系统化存储、知识检索与统计、多源知识聚合以及知识可视化等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提出的农史研究思维方法与数字人文研究方法,设计一个面向农史领域的数字人文研究框架,包含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等三个层次;最后基于方志物产知识库对“云南茶叶”这一主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来验证该数字人文研究框架的可用性。研究表明数字人文研究基础设施与研究框架可为传统人文学科研究范式的发展与转型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
方志为中国特有文献,具有重要的资治、教化、存史、兴利的作用。自宋以来,物产成为方志必载门类,记载了特定时空下的物产名录与描述信息,成为农业史、区域史、经济史、环境史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数字人文领域的兴起,从技术和路径上为深度而高效地进行地方志整理与利用提供了新的契机。以手抄本《方志物产》为语料,通过梳理明至民国时期山西方志中所载的物产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量化统计方法,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可视化分析山西地区物产在时空范围内的分布状况,以探寻物产记载中心及其变迁状况。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新的技术条件下读者对数字方志项目的需求,并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提出了资源整合、知识库建设、开放基础平台等建设策略,结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方志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演示平台设计"项目,详细论述了数字方志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古籍数字化整理与保存领域,文献、文本、知识被重塑为数据形式,这些数据形式当中存在的集外字问题会导致研究成果的误差,甚至出现结果缺乏可解释性的现象。本文以《方志物产》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了《方志物产》的数字化历程和文献特征,分析了《方志物产》集外字形成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志物产》集外字问题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宋敏求为宋代杰出史学家,方志编纂家,其所撰《河南志》和《长安志》等在方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地志图书由偏重地理考述向重视人文记载转变,宋敏求功莫大焉。  相似文献   

6.
对数字时代图书馆学五定律进行了新解读,按照五定律对图书馆工作指导意义的大小进行重新排序,分别强调了图书馆的中介性、动态性、可利用性和高效性。图书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创新业务模式,提高传统的图书借阅、阅读推广等业务的服务效能;同时,在数字时代大背景下,转变思维方式,在数字人文、digital curation、创客空间等新领域发挥着知识交流分享的作用。指出经典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并没有过时,而是与时俱进,在数字时代被注入了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莫云 《科技智囊》2013,(1):I0034-I0041
大数据时代来临 ·什么是大数据? 首先来看一组数字。据全球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预测,全球数据量大约每两年翻一番,预计到2020年,全球将总共拥有35ZB的数据量,相较于2010年,数据量将增长近30倍。如果以现有全球人口来进行均摊的话,每个人可以摊到2TB(1TB-1024GB)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足以看到大数据的浪潮之迅猛、需求之迫切。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理论界掀起了多次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研究的高潮,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独特的视角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深刻反思,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社会科学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倾向,主要表现为:研究由历史考察为主向学术化倾向转变;研究的多元化趋向越来越明显;研究的实证化趋向开始显现。这些新趋向对拓展和深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史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各行各业带来了严峻的思考,档案信息作为支撑和引领未来事物发展的重要资源,已经着手构建大数据时代"网络数字资源"管理平台。该文首先对大数据时代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大数据时代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旨在阐明高校档案信息如何形成以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体系和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陈晓露 《科技资讯》2023,(3):218-221
读者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当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服务的稳步推进,读者服务对象的边界日益模糊;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提升了读者服务的要求。该文基于此,以“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数字资源服务为研究内容,首先阐释了数字资源服务的特点,包括从信息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从标准服务向个性服务转变,继而分析了数字资源服务的内容,如定位检索服务、自主借阅服务、信息交互服务,归纳总结了数字资源服务的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进入数字出版时代后,数字出版技术对学术期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发布便捷、传播迅速、数据量大"的特性使得人们的阅读方式得到了质的飞跃。如今的数字出版呈现出开放性、标准化、规模化、全媒体化发展的新趋势。结合相关文献、网站数据及《中国肿瘤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及探讨传统出版如何向数字出版进行融合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以2003—2019年期间SCI-E&SSCI收录的机构知识库研究领域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对机构知识库的研究内容和动态演化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现阶段的研究内容包括IR的建设、IR的管理和技术、IR资源可见度和科研数据管理等,未来机构知识库研究发展趋势或将转移到相关法律问题、存储成果深度开发、多维知识图谱构建、功能优化等,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变革性技术的不断成熟,机构知识库可能将出现新的研究高潮.  相似文献   

13.
彭大为  史惠存 《江西科学》2020,38(2):252-25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大数据、分布式集群、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水利开始向智慧水利转变。由数字水利向智慧水利转变的重要技术之一就是对水利大数据的处理,大数据处理是实现智慧的核心技术。一个完整的大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大致包括数据收集与导入、数据清洗与质量控制、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数据建模与模型管理。主要对水利自动化实时流式大数据的处理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对水利自动化设备实时上报的高频流式大数据进行有效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李振东 《科技信息》2011,(33):321-321,346
现代图书馆正经历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的转变。在这场变革中,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是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本模式,只有对用户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了解用户的结构特点、信息需求特点,才能采用适合用户的各种信息服务方式,使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相似文献   

15.
韩雪 《科技资讯》2014,12(18):251-251
目前IT界的新一研究热点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一种新的信息处理技术,同时也是社会其他领域数据使用所关注的热点。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同样需要对大数据的存储和利用。本文结合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的实际需求和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总结出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以期待更新并扩大高校图书馆的智力资源、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知识服务能量。  相似文献   

16.
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量的剧增或者信息技术的飞跃,而可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飞跃的前奏。本研究通过分析大数据的概念、特点以及大数据给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带来的新要求,探索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数字无线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满足了水运行应用系统灵活多变的通讯需求。因此其应用范围不断地扩展,并对水运行业系统应用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该文对水运行业广泛应用的移动通讯和Wi Fi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并结合在大数据和物联网应用的背景下水运行业的需求变化,分析得出了无线通讯技术在水运行业的应用存在着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以通讯带宽不断增长为代表的通讯能力提升、专用网向综合性网络过渡、单纯报文数据向多种数据融合传输转化等趋势。  相似文献   

18.
以金融科技为研究背景,以数字普惠金融减贫为应用方向,构建解决核心问题的可计算策略研究框架.将核心问题定义为数字普惠金融减贫需求与供给匹配的概念集合,即解决在一定阈值R(R=满意度/风险度)范围内,寻求最优T(T=<需求,供给>)值的概念节点关系路径.结合问卷调查与网络文本数据爬取,综合利用文本挖掘、概念图、实证分析等方法,充分发挥大、小数据分析优势.实验证明,融合大、小数据分析获取的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策略更能追溯到问题的本质.为大数据环境下数字普惠金融减贫策略研究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数字档案随之出现,数字档案共享服务受到的关注也在逐渐增加。在大数据时代,高校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使用数字档案,打破传统的档案管理观念束缚,提升档案管理服务质量,提升高校数字档案应用价值,促使高校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大数据时代高校数字档案共享服务,希望能给高校档案管理部门提供一些工作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是21世纪环境下信息网络全面普及之后的新兴产物,其和物联网、云计算类似,均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创建的多样化数字资源。文章就以大数据时代及技术为研究背景,详细分析了大数据环境下计算机数字安全及防护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