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振  于斌斌 《甘肃科技》2013,29(11):27-28,145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环境之一,沙尘暴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大气环境的质量。兰州市作为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对其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从沙尘暴视角出发,从沙尘暴形成机理以及污染物形成机理方面对兰州市环境污染进行了分析,对环境污染带来的经济、社会效应做出了说明,并得出了相应的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硫(SO2)是工业窑炉尾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进入大气会对大气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文章分析讨论了二氧化硫尾气的来源及其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二氧化硫污染物的治理方法,并对脱硫剂的选择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铜山矿深部矿产资源采选项目变更后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情况,在分析项目工程概况的基础上,对项目变更前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工程项目变更前后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了监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变更后,矿区大气环境质量大大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也相应减少。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某沿海地区拟建水泥厂为例,通过对厂区及周围地区的特殊环境状况分析,以及根据国家对重点城市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标准,对拟建工厂所在地区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在沿海地区建设TSP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工厂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尤其在地形相对比较复、环境保护目标敏感的情况下,否决了拟建水泥厂,保证了区域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5.
通过在太原市城市中心区4个有代表性的大气监测点进行垂直分层布点采样,了解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TSP在太原市这个特定的人工生态2系统环境中的垂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大气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模糊数学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问题,采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某市区5个监测点的三种大气污染物日平均浓度值监测结果进行实例分析验证,得出了该市区5个监测点的大气环境质量级别为Ⅱ或Ⅲ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进行大气质量评价可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人为的误差,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包头市城区大气环境主要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排放状况的分析,探讨了本市大气环境严重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晶  李志成  钟流举 《广东科技》2008,(13):107-109
针对珠江三角洲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影响日益突出的特点,以及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迫切需求,利用情景分析方法对珠江三角洲未来不同机动车污染控制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对2010年和2015年机动车保有量和主要污染物NOx、PM10和VOC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机动车持续快速增加的情况下,实行“禁摩”政策和提高机动车排放控制标准有助于大幅度减少珠江三角洲地区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国内外草原区露天煤矿开采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以及环境影响后评估技术方法不完善的问题,采用布设监测点、实地样方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等方法,对胜利一号矿区环境进行了综合现状监测与评价.结果表明:胜利一号露天矿的开采对矿区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其中空气中以SO2和烟尘为主的污染物含量增多,水质污染物超标,采掘场造成的噪音污染最为严重,矿区周边植被类型发生变化.提出了污染治理对策和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春节期间烟花禁放对江西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17年和2018年春节期间江西省60个大气环境国控监测点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采用数学统计、定量分析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并通过构建"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烟花禁放"政策实施前后江西省主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全面实施"烟花禁放"政策前(2017年),除夕夜和正月初一大量的空气污染物短期内迅速累积形成污染高峰;大气环境中主要污染物PM_(2.5)和PM_(10)分别较当年对应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升高49.62%和24.19%。2018年春节期间江西省全面实行禁燃措施后,绝大部分城市大气环境中PM_(2.5)、PM_(10)、SO_2等污染物的平均浓度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21.94μg/m~3、25.69μg/m~3和4.81μg/m~3,降幅分别达到31.64%、28.36%和28.39%,烟花禁放措施实施效果显著。从江西省空气质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可以看出,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为较良好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西省的北部和中部,其烟花禁放成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评价中的应用,并以某开发区区域规划大气影响预测为例。阐述了环境空气动态预测系统在区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应用中的主要功能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沥青烟的治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沥青烟是生产和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之一,该物质产生的恶臭和强烈的刺激味道直接影响周围的大气环境。文章分析讨论了沥青烟的来源、成分以及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沥青烟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大气环境的战略环境评价工作中,战略分析和战略环境影响识别的核心问题是大气环境的累积效应。作者认为评价工作中大气累积效应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超容量、新增项目的增加排放、沉降的再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四个方面。针对大气环境的累积效应问题,制定了大气战略环境评价中累积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SWOT、压力法和数值模拟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环境气象学(Environmental Meteorology)是气象学与环境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学科,由于学科涵盖面非常广,气象学界和环境学界对这一新兴的、热门的学科在研究对象和内容等方面还有不同认识,本报告主要从气象角度来阐述环境气象学科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展望。环境气象学作为大气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大气运动与大气中污染物相互作用,重点研究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空气污染气象学以及大气污染对环境和天气气候的影响;从业务服务层面上侧重于开展环境气象的预报预警、监测分析与影响评估,立足城市环境气象服务,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和严重霾天气;目的是确定最优污染物削减方案,为政府区域联动建立有效防治大气污染长效机制提供决策依据,持续改善大气环境。福建省环境气象业务产品主要分为监测、预报预警及评估三大类。未来福建省环境气象学科发展以提高环境气象科研和业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工作包括环境气象监测与分析能力建设、大气化学模式和雾、霾及重污染中长期预报技术研发、边界层结构和大气污染研究、环境气象评估和预评估、城市环境气象服务、环境气象业务拓展,注重气象环保合作,联手打造清新福建。  相似文献   

15.
以重庆地区为例,应用环境经济投入产出的原理与方法,建立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发现重庆地区大气环境的主要污染物为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分析了各污染物的排放情况;结合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分析了重庆地区面临治理大气污染的压力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6.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危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POPs——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能够在大气环境中长距离迁移并能沉积回地球,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简单介绍了POPs的特点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辛言君 《科技信息》2011,(21):296-296,314
分析了宝龙城市广场工程组成及主要环境影响,并且分别对项目建设期和运营期对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固体废物环境以及环境经济损益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防治污染和减缓影响的保护措施。通过分析为同类项目工程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指导工程环保设计和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西湖流域污染治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西湖水质环境状况 ⒈ 湖区及各溪流水质现状评价 湖面监测点:少年宫、湖心亭、西里湖; 溪流监测点:金沙涧、长桥溪、龙泓涧、赤山溪。 据调查,西湖流域多年水质监测数据与国家GHZB1-199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和湖泊富营养化特定标准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⑴ CODMn 入湖各溪流此项指标夏季污染最为严重,主要由于夏季暴雨产生的地表径流随带污染物入湖。以1999年为例各溪流COD污染大小排序为长桥溪>龙泓涧>金沙涧。湖区COD与各入湖溪流COD成正比关系,夏季COD值最高,其余月份相对较好。湖区的COD指标基本控制…  相似文献   

19.
机动车排放污染控制策略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之一,本文介绍了机动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通过控制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建立机动车检测/维护制度,达到降低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源。随着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措施的不断加强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将日益突出。文章综述了农业活动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基本形式和影响大气复合污染的主要机理,分析了农业活动的污染物排放及其大气环境效应模拟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面临的主要问题:(1)农业排放源估算和排放源清单制定的不确定性;(2)PM2.5与农业排放各前体物之间呈高度非线性关系;和(3)现有空气质量模式对PM2.5浓度及其化学组分预报准确性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