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室内外的详细工作确定了徐淮弧南段推覆体中的最大受力点.此受力点位于“弓箭”法则的中轴线上,从而为推覆构造中“弓箭”法则,即推覆体的中轴线一般是最大位移距离线作出了动力学论证. 相似文献
2.
火龙岗推覆体构造是以郯—庐断裂为主导的挤压与推覆,发生在早白垩世末期(k_1~2)和晚白垩世末期(k_2~2),或者早第三纪(E)。随着该推覆体的形成,带来了内生、外生矿床,如煤、铁、铜、铀、粘土等。文中主要阐述了火龙岗推覆体构造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武当山推覆构造与成矿关系的研究,认为在推覆构造中的固体矿产主要分布于推覆体变形强烈的两端和推覆构造的强应变带内。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推覆构造由主滑脱面、前缘叠瓦褶断带、中央推覆体带和后缘挤压-伸展带4种构造成分组成。中央推覆体带划分为7个推覆体。各推覆体在平面上呈鳞片状越覆,在剖面上呈送冲叠覆,构成鳞片叠覆的几何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型推覆构造通常由若干推覆体组成,它们最常见的阵列是:在平面上呈鳞片状,在剖面上呈叠瓦或非叠片式,从而构成鳞瓦叠覆结构。该文在简述推覆构造阵列主要类型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疆北山地区鳞片叠覆推覆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陶晓风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2)
文章详细描述了龙门山双石推覆构造两个主要单元──双石断层和双石推覆体。根据它们的变形特征,探讨了双石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认为该推覆构造是由不同级别、不同期次逐次发育的台阶式推覆构造组合而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四川灌县、江油地区龙门山推覆体构造带的观察,结合国内外资料讨论推覆体的几何学特征和几何分类。作者首先根据推覆体沿主断层倾斜面顺向下滑和逆向上冲运动的性质,将推覆体划分为下滑推覆体和上冲推覆体两种基本类型;然后,根据推覆体与结晶岩体几何学的关系,并结合其与主断层面相对运动的性质又划分为单侧式推覆体和双侧式推覆体两大类和几个小类。作者从推覆体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过程探讨四川龙门山中北段推覆体模式。归类是初步的。在这些归类和龙门山推覆体模式分析中,对今后探索地壳上层滑脱构造的形成,模拟与这类构造有关的油气田区域是今后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龙门山三大推覆体和推覆面的构造变形特征 ,认为耿达 -汶川推覆体为褶皱冲断推覆体 ,映秀 -白水河推覆体为冲断推覆体 ,彭灌推覆体为冲断褶皱推覆体 ,并将其划分为两个次级推覆体 ,而相应的推覆面分别为韧性变形为主叠加后期脆性变形 ;脆 -韧性变形以脆性为主及脆性变形的特征。其形成次序由北西向南东 ,即前展式扩张方式。主要活动时期为印支期和喜马拉雅期 相似文献
9.
石绍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4)
武当山推覆体中段存在六期叠加褶皱(B_1~B_6),其中B_1,B_2,B_3为推覆期前褶皱,B_4,B_5为推覆期褶皱,B_6为推覆期后褶皱。以六期叠加褶皱为基础,再结合区内存在的反转盆地等拉张性构造,将区内的构造演化序列划分为七个变形幕。 相似文献
10.
