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谚语作为语言中的一种重要熟语,反映着文化.本文通过对比汉英谚语中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汉英文化背景、地理环境、宗教、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熟语作为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语言单位,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动中提炼概括形成的语言精华,它深深根植于民族语言的深层认知结构和认知模式中,体现了民族群体的思维结构、认知方式和文化惯习。本研究首先从语音、语义、押韵特点和语法、句法等方面的特征对水语熟语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之上,对水语熟语的文本内容进行文化分类分析,分别从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类;农业生产、气象知识类;伦理道德、传统教育类;民族历史、地方风物类;民族关系、外来文化类文本内容切入,分析熟语资料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其次再从熟语知识教授生产生活经验、传授为人处世智慧、传承民族历史文化、塑造群体文化性格等方面,对水语熟语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分析,阐述水语熟语语言思维下的民族认知模式,探索水族人民的审美心理、认知方式、民间信仰及生活追求,从而更好的了解和传承水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吴晓梅 《科技信息》2008,(3):146-146
委婉语是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语言现象也是文化现象。本文从社会地位、宗教信仰、年龄和性别特征、职业用语和语音禁忌五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中“死亡”委婉语做出对比分析,发现其包含的文化现象,从而揭示出这一语言现象所蕴涵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4.
广告语言是广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广告的成败。另一方面,广告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本文将对汉英广告语言特征的相似性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
从谚语本身的修辞特点和谚语的修辞作用两方面对比了汉英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一方面重点对比谚语中设格的巧妙运用 ,从语言描绘手段辞格和语言表现手段辞格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特点。第二方面从谚语形式的形象理据和同义熟语的角度对比两种语言谚语的修辞作用。  相似文献   

6.
俄语熟语或是以现成形式复现的语言单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构成,其意义、组成和结构具有恒常性。俄语熟语也可以叫做固定词组或固短语相当于词或句子,在使用时不必像自由词组那样临时组合,而是直接从人脑的词汇库中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整体在语言中使用。 熟语活用是指在熟语固定性的基础上,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借助于具体语境,改变熟语原有的语义、结构和组成,从而使熟语获得新的语义内含和修辞效果。 熟语活用是在熟语固定性基础上的灵活使用,是作为语言单位的熟病在言语中的具体应用。语义、结构和组成的固定性是熟语活用的前…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指交际过程中所用的一种符号系统,包括语音、语法、词汇。语言和文化之间是一种辨证的关系。一方面,任何语言都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语言反映文化。它对文化有着本质的、不可替代的影响。通过汉英两种语言词汇意义的对比,对中西文化在宗教,政治和价值观念方面的差异做一简要地分析,从而进一步反映中西文化本质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翻译对等的实现取决于许多因素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中的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它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 ,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熟语作为的一种特定形式,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忠实地反映着民族文化的特色以有人类文化的交汇点,本文通过对英汉熟语中文化现象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中西文化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层因和表象。  相似文献   

10.
熟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熟语的结构稳定,意义丰富,其内涵意义通常不能从字面意义推测.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在语言和认知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熟语.汉英熟语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给语言学习和翻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通过分析汉英熟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和认知本质,阐述熟语意义的理据性,提出了基于传统翻译策略的汉英熟语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1.
俗语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熟语的一种,它们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俗语和谚语的研究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俗语和谚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比喻异同的四种情况,即形似意似、形异意似、形似意异、形异意异,可以揭示其中的社会文化联想意义以及分析其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3.
俗语和谚语是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熟语的一种,它们反映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英汉俗语和谚语的研究入手,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特征,同时有助于我们从不同文化的角度去体会俗语和谚语中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渗透于语言的各个要素之中,尤其是词汇这一基本要素。英汉两种语言都分别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语言之一,两个民族在各自漫长的历史文明进程中,形成了极有民族文化代表性的颜色词。颜色词作为词汇的一个类别,最能体现一个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英法两种语言中的熟语进行的比较可以看出,由于英法化相互交融,英法两种语言在熟语的选词上及赋予词语的意义两个方面存在同一性;由于英法民族化又各自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英法在熟语喻体的选择上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6.
吕芳 《科技信息》2007,(10):171-172
法汉熟语都是语言中的瑰宝。本文从修辞手法、喻体喻义角度对法语、汉语熟语进行比较与分析,归纳总结出中法文化人文,思想,宗教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邹小忆 《科技信息》2012,(2):196-197
德语和汉语中都包含大量动物熟语,本文欲以狗和马为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熟语所折射出的不同民族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翻译对等的实现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语言中的文化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没有两种文化的对比知识,就无从谈起对语言文字的正确理解和表达。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阐明了语言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对汉英的一些典型的句式的对比和分析,证实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是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由此,作者认为句法层面的差异是受不同文化思维模式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贾竑 《科技信息》2010,(23):I0032-I0033
熟语是各民族在语言文化交流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本文探析汉英熟语的语言特征,并阐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