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玲 《科技信息》2012,(25):169-170
南朝陵墓石刻作为雕塑艺术与绘画同时发展,并受绘画风格影响很深。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绘画风格及谢赫的"六法"理论体系带领整个南朝的艺术活动,包括南朝的陵墓石刻。  相似文献   

2.
丹阳六朝陵墓石刻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威望的杰出代表,也是镇江六朝化宝库中蜚声中外的艺术瑰宝。改善优化六朝陵墓石刻周围环境可以预防自然风化,增强物保护意识,将会有效地遏制打击对六朝陵墓石刻的破坏行为。对其合理地利用和保护,有利于镇江的历史化名城建设和进一步发挥六朝陵墓石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元太祖成吉思汗虽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征服者,却同样无法征服人的生老病死。和其他中国帝王不同的是,800午过去了,他的陵墓到底在哪里,至今仍然是个谜。一个美国考古小组已于近日整装出发,打算揭开成吉思汗陵墓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杨波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120-121
本文就建筑艺术与陵墓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重要的组成元素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剖析了唐代帝王陵墓文化,追求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显示出的天人合一的时空意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与整合,造就了独特的中国建筑文化品格风貌。  相似文献   

5.
考证认为:齐梁帝王萧氏的故里东城里为今丹阳东城村;齐梁帝王及其宗族的籍贯今地应正确表述为"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丹阳东)"或"南兰陵(今江苏常州西北、丹阳东)"。  相似文献   

6.
唐代共有20座帝王陵墓,其中18座分布在关中北部坦荡如砥的平原和挺拔峻秀的崇山之间。从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来看,这些陵墓的规模不尽相同,在排列上也没有什么规律,但在制度上却是基本一致的。唐代帝王陵墓有“因山为陵”和“堆土成陵”两种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的陵墓,都是唐王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修成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唐代帝王陵墓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7.
他将一个游牧民族变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他的军队横扫欧亚大陆,他建立了历史上疆域最广的国家,他对敌人冷酷无情,对下属却赏罚分明,但他的陵墓却无人知晓——这就是成吉思汗。现在,考古学家确信找到了他的陵墓,千古之谜真的要解开了吗?  相似文献   

8.
秋凌 《青年科学》2011,(5):22-22
最近考古学家在危地马拉发现一座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50年的玛雅王室古墓,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玛雅统治者的陵墓。考古学家在骸骨旁边发现一个刻着“杰斯特(Jester)神”图案的香炉,这种图案是玛雅王室的象征,他们据此断定这具遗体生前是位玛雅统治者。  相似文献   

9.
阙门建筑是我国古代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它的出现与我国早期社会的思想、阶级观念有关。陵墓前设阙的风俗是由早期的宫阙或城阙发展而来。始皇陵三出阙的设置对秦以后的陵寝制度特别是西汉各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终汉两世,陵墓前置阙成为时尚,加上受神仙思想及阴阳五行学说的强烈影响,其表征意义走向多样化、世俗化,等级观念趋于淡漠,当然其实用价值也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0.
咸阳历史悠久拥有厚重的古文化旅游资源,其中古陵墓旅游资源是其特有的旅游资源。近年来,咸阳旅游业虽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将就如何开发咸阳地区的古陵墓旅游资源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唐代陕西陵墓与旅游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陕西陵墓在陕西文化旅游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其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品位高成为罕有的旅游资源,在此基础上产生的旅游文化为旅游主体增添了旅游情趣和探幽访古的激情,同时也为今天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太子监国是唐代政治中的重要现象,一般可分为太子攘夺皇权后的监国、皇帝巡幸时的太子监国、皇帝有疾诏令太子监国和权臣宦官废皇帝后以太子监国等类型。太子攘夺皇权和临危受命下的监国往往已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有唐一代的太子监国现象不仅凸显了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中国古代皇权传承中的制度纽结和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3.
南朝序体文数量颇多,篇幅长短不一,题材内容丰富多彩,创作意图各异。从内容上来看,诸作或为帝王歌功颂德,或诠释文学批评观,或褒扬某些作家的为人为文,或自述志趣好尚等。从形式上来看,这些序体文以骈、散两体并行于文苑,骈体序文讲究形式技巧,藻采纷呈,用典繁密,音律协畅,对偶精工;散体序文句式灵活多样,言志抒情明确深刻。  相似文献   

14.
汉长陵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之陵墓。在长陵陵园内并置吕后的陵冢,这在西汉帝陵布局中是唯一的。从中可以窥见吕后在西汉初年为稳定和巩固西汉政权所做的重大贡献。吕后的历史功绩主要表现在:助刘邦诛杀异姓诸侯王,稳定了汉初的政局;刘邦死后,吕后继续执行刘邦在位时期的政策,保持了汉初政策的一贯性。  相似文献   

15.
北宋有“献著赐官”现象,时人将自己的诗歌、赋颂、文章等进献给皇帝,就有可能直接获得官职。宋人献著的原因,盖因献著能够得官、“偃武修文”的基本国策、“不杀士大夫”的祖宗家法和创业君心的艺文风尚等。“献著赐官”既是特殊的选官方式和政治现象,也是重要的文学现象,对推动宋代文学的繁荣、文学体裁的多样化和宋型文风的演进都有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16.
蔡希周兄弟事迹与《丹阳集》成书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丹阳集>是盛唐时期润州(治地今江苏镇江)籍诗人的诗歌总集.蔡希周是<丹阳集>诗人之一.论者对<丹阳集>成书时间推断有误,对蔡希周事迹也了解不够.据"蔡希周墓志"考证其事迹,进而考证<丹阳集>成书当在天宝元年(742年)、二年间,尤可能在天宝元年.  相似文献   

17.
明本元杂剧剧本较之《元刊杂剧三十种》有很大的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明代人对元代人的杂剧剧本进行了改动,所以明本元杂剧剧本中有些地方呈现出明代独有的戏曲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丑角角色的新增以及其他人物说白的戏谑化;二是情节改动后呈现出大团圆结局的强化。这两个特点的形成与明代地域文化与政治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关联,因此在研究明本元杂剧时,要注意认清明本元杂剧中的明代戏曲特点,而不能将其看成是元杂剧的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18.
“绮靡”文学风格形成于西晋,首倡者为陆机。它是一种注重文学辞藻、对偶、声律等形式技巧并追求作品绮丽色彩的文学风格,于两晋、南朝十分兴盛。“绮靡”文学风格之所以成型于西晋(265--280),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汉末清议衰颓、西晋玄学思潮继续兴盛、西晋士人普遍卑俗的人格情趣和审美趣味。古今关于“绮靡”的争论各有其道理,正确认识“绮靡”在我国文学史、文论史上的意义和价值,需要回归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