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等为基本前提,使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与水环境保护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平衡关系,进而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城市水环境体系。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在为人们提供舒适环境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治水体污染,降低水资源消耗。海绵城市是指能够充分发挥城市内下垫面自身调节作用,并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的一种新型城市形态。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以杭州市27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探究城市给排水建设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以期能够有效提升给排水建设质量。  相似文献   

2.
海绵城市是解决城市内涝,高效利用城市水资源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但目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经验相对匮乏,即使是在国家的政策性引导下也缺乏成系统的建设经验,导致其在具体建设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在探究其建设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在规划、技术引导与建设积极性这3个问题上对我国海绵城市中的排水防涝系统建设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基于"海绵城市"为建设目标,以阜阳师范学院为例,结合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为学校进行基础建设和打造生态校园提供设计策略。同时为正在建设的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的整体校园景观提供新的开发思路。并藉此希望能为开设景观设计课程专业的学院开辟一块实验场地,为现阶段全国正在试点的"海绵城市"开发建设、绿色校园景观的建设提供设计参与,并对其他同类工程的规划设计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生态海绵城市的实现,是基于对雨水更高层次的利用理念之上,生态海绵城市构想的实现,对于雨水的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首先对生态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的理念、背景、应用目标、利用模式等进行了介绍,并针对生态海绵城市雨水利用设计提出了4个方面的建设与措施,即提升雨水利用效率、强化运营监管力度、加大宣传受众面积及完善雨水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景观设计自90年代初期被引入我国规划建筑界以来,主要分为景观设计和夜景观设计两大部分。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中档次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景观设计大到城市的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节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河路、街区景观、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设计等等,几乎涵盖室外造型艺术的一切。尤其随着社会精神、物质文明的日益提高,夜景观更是形象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景观与城市夜景观的概念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城市夜景观概念是对城市景观概念的补充,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天安门广场、兰州滨河40公里风景线)。由此可见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应用景观设计的手段来改善城市的文化及生态环境将是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针对暴雨引发的城市内涝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对长春市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以包气带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一方面研究其降水入渗性能,探讨海绵城市发展思路及其对城市内涝的缓解作用。另一方面研究其截污性能,探讨绿色城市建设理念及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程度。据研究结果认为,包气带土壤作为城市建设的根基,同时又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道缓冲带与屏障,只有充分认识并合理利用,城市建设才能在绿色、环保的状态下长期、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与评价已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海绵城市建设绩效为分析重点,确定了其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测算海绵城市绩效水平,并诊断各时段影响海绵城市建设绩效的障碍因子;以镇江市为例进行研究,并据此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结果表明:镇江市海绵城市建设绩效整体上升,2015―2020年绩效指数从0.051提高到了0.937,经历了由低级水平―中级水平—良好水平—优质水平的发展过程;影响该市2020年建设绩效的主要障碍因子依次是地下水占比、雨水资源利用量、地下水质量达标率、海绵城市知识普及程度和技术规范与标准﹒  相似文献   

8.
生态校园建设的提出,是在微观层面上对海绵城市理论进行的积极探索,通过运用生态适应、低影响开发、弹性设计的建设原则,具体探析实现校园场地如海绵似对雨水进行调蓄管理的"海绵"设施的设计方法,从而实现校园区域内雨洪的自然积存、渗透与净化,有效改善校园及其周边的水生态和水环境。  相似文献   

9.
海绵城市是中国近年来城市建设与更新中被大力倡导的新概念,能够提高生态建设水平、缓解城市洪涝灾害问题和促进水的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人居环境的提升,提高了人们对住宅的支付意愿。该文以四川省遂宁市为例,定量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对住房市场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建设海绵设施会使小区房价上涨年均385.2元/m~2(即5.48%);溢价出现的时点与遂宁市雨季出现时间一致;遂宁市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在房地产市场溢价方面带来的总经济效益为39.85亿元,考虑各方面贡献后整体效益为63.02亿元,超过了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10.
集雨型海绵城市建设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城市是指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水、净水,又可以蓄存水并加以利用的城市,其核心是对雨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城市的水资源。海绵城市建设理论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各地政府和建设行业人士所关注,其在城市建设中的积极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甘肃东南地区的气候相对湿润,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既是必然趋势也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技术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甘肃东南地区地理、气候、水文特点,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入手,探讨解释海绵城市的含义及海绵城市体系的界定,并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与建设流程,以及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字技术措施与实现途径,同时也讨论了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难点.  相似文献   

13.
程磊  许新亚 《甘肃科技》2016,(22):107-109
海绵城市是21世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新理念。论文从全球气候变化的视角,首先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解读,继而阐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现状,然后分析了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及对海绵城市建设带来的挑战,最后做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合理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共性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因素,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一般原则,城市公共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模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以国内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为出发点,探究各国海绵城市建设异同与发展经验,继而以海绵城市建设最为典型的单项措施——雨水花园为例,从其结构组成、水力特性以及植物配置等方面分析其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应,以期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理论借鉴.最后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与运行存在的堵塞和蚊虫孳生等潜在问题与风险,并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建议和展望:借鉴国外海绵城市建设理论体系发展历程的同时需要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因地制宜,注重区域差异性;加强现场试验,进一步探究海绵城市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机制;与此同时,堵塞和蚊虫孳生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与运行存在的潜在问题与风险也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应用的拓展深化,物联网成为海绵城市智能化建设的有效手段。物联网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结合为海绵城市的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风险。本文重点研究物联网在海绵城市运营阶段的风险评估问题,对物联网—海绵城市运营安全的系统构建层级进行了划分,并对每一层级的风险点进行具体分析;然后,基于肯特指数法,结合物联网—海绵城市风险点,提出了基于改进肯特指数法的物联网—海绵城市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将该模型运用到某物联网—海绵城市管理系统的风险评估案例中,进行效果验证。案例分析表明,该物联网—海绵城市的系统运营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来自系统外部的主要风险因素为物联网病毒及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将海绵城市的理念更好地付诸实践,本文根据海绵试点城市建设情况,归纳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经验和问题,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系统性、管网改造、排水分区、竖向控制、指标选取等问题进行分析,据此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必须体现系统性、综合性,以问题为导向,从源头、过程、末端统筹布局;要以流域为单元分级划分排水分区,合理组织径流路径;海绵城市建设要和黑臭水体整治相结合,坚持厂网河湖一体,处理系统与收集系统并重;规划建设中要注重竖向控制,使各项海绵设施有效收集径流,发挥处理功能;对问题分析逐步从定性走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参考国外经验,逐步形成适合我国的设计指标;从源头到末端系统控制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王鹏  赵鑫 《科技信息》2009,(26):I0234-I0234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现代城市景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科学的城市景观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为响应国家政策,紧紧围绕武钢集团"聚焦向外、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武新公司积极配合武钢集团金资公司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公司立足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将武钢二次资源的循环利用与海绵城市建设的"渗、滞、蓄、净、用、排"六字理念紧密对接,从而实现二次资源向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系列产品的成功转化,聚力打造6+1"武新模式",助力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模型,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结合物元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价模型应用,并对鹤壁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鹤壁市海绵城市绩效评价结果为优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建设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