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栖动物是一种具有四肢的脊椎动物,它们皮肤的腺体发育,而缺少其他四足动物特征性的鳞片、羽毛和毛发等表皮结构。其实,两栖动物的名称就说明了这类动物的特点,它们的英文名称“amphib-ian”,如果直译的话,就是“有两种生活的动物”。大多数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像鱼一样  相似文献   

2.
体重与高度     
多数成年动物,不论它们吃多少已无关紧要并能达到基本的体重。体内某种“重量稳定器”调节它们的新陈代谢,使之达到一定的指标。鱼似乎缺乏一个“重量稳定器”,而总是不停地生长。因为这些鱼完全被四  相似文献   

3.
有一种根据动物体温是否变化来划分动物类别的方法,它将各种动物划分成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又叫温血动物,我们熟知的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都属于这一类。它们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的稳定。而另外一类被称为变温动物,如鱼、蛙、蛇等都属于这类,它们的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所以也叫“冷血动物”。  相似文献   

4.
为什么     
有的鱼只吃鱼鳞是真的吗? 非洲大陆最大的湖坦噶尼喀湖因盛产珍稀鱼种而世界闻名。其中有一种数量很多的鱼非常奇特,它们只吃鱼鳞。 研究人员把这种鱼放入水槽,喂它们蚯蚓和虫子,  相似文献   

5.
陈育和  蔡岩 《科学之友》2007,(8A):54-55
古时候,一些经常出海的水手们称曾见过美人鱼,那是一种“有一个女人头和鱼尾巴”的神秘动物。 现在许多人相信那些“美人鱼”实际上是海牛。海牛根本不是什么美人鱼,它们在科学分类上为海牛目,并以Sirenia一词命名。  相似文献   

6.
正最近,科学家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海域发现了一群红色手鱼(Thymichthys politus),这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的第二个红色手鱼种群。红色手鱼是一种外形非常奇特鱼,它顶着一个醒目的背鳍,仿佛梳着“莫西干”发型,还长着一对像手一样的胸鳍。红色手鱼活动的范围很小,因为它们几乎不会游泳,只用“手”支撑着身体缓慢爬行。红色手鱼非常稀少,之前已知的种群只有一个,据估计有20~40只。此次发现的种群生活在距离前一个种群不远处,规模也基本相当。近年来,由于栖息地消退、海水污染和物种入侵等  相似文献   

7.
在印度、东南亚、澳大利亚及西太平洋地区,生活着一种被称为“射手”的鱼,这种鱼具有一种非凡的本领,能够像水枪一样突然射出一股水柱,将昆虫之类的小动物从河边的树木上射杀下来,因此它们也被叫做“射水鱼”。射水鱼的体重可达750克以上,身长约25厘米,最长可达40厘米;射水鱼体型扁平,呈匕首状,雌雄区别不大;身上长有黑白相间的纹饰,是一种巧妙的伪装色,能够确保它们在红树林的水下植被中自由穿梭,然后悄无声息地向猎物发起突然攻击。  相似文献   

8.
一项新研究发现.饥不择食的食瘸动物正在逼迫野狼提高社交能力。科学家说。诸如渡鸦这样的“渔翁”有助于解开“为什么狼和狗总爱集体活动,而猫却习惯独采独往”这一谜题。科学家跟踪观察了美国密执安州一个国家公园里588头被野狼杀死的驼鹿的下落.结果发现.不管野狼怎样努力.狼群每天总是会因为渡鸦的盗抢而损失2至37千克食物。  相似文献   

9.
刘勇强 《科学之友》2003,(12):28-28
被称为“海怪”的鲎,是一种古老而珍稀的海洋动物。据生物学家研究,大约早在3.5亿年前,鲎就已经出现在地球上,比恐龙还要早,真可谓生物界的老前辈了。鲎属鱼类甲壳类,所以有鲎鱼之称。它们常成双结对地在沿海大陆架附近游弋。有趣的是,雌鲎比雄鲎大两倍以上,且成年累月背着雄鲎,他们形影不离,即使狂风巨浪也不能拆散它们。对此,韩愈曾有诗云:“鲎形如惠  相似文献   

10.
河北涞水县野三坡鱼谷洞得名于鱼谷泉那每到谷雨时节从洞里喷涌而出的一种奇怪的鱼——被当地人称为“石口鱼”的多鳞铲颌鱼,据说多的时候能有2000余斤,不愧为一大奇景。而这里的  相似文献   

11.
轮船在大海上航行,人们往往只能听到海鸟的叫声以及浪涛哗哗作响声,总以为水下是一个无声的寂静世界,大海是一个静谧的王国。在古代,人们就把鱼当作世界上最安静的动物,“缄默如鱼”这句有名的成语便是说明。 从表面上看,鱼儿在水中怡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似乎毫无声响。然而,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试听,发现大多数鱼类都能发音,它们善于“歌唱”,并且喜欢聚集在一起举行“音乐会”!整个海洋是鱼音繁杂的世界,各种鱼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其实我国人民早就知道水中的鱼会出声。《游览志》中便有“石首鱼其声如  相似文献   

