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一种混合使用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煤矿水害预测系统的形式定义和基本系统结构,知识表示方法以及推理机制,并对已在微机上实现的系统作了详细论述。实验及试运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模型充分发挥了专家系统和神经网络各自的长处,因而是实用,合理的,以此模型为基础构造的预测系统具有知识获取方便,预测准确度高,速度快,使用简单,便于推广的特点,为防止矿坑突水灾害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元宝湾煤矿老空水透水事故的研究分析,全面认识水害的类型,探讨事故发生的起因及老空水的防治措施。根据该矿的生产资料及日常管理办法,提出元宝湾煤矿在工程实际中的切实有效的水害防治方法,包括有:元宝湾矿制定的防治水基本方案、地面防排水措施、井下防治水措施等,对指导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洪水后的反思--关于长江中游防洪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水灾是中国第一大灾,长江中游历来就是重灾区  人类与洪水斗争贯穿着人类的历史过程。尽管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防洪体系的建设日趋完善,但水害为自然灾害之首至今未变。2500年前的先秦时代,《管子·度地篇》就说得一清二楚:“五害之属水为大”。目前全球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洪涝占40%,热带气旋占20%,干旱占15%,地震占15%,其余占10%,可见水灾损失之严重性。中国是一个水灾频发的国家。中国水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严重不均,占国土面积53%的东南部,其水资源占全国…  相似文献   

4.
矿井水害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水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屯兰矿将水害防治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之一,不断完善适合对不同水害类型进行预测和防治的各种物探、钻探和注浆设备,并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分析了突水机理、影响因素,划分了井田水害防治分区,最后在水害预防和治理方面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极大改善和提升了屯兰矿水害防治技术水平,为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根据王村矿的水情水害实例,分析了水害形成原因,探讨了相应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0-1992年东北铁路水害资料,统计分析了东北铁路水害的一些特征,从三方面分析了水害成因,并做了趋势预测.对东北铁路防灾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秦岭山区公路水害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田广安 《科技资讯》2006,(30):159-160
山区公路各种自然灾害中尤其水毁灾害最为普遍,对公路的危害性最大,为了有效的预防水害对公路的侵蚀,本文介绍了水害的成因和防治措施,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8.
详细论述了淮北矿区主要水害类型及水害防治工作的难点、重点,且针对上述问题,目前矿区已进行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最后,对矿区将来的水害治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奥灰水水压逐渐加大,对深部开采带来很大的水害威胁,鹤煤八矿通过对本矿井奥陶系灰岩含水层进行水害威劈岔析,制定了综合防治奥灰水技术措施,对奥灰水水害威胁进行有效防治。  相似文献   

10.
韩建光  田颖  张宁 《科技信息》2009,(22):70-70,72
矿井水害是煤矿生产中经常遇到的地质灾害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述了煤矿水害发生的地质条件,分别介绍了在煤矿水害预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矿井直流电法、无线电波透视法、矿井瞬变电磁法,并阐述了矿井物探技术在井下应用所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矿山水害灾变具有链式的结构特征。结合灾害链式理论与矿山工程特征,探讨矿山水害的断链减灾理论模型与工程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某矿山为工程实例,基于灾害链式理论构建了矿山水害的动态灾变链理论模型,将影响矿山水害形成的灾害要素划分为3类集合。构建了集合与集合、集合与集合内要素、要素与要素间的动态理论模型,分析了矿山水害链随时间变化的阶段性特征。提出了针对水害链孕育、潜存与爆发各个阶段特征的3种断链减灾模式和控制措施。应用该模型对某矿山610中段存在的由老窿水患引起的残矿资源回收问题,从断链减灾模式出发,提出了控制水害发生的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山水害链模型显示的水害链灾源主要由地表水与老窿储水构成,并在工程响应下诱发充水通道形成灾害输出的灾变链结构;水害链模型可以有效描述矿井水害从孕育到发生的过程;610中段水患问题处于爆发状态;针对水害链的结构特征与状态,提出了老窿充填、地下排水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水害的断链减灾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矿山水害的减灾、治理与水资源利用的协同处置。  相似文献   

12.
李围 《贵州科学》2011,29(1):70-73
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总结分析,就岩溶山区隧道工程施工引起的岩溶突水的类型进行了详细划分.然后重点分析了岩溶突水的基本特征、补给特征、不同填充介质特征以及不同施工阶段特征.最后,根据不同的灾害后果提出了岩溶突水灾害的分级标准,为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水文、气象、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对20世纪90年代山西省发生的暴雨洪水灾害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灾害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矿井水害事故的统计分析,列举了11种类型及46种可能的致灾因素.围绕这些因素,提出了现场水害隐患排查的重点和难点,对年度灾害预防计划编制中关于水害部分的要点作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在郑州矿区二十一次典型突水案例中,有十四次是二1煤底板C3灰岩水和O2灰岩水所致,另有六次为老窑水所致,一次是洪水灌入造成淹井。经综合分析,可看出矿区的水害主要来自C3、O2灰岩水。按突水水源分类,在二十一次突水案例中有顶板裂隙水害、底板薄层灰岩水害、底板奥灰一寒灰水害、老窑水害和地表水害;根据突水通道分类,有破碎带水害、滑动构造水害、采动裂隙带水害、人为通道水害等。根据郑州矿区水害的类型,总结提出了四种水害发生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水害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以兴隆县不同乡镇8个中小煤矿为例,运用灰色理论中的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影响煤矿突水事故的诸多非线性、动态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得出切合实际的结果,找出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为具体防范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利用矿井瞬变电磁技术对顶底板和迎头前方进行探 电磁法具有较好的方向性、较高的分辨率等特点,是探测矿井井下含水构造及其富水性的有 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黄土高原地表冲沟众多,浅部煤田采动裂缝在冲沟处波及地表,当有较大的大气降水时,洪水汇入冲沟可通过采动裂缝溃入矿井形成水患。为防止这类水患,在内蒙罐子沟煤矿6102工作面上方煤家沟,经过实测大气降水后煤家沟的积水量,观测雨水的入渗深度,土坡的形态特征,采用专门试验验测不同砂土的渗溃性,结合大气降水量等资料,认识到罐子沟煤矿新生界砂土渗溃性差,降水后土坡结构稳定,煤家沟引发矿井溃水溃砂事故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大气降水会增加井下涌水量约57m^3/h,认为6102工作面可以安全开采。形成了评价和预测西部浅埋煤层地表冲沟溃水溃砂的新方法,在我国西部煤矿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新罗区虎中煤矿的地表河流与地层、含水岩组、隔水岩组、岩浆岩、断层导水性及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等六个方面水文地质特征的调查和研究,从地表水体、断层导水性及覆岩破坏造成的导水裂隙带、老窑及采空区积水、相邻生产矿井可能积水区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虎中煤矿矿井水害的成因,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及加强工人识别透水前预兆和透水后逃生技能教育,指出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基础管理工作对防治煤矿水害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黄河下游河道来水来沙量持续减少,河道演变特性发生变化,同时引起黄河下游河道的“小水大灾”、“横河”、“斜河”等问题。针对日趋严重的水灾问题,本文选取黄河下游典型站点分析黄河下游河道对水沙过程变异的响应,得到初步认识:一方面,由于黄河来水量减小,水流挟沙能力降低,致使黄河下游河槽持续淤积抬高、河槽变窄、河道过水断面变小,易引起“小水大灾”;另一方面,由于来水来沙量变异,黄河漫滩概率减小,使黄河下游河型发生缓慢的改变,引起河势变化,原有的部分工程措施因水流流路的改变被迫废弃,甚至产生负作用,形成水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