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县域经济是安徽经济的薄弱环节,也是安徽奋力崛起的希望所在."十一五"期间,安徽省要进一步明确思路,加快县域经济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ESDA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1996—2008年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分异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自相关性明显,但空间格局较为分散,各市区对周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不强,存在极化效应,主要体现在"皖江城市带"空间集聚.而劳动力、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政府支出、农业化和农民生活水平是导致安徽省县域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在安徽省国民经济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全省61个县(市)GDP总量为2150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44.7%.科技兴则县(市)兴."十一五"时期是安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安徽奋力崛起的目标,就必须把提高全省县域科技水平摆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4.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5,(5):110-115
基于城市经济引力模型,构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模型,利用安徽省17个城市及其所辖县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的引力因素和阻力因素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农村人均家庭经营耕地规模、农业技术水平、城市经济规模对县域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农村经济规模、偏向于城市的收入分配体制、城乡距离、农业现代化水平则抑制了县域经济的增长.研究表明,要顺利推进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在保证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5.
区域间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核心,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样要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本文介绍了有关产业协同的相关理论,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评价安徽省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了影响安徽省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因素.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指出安徽应加强产业规划,技术上要不断的创新,同时鼓励产业集群化发展模式,完善政府之间协调机制,构筑公共政策平台,从而推进安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产业结构作为经济资源有效配置的动力和结果,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本文依据2011—2017年间安徽县域统计数据和世界典型收入国家产业结构数据,利用产业结构有序度测算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安徽县域产业结构有序度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徽县域产业结构有序度上升较快,目标产业结构有序度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正向促进作用;(2)2011—2016年安徽各县(市)产业结构有序度都持续上升,而在2017年大部分县(市)产业结构有序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3)安徽县域产业有序度分布呈现显著的集聚现象,高-高热点类型县域数量较少,且集中在皖南地区,皖北地区则缺乏长期稳定发展的热点县域。应坚持特色发展、加快融合发展、重视协调发展、突出绿色发展和着力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以GIS的空间统计工具为技术手段,以安徽省2009~2016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演变。结果显示:安徽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且集聚程度逐渐增强,经济热点区位于皖江示范区范围内,主要分布在合肥市和沿江地区,经济热点区县域数量逐年增多,方向上呈现沿长江自东向西扩展,冷点区空间位置基本不变,主要分布在皖西北的阜阳市。安徽省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随机分布,局部集聚不明显,皖中地区增长率略大。最后,从区位、物质积累、政策、市场发育水平、人才五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经济格局的演变原因。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安徽省1978—2012年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数量水平具有双对数关系,同时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相对有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原因,安徽省过于注重发展大型城市而忽视小城镇建设,造成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安徽省需要调整城镇化发展动力,重点开发县域,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微笑曲线”理论谈安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安徽省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仅是国家"十二五"的主线,也是安徽省"十二五"规划的紧迫任务。国际产业分工的"微笑曲线"理论,对安徽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基于"微笑曲线"理论角度,对安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策的探索,可以为加速安徽崛起,实现安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中有着先导性、基础性、全局性的地位,安徽省高等教育紧紧围绕全国、特别是安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安徽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前安徽处于经济加速发展时期,为适应安徽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安徽省政府研究室和教育厅组织调研组,深入省部分高校和省直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1.
肖凡 《甘肃科技》2016,(1):80-82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结合ARCGIS技术和Open Geo Da软件,以安徽省2004~2013年数据为基础,对安徽省各县市经济总体和局部差异的变化趋势、特征和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县市经济差异呈现缩小趋势。在局部差异上,"HH"类型的县市主要集中在合肥以及沿江城市带上,"LL"类型的县市主要是集中在皖西北地区。在此基础上,从自然地理、人口、政策以及产业结构方面分析安徽省县域经济差异原因,结合空间特征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颖南 《安徽科技》2003,(12):23-25
2003年召开的安徽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建设"生态安徽"列入未来5年本届政府要着力抓好的五大工程之一,这是安徽省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安徽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步骤.安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省,而农业又是安徽省的弱势基础产业.因此,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是生态农业,重点和难点也在生态农业.  相似文献   

13.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的重要举措.针对当前安徽省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安徽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资源要素保障能力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安徽科技》2004,(9):1
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不仅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发展县域经济,在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决定性因素的今天,关键是要充分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科技部和安徽省近日相继提出的"一把手科技示范工程",就是试图在县(市)一级组织开展一把手科技工程试点示范,不断强化县(市)科技工作的支撑手段和能力建设,以从根本上扭转县(市)科技工作长期存在的困难和薄弱局面,为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5.
王香玉  张辉  郑海博 《河南科学》2013,(11):2083-2088
根据1988-2012年安徽省入境旅游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并建立两者间的“推拉效应”模型.结果表明:①安徽省入境旅游与当地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入境旅游就增长1.828个百分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推动安徽地区生产总值增加0.481个百分点,地区经济对入境旅游发展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②安徽省入境旅游消费水平偏低,消费结构高级化指数小于100,入境旅游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因此刺激入境旅游发展仍是今后安徽省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方元 《安徽科技》2005,(8):9-10
当前,安徽省经济发展水平低,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经济增长极,缺乏一个以若干城市组成的既具内聚力、又具辐射力与带动力的城市群.因此,安徽要在"中部崛起"中率先发展,加快城市群建设则应成为重中之重,这既是提升安徽省区域综合竞争力、迎接长三角的辐射的需要,又是中部区域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安徽山河天下秀,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本文从旅游定位,旅游品牌、旅游形象、旅游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论述安徽旅游业发展问题.目的是加快安徽由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大省,使旅游产业成为省内主要的支柱产业,使安徽省成为全国优秀的旅游省份.  相似文献   

18.
<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在县域,活力在县域,难点也在县域。界首市地处皖西北边陲、豫皖两省交界处,国土面积667.3 km2,人口83.4万,是安徽省9个县级市之一,2012年4月,被确定为省级贫困县。与安徽其他贫困县一样,界首市在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缺科技创新资源、缺重大产业基础、缺科技人才优势、缺科技金融支撑的难题。为破解发展困局,界首市坚持创新发展定力不动摇,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资源的承载能力也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安徽省是能源大省,但安徽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却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因此,"十一五"期间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能源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走资源消耗小、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电力工业应通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来促进安徽电力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于1978—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协整与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采用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以及股票市场发展指标.研究了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方向性问题,结论是:安徽金融规模的扩张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发展效率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反过来,经济增长并没有促进金融发展效率的提高;股票市场的发展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