12.
动物的性变现象在鱼类中较为突出。美国生物学家经多年观察发现,一种生活在加勒比海和美国佛罗里达海域的蓝条石斑鱼,它的性别一天内变更数次。在产卵时候,一对婚配的蓝条石斑鱼,其中一条先产下鱼卵,而另一条则充当雄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雄性的变为雌性。原来充当雌性的则变为雄性。据生物学家的观察,在一天数小时之内,这种鱼共发生5次性变。红海里生长一种红鲷鱼,它因一身火红的颜色而得名。这种鱼一般是一条雄鱼和一二条雌鱼生活在一起。雄鱼外观美丽,身体健壮,是一家之王。可是一旦这条雄鱼不幸死去,雌鱼就会惶恐不安,无所适从。过了几天,它们中间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性填  相似文献   

13.
水中爱情     
鱼与其他动物一样,一到“青春期”就有了明显的求爱行动。他们会换上美丽的“服装”,有的体色变浓加深,有的则显现出非常鲜艳的色彩。多彩的“婚装”在生物学上称为“婚姻色”,鲜艳的体色会格外受雌鱼的注目和喜爱,这可是雄鱼“求爱”的法宝。鱼类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鱼类在生殖季节之所以会出现“婚装”现象,是由于性腺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他们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对雄鱼进行一次性腺切除手术,结果雄鱼就不会出现“婚装”现象了。有趣的是,一些种类的雄鱼,除了身着“婚装”外,还佩带“首饰”。如鳊鱼、鲫鱼等,它们分别在吻部、鳃部或胸鳍上,生出一些突起物,犹如“耳环”、“胸花”和“胸针”,科学家称之为“追星”。  相似文献   

14.
正常言道,鱼儿离不开水。确实,能长期离开水生活的鱼非常稀少。可是,有许多鱼却能飞出水面,在空中呆上一会儿。例如,鲤鱼、鲻鱼、鲭鱼、鲑鱼和竹筴鱼都能跃水。空中捕飞鱼难道说鱼会飞吗?是的。在鱼类王国中,飞鱼就是不折不扣的"飞行家"。飞鱼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它们常常会一条接一条地飞出平静的海面,就像一群群海燕穿行在海面上,此起彼伏,好看极了。它们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300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描述过栖息于爱琴海沿岸草丛中的一种奇特生物,他称之为垂钓鱼.这种鱼的背鳍很像一条安放着鱼饵的"钓竿","竿尾"是一个蠕虫状结构.当一条较小的鱼朝这假饵游来时,垂钓鱼便用鳍击打觅食鱼的嘴部,然后把这毫无戒备的猎物吞入腹中.  相似文献   

16.
杨茉 《科学之友》2006,(5):54-54
“击鼓”求爱在春天产卵期,雄性黑线鳕鼓起气泡,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击鼓那样,以此引起雌鱼注意。当雌鱼被这种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鱼便会加快发声,直到这种声音成为一种嗡嗡声为止。如果有几条雄鱼同时向一条雌鱼求爱,那么,谁“击鼓”时间长,谁就会赢得雌鱼的爱情。婚前考  相似文献   

17.
唱着情歌求爱 各种鱼类都有自己的语言,它们能说也能听.一般来说,鱼类在产卵求偶时期,随着发音增多,音调也会变得兴奋和亲切.如黄鱼平时唱歌只发出“沙沙啦啦”的声音,而排卵时歌声的音调则丰富起来,如“呜呜”、“咕咕”、“咯咯”,接着又变为“咕咕咕”、”咯咯咯”,好像办喜事时的锣鼓声或抱窝母鸡的叫声.又如雄性黑线鳕鱼在春天的产卵季节会发出一种活泼轻快的、有军乐效果的气泡声,用以诱惑雌性.如果有几条雄性鱼同时竞争,那么发出气泡声最响、发声时间最长的“鼓手”为胜者.然后,当雌性被“鼓声”渐渐吸引过来时,雄性便使出全身解数加速发声,直到这种气泡声变成“嗡嗡”声为止.  相似文献   

18.
正这是一只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长有类似人类牙齿的神奇乌贼。它们真的长着和人类一样的牙齿吗?它们会咬人吗?研究人员说,这种鱼的名字叫Promachoteuthis sulcus,是生活在南大西洋海底的一种小型乌贼,极其罕见,在全世界范围内只保留了一个标本。它们的触手极短,看起来很怪异,而吓坏我们的"牙齿"其实是一个错觉,它们是乌贼的嘴唇。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0,(8):8-9
<正>一般人都知道海里有大鱼,例如鲸鱼。其实,河里和湖中也有大得出乎一般人想象的巨无霸鱼,尽管这些庞然大物并不能同海中的巨无霸相提并论。下面是一些最受关注的淡水巨型鱼,对一般人来说,它们大得出奇,而科学家更关心的是它们的种群是否  相似文献   

20.
走近海豚     
海豚不是鱼,它们像人一样是温血哺乳动物,又由于它们具有非凡的模仿能力和复杂的语言系统而被称为“智能”动物。海豚的友善、快乐、优雅、宁静等品性使它成为最具魅力的生物之一。 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海豚可能是宽吻海豚,因为它最适于生活在人的照顾之下,是被研究得最多的海豚种类。宽吻海豚经常出现在不同的展览会上和各种研究机构中。此外,它还是许多电影和电视剧中的“明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