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杨 《科技资讯》2023,(2):75-78
为了进一步提高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速度,实现当地水资源体系有效修复,切实提升城市洪涝抵御能力,维护生态安全,理应从生态雨洪管理视角,提出适应于吉林省区域环境的海绵城市PPP项目建设举措。在此之上,该文简要分析了生态雨洪管理模式的关键技术,重点以吉林省海绵城市PPP项目为研究对象,阐述“海绵城市+PPP”设计方法与应用路径,经由新型环保材料、生态建造技术、生态建设理念、智慧化管控模式的创新应用,搭配雨水系统、市政给排水、生态景观、方案设计成果,促进吉林省海绵城市良性建设,开拓城市发展新渠道。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管理不合理等问题,对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实施环境进行梳理;对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广的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的发展状况和研究动态进行综述,包括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水敏感城市设计、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以及“活力-美观-洁净”水计划;指出未来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研究重点应包括城市水系统的监测、评估和管理体系研究,城市水系统的综合模拟模型研究,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策略实施的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及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建设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方案优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评价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海绵城市建设绩效为分析重点,确定了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海绵城市绩效水平,并诊断各时段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的障碍因子;以镇江市为例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整体上升,2015―2020年绩效指数从0.051提高到了0.937,经历了由低级水平―中级水平—良好水平—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影响该市2020年建设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是地下水占比、雨水资源利用量、地下水质量达标率、海绵城市知识普及程度和技术规范与标准﹒  相似文献   

4.
海绵城市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建设与更新中被大力倡导的新概念,能够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缓解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和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提升,提高了人们对住宅的支付意愿.该文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住房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建设海绵设施会使小区房价上涨年均385.2元/m2(即5....  相似文献   

5.
车洁 《科技资讯》2023,(21):149-15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筑面积日益增大,但由于不科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使自然水循环系统受到无序的干扰和破坏,引发了一系列城市水问题。为增强城市雨涝调蓄能力,最大限度地促进自然水文循环,提升水循环利用率,人们引入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多学科交互融合,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梳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中南地区空管工程建设特点,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在空管工程中的应用,以期打造绿色空管、低碳空管。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市水资源价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为城市水资源定价是解决城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手段.根据城市水资源价格公平性、费用补偿、差别征收、分期浮动、按期调整的定价原则,以水资源保护费、补偿费和品质费为经济内容,给出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经济用水的水资源价格定价公式.  相似文献   

7.
陈冬 《科技咨询导报》2008,(16):132-132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给排水理念是符合我国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城市给排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给排水理念要求城市给排水规划要走科学化的发展之路。本文就我国水资源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给排水理念下的规划设计的科学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城市人口规模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则是城市规划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水、土资源容量的角度预测西宁市城市人口规模,并与现状人口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城市建设用地、绿地、水资源的刚性约束表现突出,中心城区发展限制更为明显.围绕进一步提升西宁市协调发展能力,应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扩张质量为根本;逐步选择地转移农村人口;创新用地模式;有效配置水资源;推行"精明增长"现代城市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频发,城市在面对短时间降水时容易出现城市内涝。我国作为缺水较为严重的国家,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对雨水的吸收与蓄积,为城市绿化提供充沛的灌溉用水。在景观设计中,除了要注重景观环境的打造符合生态要求外,还要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契机,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利用绿地、湖泊、河道、湿地等自然景观对降水进行疏导与净化,实现城市微环境的改善。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概念进行阐述,并指出海绵城市理念下景观设计应用原则及景观设计具体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为了解决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规划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对海绵城市概念及其规划原则的简介,分析了目前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雨水储蓄系统的应用、绿地微循环的应用,为海绵城市在园林规划应用指出具体方向,从而提高我国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城市发展需要建设,尤其是市政基础建设,包括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等,如果这些基础不完善或前瞻性不够,在随后的城市开发过程中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心城区和副中心城市扩大了,发展了,但发展过程中规划、建设方案、设计中缺乏水域环境保护意识,未正确处理好用地紧张、马路经济与水网保护、生态保护的关系,本文对城市水域环境的综合治理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生态城对城市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作用,从正确认识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及人和自然的高度和谐等方面探讨了生态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指出必须用现代理念来设计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关系到生态环境和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先简单分析当前城市给排水存在着的问题,接着就城市供水管网和城市道路排水管网优化设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型的低影响开发理念,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趋势。就重庆某海绵城市试验路段为背景,研究海绵城市生物滞留沟对路基水分场的分布问题。在强降雨情况下,采用数值试验模型分析防渗膜半包情况下生物滞留沟对路基水分场的分布;再结合现场原位试验,采用高密度电法测量降雨前后电阻率分布,分析路基雨水下渗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种路基结构形式能够满足海绵城市的吸、蓄、渗、净等要求。分析雨水下渗至路基的整个过程,得到路基水分场的分布情况;其中防渗膜对于降低雨水在车行道侧路基水分的增加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各地政府和建设行业人士所关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甘肃东南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既是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甘肃东南地区地理、气候、水文特点,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洪武 《科技资讯》2023,(20):142-145
在城市不断发展过程中,对给排水项目施工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采取合理的技术对给排水项目进行施工。在对给排水项目实施施工过程中,顶管技术具有诸多优势,因此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保障给排水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单位应对顶管技术应用过程进行控制,切实保障其应用效果。该文首先对顶管施工技术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其次分析了当前给排水项目中顶管技术的应用特点;再次对给排水顶管施工技术中所需的材料进行分析,最后从施工重点、操作要点、存在风险以及质量控制措施等角度出发,对其应用过程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给排水项目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市政配套设施的建设,尤其是城市的给排水工程更是人们日常生活,工厂开工,商场营业的基本要求。城市的给排水网络是保证城市供水安全与排出污水的基础设施,也是对水资源利用的根本途径。正因为此,本人在多年工作经验上对城市的给排水工程设计进行了一些基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给排水截污工程在各项城市基础建设中属于极为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设计规划好城市的给排水和截污工作,对于城市人居环境的建设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截污体系以及截污管的设置,详细说明了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以达到城市健康、稳定、持久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讨解释海绵城市的含义及海绵城市体系的界定,并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与建设流程,以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技术措施与实现途径,同时也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不断加快,城市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已进步入快速建设时期,作为城市最基本的设施给排水管线,在城市的正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可谓人人皆知。因此为了使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所需得到保证,需要不断的加强在给排水管线施工中的质量管理,使其实现良好的排水效果。本文笔者进行分析了城市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加强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的具体措施,同时为完善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提供价值性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