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在我国的云南和贵州省进行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s)资源调查时从不同地区采集到4个品系的具角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eratophorum,以16S rDNA部分序列为分子标记对从这4个品系线虫中分离到的4株共生菌进行了初步的鉴定.测序结果显示,4株菌的16S rDNA部分序列完全一样.基于该段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具角斯氏线虫共生菌属异杆菌属Xenorhabdus,很可能是该属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2.
 以16S rDNA为分子标记对中山大学有害生物控制及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从我国采集到并描述发表的斯氏属昆虫病原线虫4个新种所携带的共生菌进行分类鉴定,结果显示Steinernema akhursti所携带的共生菌很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一个新种,S aciari和S. leizhouense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属的两个近缘的新种或同一种的两个远缘菌株,而S. beddingi所携带的共生菌可能是Xenorhabdus bovienii的一个新菌株。  相似文献   

3.
从陕西安塞采集石果衣属(Endocarponsp.)地衣体标本并进行子囊孢子释放实验,成功分离出其共生菌,对此共生菌ITS序列进行分子鉴定后,将此菌转入液体培养液中培养,培养30天左右测定培养液中的总糖、还原糖和多糖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驯化、筛选和富集,从南充炼油厂生化曝气池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到2株能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编号为S1,S2,菌种初步鉴定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假单孢杆菌属(Pseudomonas sp.)。由正交实验得出两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为:S1温度30℃,pH值7,纱布层数6层;S2温度25℃,pH值7.2,纱布层数4层。研究发现混合培养对菌株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不同根系土壤分离筛选高效降解有机磷的细菌.方法:通过平板法进行初筛,根据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大小筛选到水解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较大的菌株,进一步通过液体摇瓶培养复筛,对其解磷能力进行了测定,并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 rDNA序列测定等一系列试验时其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纯化出10株解磷菌,经平板...  相似文献   

6.
从山葵种植土中分离筛选获得一株山葵墨入菌(Phoma wasabiae Yokogi)的强拮抗菌株B12.对其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与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将其鉴定为短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brevis). 通过单因子实验和均匀设计研究发现该菌的最佳培养条件和摇瓶发酵配方为: 起始pH 7.0、30 ℃、180 r/mim、摇瓶培养3 d , 牛肉膏1.5%、蛋白胨0.9%、可溶性淀粉0.6%. 其抑菌率提高28.88%.  相似文献   

7.
野生菌栽培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报道了分离培养野生侧耳属菌株PO1,并进行生物栽培转化的实验结果。以真菌试剂盒提取的PO1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了大小为636 bp的ITS序列(GenBank No.MT261808.1)。运用ClustalX和MEGA软件的NJ法构建了侧耳属代表种的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PO1与NCBI中其他54株侧耳菌株亲缘关系较为密切,相似性达99.04%以上。明确野生侧耳为糙皮侧耳菌株分类后,总结出一套侧耳室内生物栽培转化技术与管理体系,栽培转化的糙皮侧耳PO2头潮菇和二潮菇产量高、口感好,经济效益佳,转化率高达158%,达到实验室侧耳高产栽培的目的,为大棚栽培管理技术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河南科学》2017,(1):78-82
通过脱脂牛奶平板法从深海海泥中筛选到35株在低温条件(4℃)下具有蛋白酶活性的菌株,并对这35株菌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酶活测定,发现这35株菌分别属于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芽孢杆菌属(Bacillus)、Fictibacill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冷蛇菌属(Psychroserpens)、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选择各个属活性最高的菌株为研究对象,以酪蛋白为反应底物对其所产蛋白酶粗酶液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动性球菌属菌株PL4-1所产蛋白酶酶活最适反应温度为40℃,10℃时可保持50%以上的酶活,在60℃时酶活下降至40%以下,为典型的低温蛋白酶.  相似文献   

9.
利用刚果红法、Azure-B平板法从白蚁肠道中分离出5株同时具有木质素降解和纤维素分解功能的菌株,选取其中分解功能最强的菌株MX5经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和16S rRNA鉴定为芽孢杆菌属的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产酶条件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菌株MX5以w=0.5%秸秆为碳源,w=0.5%酵母粉和硫酸铵混合物为氮源,初始pH8.0,37℃摇瓶培养96 h,接种量为1%时,产酶活性最高。筛选出产酶活性优良的菌株,对提高木质纤维素的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等方面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从稻田土壤、水稻植株、昆虫肠道等环境中分离纯化得到88株菌株,以水稻白叶枯病菌生理小种P6菌株为指示菌,通过琼脂块法和牛津杯法从中筛选得到了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12号菌株,其抑菌圈直径为6.09 cm.根据12号拮抗菌株菌落和菌丝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Streptomyces gramineus.该拮抗菌发酵液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和光照稳定性,将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石化污泥分离、筛选菌株的鉴定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二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的菌株,分别命名为lsd03,lsd05.通过逐级驯化,可在1000 mg/L苯酚的培养基中良好生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菌株中均含苯酚羟化酶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从基因水平上证实了lsd03,lsd05均具有降解苯酚的遗传基础.对这两株菌进行形态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确认了其在微生物系统发育学上的地位,均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通过浊度测定法对菌株lsd03,lsd05在苯酚选择性培养基中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达到对数期的时间均为24 h,均能在1 000 mg/L的苯酚质量浓度下良好生长,lsd03的最佳培养温度为30~35℃,最佳培养pH环境为中性偏酸性;lsd05的最佳培养温度范围较广,在20~35℃均能良好生长,最佳培养pH环境为中性偏碱性.  相似文献   