青苔山推覆构造是滁河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覆体主要为震旦系、寒武系的灰岩,由NW→SE推覆掩盖在志留系页岩之上,主滑脱面倾角较小(10°~20°)。推覆体中有多期断层存在:高角度逆冲断层倾角60°至直立,并伴随有较大的碎裂岩带,东强西弱;有2组走滑断层发育:一组是NE向的左行走滑断层,与郯庐断裂带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另一组为NW向走滑断层,形成时代较晚,破坏早期逆冲断层和NE向走滑断层。推覆体中最晚一期的低角度逆掩断层以主滑脱面为代表,倾角较小,数量较少。青苔山推覆构造形成于早、中侏罗世,是山前盆地冲断变形的产物。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在中国东部大地构造背景下,表现为左行平移;晚白垩世—早第三纪伸展为主,其西侧发育有K2—E红色沉积物;晚第三纪以来再一次逆冲挤压,沿早期逆冲断层再次活动,最终形成现在的推覆构造,推覆距离大于2km 相似文献
11.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边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几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
推覆构造体系是由几条逆冲断裂带及其逆冲席、逆冲片组成,主干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叠瓦式构造。本文对研完这四条主干,搏冲断裂带及其间的逆冲席、前缘区的侍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泥.模拟试脸研充了推覆构造的发展演变及形成机制,指出其前缘三角区是最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裙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 相似文献
14.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褶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互牵制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四周滑动,形成散布在穹窿外围的推覆体。穹窿顶部成为构造剥蚀区,其缺失的地层与推覆体相对应.因此逆断层、逆冲断层、推覆构造、褶边褶皱是形成太湖穹窿时,同一构造力作用的产物,并组成统一的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遣山带某地区构造剖面的侧量,详细解析断层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对同期断层形成的叠瓦状推覆构遣进行几何作图的方法可以对推覆构造前锋带的分枝断层进行产状延伸,这些同期次的逆冲断层产状延伸的交点,或者多数交点是对分支断层向下延伸到底板断层的限制交点,通过定量测量分支断层向下延伸的交点,我们可以对底板断层的深度有定量的估算,这种方法的原理是基于自然界岩石变形的几何形态是相互限制的,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形成不同规模的断块,逆冲推覆构造的马石。岩席之间的断层发育在一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几何规律,同地区岩席大小,分枝断层间距和断层带宽度,断层岩特征有一定的相似性,经过解析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某地区叠瓦状逆冲构造区域,存在断层相对高角度和相对中角度的发育规律,这些相邻高角度断层之间的间距就是该区域断层发育规律的几何规律的波长;断层之间相互限制,在同一个波长内对断层进行详细测量,作图分析就可以估算出该带的底板断层深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发展,城市内涝频发且严重影响城市发展,研究内涝影响因素,进行内涝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获取内涝空间数据和影响因子数据,采用MaxEnt模型进行探究,识别内涝潜在风险区和分析影响因子与内涝风险的关系,结果表明:(1)影响内涝风险的主导因子为离立交桥的距离、建筑密度、不透水面比例、人口密度、暴雨持续时间、NDVI;(2)研究区内超过24.6%区域范围都处于内涝风险区,高风险区总面积约为40.17 km2,中风险区的总面积约为298.09 km2;较低风险与低风险区面积分别为423.75 km2、30.53 km2;(3)各区内涝点分布数量大小关系为丰台区>海淀区>朝阳区>石景山区>西城区、东城区;历史内涝点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密北疏,西密东疏”的分布格局与“多核中心,次中心团带连接”的特征;(4)对风险评估结果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风险概率在丰台区中部,海淀区东北部、南部,石景山区东部地区呈高—高聚集,表明该区域在未来可能会受到周围区域的影响而发生内涝灾害,要高度关注该区域实现精准防控。相关成果为城市进行基础设施完善改造、潜在内涝积水点防治、制定应急减灾预案和应对措施等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乒乓球直拍左推右攻打法与直拍横打打法同属直拍进攻型打法.以奥运会乒乓球赛中柳承敏与王皓的两次交锋为例,对这两种打法的技术差别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直拍左推右攻打法要保持正手进攻强势的优点,加强接发球的进攻率,在相持球环节要抢先发力.直拍横打打法要保持台内球强势和相持球转攻能力强的优点,加强追身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
絮凝对河口细颗粒悬沙运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深入探讨长江口悬浮絮凝体的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综合作用,于2014年10月19—23日(长江口径流量、潮差、风浪均接近多年平均值)利用多种仪器在人类活动干扰较小的南支-北港-口外海滨水域进行了综合现场观测和取样,获得了四个潮流特征时刻(涨急、涨憩、落急、落憩)的悬浮絮凝体粒径、分散粒径(即分散悬沙的原始粒径)、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流向、盐度等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分析五大影响因子(悬沙浓度、体积浓度、流速、盐度和分散粒径)对絮凝体粒径和有效密度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水体中,口门最大浑浊带测点的絮凝体相对口内河槽测点数量多、粒径小,絮凝体内粘土颗粒少、空隙大、自由水多.在口内河槽,絮凝体粒径主要受悬沙浓度、分散粒径和体积浓度控制,有效密度主要受到分散粒径、悬沙浓度和流速控制;在口门最大浑浊带,絮凝体粒径的主控因子是流速,有效密度主要受到盐度、悬沙浓度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实验、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以中国海洋大学公共体育选修课228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要求,运用健康体适能理论,对其进行“套餐式”健美操教学改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为健美操教学所设计的教学方案,对提高大学生健身理论知识、心肺适能、肌肉适能和柔韧性适能等有积极影响,适用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健美操教学,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体适能水平,提高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