12.
从水塘污泥中富集分离到一株产CoQ10含量较高的光合细菌菌株,并对其进行系统鉴定.采用了丙酮作为CoQ10的提取溶剂,样品经超声波破碎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作为CoQ10的定性定量方法,成本低且快速,可以作为筛选CoQ10含量较高菌株的方法.以此方法筛选得到菌株LZC,其CoQ10产量为9.49μg/mL菌液.16S rD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LZC在系统进化树上与GenBank中序列号为AB251407.1、AB251408.1、AB017799.1、DQ342322.1的红假单胞菌(红细菌)聚为一族,初步确定菌株LZC为生芽红假单胞菌(Rhodobacter blasticus).菌株LZC至少能稳定传代15次.  相似文献   

13.
一株土壤源高产植酸酶芽孢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不同地点采集的45份土样,利用分离培养基对产植酸酶芽孢杆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钒钼酸铵法测定其酶活,结合菌落和显微形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鉴定其种属。鉴定结果表明:从分离的80余株菌中筛选获得一株有较大植酸酶酶活的菌株B.Ld2-C,植酸酶酶活为552 U/mL。经鉴定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B.sphaericus),能形成芽孢,而且该菌株能够耐受较强的酸、胆盐和高温,为研究其作为饲料添加剂菌种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西南印度洋热液区沉积物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一株中度嗜热产芽孢杆菌,命名为M6.菌株M6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可成对.菌株M6的生长温度为35~65 ℃(最适生长温度60 ℃),生长pH为6.5~8.5(最适生长pH为7.0~8.0),生长NaCl质量分数为0~4%(最适NaCl质量分数为2%),生长盐度为0~80人工海水(最适盐度为40).16S rRNA基因相似性分析表明,菌株M6属于不产氧芽孢杆菌属(Anoxybacillus),与Anoxybacillus rupiensis菌株同源性最高,达99%;但16S~23S rDNA 间隔区PCR扩增分析表明,该菌与同属菌株有较大差异.通过以上形态学、生理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认为菌株M6为不产氧芽孢杆菌属的菌株.另外,菌株M6可分泌胞外高温淀粉酶.菌株M6胞内含有内生质粒,其大小约为10 kb,命名为pAB01.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从皖南地区采集的森林腐木样本中,筛选获得TZT-0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培养,观察菌落和个体染色形态,对其进行16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sp.).对添加诱导物产纤维素酶的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CMC平板筛选和刚果红染色等方法,从湖南科技大学校园腐烂木芙蓉根部土壤中分离1株产纤维素酶菌株CXB001,经生理生化测试、16S rDNA分子进化树分析,鉴定菌株为Bacillus velezensis。对该菌株的生物特性研究表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37 ℃,在10~50 ℃,pH 5.0 ~11.0中能生长,在pH 6.0~9.0,34~40 ℃,1.5% ~3.5% NaCl 的培养条件下,最适产酶。CXB001所产纤维素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 ℃,最适反应pH为5.0;在20 ℃、pH 5.0~ 7.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Co 2+对纤维素酶具有激活作用,Mg2+,Fe2+对纤维素酶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其16S rDNA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患病的海水网箱养殖鱼中分离到5株链球菌,分别命名为HD-1、HD-2、HD-3、HD-4和HD-50。常规生化结果表明,其中4株即HD-1、HD-2、HD-3和HD-4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另外1株即HD-50为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分别对上述分离菌株的16S 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并与NC-BI中收录的其它链球菌的16S rDNA序列一起进行聚类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生树,确定其分类地位。分子分析结果与生化鉴定结果一致。攻毒实验表明以上4株S.iniae均能引起罗非鱼发病,呈现典型的链球菌病症状,并能从发病的罗非鱼脑、心、肝肾和血液中成功回收S.iniae。以上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罗非鱼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养殖鱼类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为S.iniae,这与国外有关鱼类链球菌病病原的研究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种高效的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电击转化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击转化由于其高效率而被广泛地应用于酿酒酵母的转化过程中。但是由于菌种退化或是暴露于污染的环境,很多菌种的转化效率会显著地下降2~4个数量级。探索了一种改进的电击转化方法,它借助于单链载体DNA和转化后在YPD培养基中的复苏过程,可以使转化效率比之前曾报道过的已经最优化的用醋酸锂和二硫苏糖醇进行预处理的转化方法效率提高13倍。在毕赤酵母中使用这一改进的方法,可以使转化效率提高高达114倍,在一些已经退化的酿酒酵母菌株中,此方法也可以提高转化效率将近100倍。这一方法将为几乎所有酿酒酵母和毕赤酵母的分子操作提供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9.
从生姜田土中分离到一株对姜瘟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arum)有强拮抗作用的泛菌菌株Q6,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的鉴定及16S rDNA 序列的分析.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了包括12 株相关种属细菌在内的系统发育树,其中与11个泛菌属的菌株的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5.54%~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